你們認為三國最名不副實的名將是誰?

緬懷未逝的青春


《三國演義》作為一部文學作品,在對人物的能力(而非善惡)進行評價時,往往是牛逼的人物吹得更牛逼,比如諸葛亮、曹操、呂布、關羽;SB的人物會貶得更SB,比如劉禪。

所以說,對於那些牛逼人物,《三國演義》多多少少都會有所高估,但基本還在正常範圍之內。

如果說一定要找一個最被高估的,我只能說一個,就是:

廖化。

為什麼?因為他肯定不會從黃巾之亂一直活到季漢滅亡那麼久啊!

廖化第一次出場在關羽過關斬將之時,大約是公元198-199年左右,那麼廖化生年大約在178年左右。而廖化病歿是在季漢滅亡的264年之後。所以,在演義中,廖化的壽命將近九十歲!而且在季漢滅亡之前,還一直活躍在姜維北伐、抵抗鍾會的第一線,如果按演義的說法,就是八十歲高齡還在馳騁沙場!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方面,廖化還有投降東吳的“黑歷史”。雖說是關羽敗亡不得已而為之,但也算一個人生汙點。



高高在下喲


名過其實第一名:關羽  關羽,三國名將,蜀國前將軍,襄陽太守,都督荊州事務,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北攻襄樊,荊州被孫權奪取,關羽被孫權擒殺。關羽以忠心、守義、勇猛、武藝高強傳名於世,在民間,關羽的故事中被附會上了三結義,斬華雄,戰呂布,走單騎,單刀會,淹七軍等等傳說。在朝廷,關羽也受到歷代王朝的褒封,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神,成為和孔夫子齊名的武聖人,成為歷史上最受崇拜的神聖偶像,廟祀無垠。可在歷史著作中,我們看到了關羽下邳降曹的不忠,臨陣討婦的不義,罵使拒婚的不智,敗軍授首的不武。  名過其實第二名:諸葛亮  諸葛亮,蜀國丞相,劉備集團最重要的謀士,對劉備集團來說,諸葛亮最重大的貢獻在於提出了先三分鼎立,後一統天下的戰略和實施的步驟,在當時,這一戰略對於走投無路,前途渺茫的劉備來說,無異於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和成功的道路,在黑暗中彷徨的劉備終於看到了希望。建安十二年,曹操南征,諸葛亮出使東吳,說服孫權聯劉抗曹,獲得了赤壁大捷,擊退曹操,劉備佔有荊州,獲得了自己的第一塊根據地。建安二十二年,劉備獲得益州,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規劃的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了。自劉備章武三年病逝後,諸葛亮得以獨斷國政十二年,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於是外聯東吳,內修法度,科教嚴明,賞罰必信,內平南越,外伐曹魏,五出祁山,用兵不戢,最後於建興十二年病逝於五丈原。諸葛亮國士無雙,功勳卓著,名聲顯赫,至於劉備之上。正是在這顯赫的功名之上,諸葛亮在民間的傳說便有了想象的廣闊空間,於是諸葛亮便被當成智慧的化身,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事實上的第一主角,不僅奇謀妙計令人瞠目結舌,甚至搞出了什麼縮地法這類神妖鬼怪的把戲。事實上,諸葛亮的才能,主要在行政管理和外交上,在這一點上,他自比管仲並非虛言,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在於戰略方面,這由《隆中對》可見一斑,但若兩軍對壘,決勝沙場,諸葛亮便智計不足了,自比樂毅實有自誇之嫌。戴著“智聖”的高帽,擁有獨斷的權威,五出祁山卻喪師辱國,寸土未得,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名過其實第三名:趙雲  趙雲,白馬銀槍,當陽長坂坡為保護甘夫人和劉禪,在曹操千軍萬馬中七進七出,槍挑劍砍,殺曹軍名將五十四員,砍旗兩面,奪槊三條,名震天下。這就是《三國演義》中對趙雲在當陽戰役中的描述。在《三國志》中,對趙雲在當陽戰役中的記述則是“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雖然肯定了趙雲的功勞,可和演義一比,便有天壤之別。趙雲就是在這樣的演義之下,樹立起了英俊,威武,忠誠,勇敢,謙遜,仁愛的形象,成為人們心目中完美的英雄。歷史上的趙雲,忠誠,勇敢,嚴肅,厚重,謹慎,是道德品格十分高尚的軍人,而且趙雲很有政治頭腦,孫權襲荊州殺關羽,劉備東征伐吳,當其盛怒之下,諸葛亮尚且禁言,趙雲卻能犯顏直諫,赤膽忠心之外,體現了趙雲清醒的政治覺悟。但也正是這樣的特點,用以保身則可,用以建功則不足,趙雲一生,自在桂陽太守任上犯了嚴重錯誤後,就再也沒有得到重用。究其原因,首先是趙雲上不能結交豪雄,劉備入益州,當時有人議論,想要把成都中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趙雲就堅決反對,予以公開駁斥,雖說“先主即從之。”但趙雲肯定得罪了一大批荊州集團的權利人物。其次,趙雲中亦不善厚蓄壯士,赤壁戰後,趙雲為偏將軍,領桂陽太守,進佔桂陽,原桂陽太守趙範投降,想要將守寡的嫂子嫁給趙雲,趙雲因為“範迫降耳,心不可測。”“固辭不許。”這種謹慎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導致了趙範逃走的嚴重後果。趙範的逃走,肯定影響了桂陽原官吏和軍士的大量逃亡,不是好事,《三國志趙雲傳》中便只說“遷為牙門將軍”。不過劉備入益州時,趙雲不僅被留在了荊州,而且被降職成了留營司馬,這個處分也夠重的吧。第三,趙雲下不知撫慰士卒,諸葛亮一出祁山,趙雲領疑兵出箕谷,被曹真擊敗,但斂眾固守,兵將軍資略無丟棄,甚至還有餘絹,諸葛亮要趙雲賞賜將士,被趙雲回絕:“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如此態度,三軍誰肯用命。  名過其實第四名:張昭  第一次聽到張昭之名,就和這樣一句遺言聯繫在一起:“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張昭之名,亦由此顯耀於天下,不過在史書之中,此言並不見記載,倒是記載了孫策這樣一句遺言:“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張昭本彭城人,避亂江南,初為孫策長史,“升堂拜母,如比肩之舊,文武之事,一以委昭。”於是昭名初顯於四方。孫策亡,張昭受顧命之託,“率群僚立而輔之。”“然後眾心知所歸。”“權每出征,留昭鎮守,領幕府事。”“常在左右,為謀謨臣。”但在《三國志張昭傳》中,我們沒有看到一位謀士張昭,我們看到更多的是一位諫臣。張昭:“容貌矜嚴,有威風,……舉邦憚之。”“昭每朝見,辭氣壯歷,義形於色,”張昭立朝,多有勸諫,少有建樹,有顧命之勳,無謀劃之功。孫權初為會稽太守,就不用眾望所歸的張昭,“此公性剛。”而用顧雍為丞相。孫權稱帝,張昭來祝賀,還沒發言,孫權就說:“如張公之計,今已乞食矣。”“昭大慚,伏地流汗。”於是,“昭以老病,上還官位及所統領。”張昭江東重臣,受顧命之託,本當盡忠輔政,不意臨難苟且,勸權迎曹,一失也;諫勸不用,閉門拒主,二失也;荷國重任,不建謀劃,三失也。有此三失,而負大名,得無愧乎?名過其實第四名:張昭。  名過其實第五名:姜維  姜維本天水人,建興六年降蜀,歷任倉曹掾、奉義將軍,中監軍、徵西將軍,建興十二年,諸葛亮死後,為右監軍、輔漢將軍,統諸軍。後又任涼州刺史、鎮西大將軍,衛將軍,錄尚書事,十九年為大將軍。諸葛亮認為姜維“忠勤時事,思慮精密,”“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時人亦謂姜維“樂學不倦,清素節約,自一時之儀表也。”“蜀官屬皆天下英俊,無出維右。”自諸葛亮死後,姜維九伐中原,各有勝負,景耀六年,魏鍾會、鄧艾率眾攻蜀,鄧艾從陰平景谷道奇襲成都,在綿竹擊破諸葛瞻,劉禪投降,姜維奉旨降於鍾會。姜維不甘失敗,挑撥鍾會反魏,意圖復國,失敗而死。自姜維歸蜀,深得諸葛亮器重,諸葛亮死後,姜維政事錄尚書事,當丞相之任,兵事統諸軍,當大將軍之職,位高權重。但內迫於黃皓,外製於鄧艾,九伐中原,勞師無功。正既難成,行險求勝,竟廢除魏延利用地利,重兵堅守一線,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有效的防禦策略,意圖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立不世功業,但魏軍一旦進入漢中,鄧艾就得到機會,從陰平道突破劍閣防線,於是主降國破,維之罪也。姜維受諸葛厚望,掌國家重權,負當世大名,本當持重謀國,保國治民。但其為人,好立功名,自負才武,常欲建不世功業。昔在魏時,就“陰養死士,不修布衣之業。”掌國之後,又興師伐魏,國力虛耗。更改弦易章,希圖一時之僥倖,終於國破主辱,身死族滅。名不如實第六名:荀彧世人知有諸葛亮,不知有荀彧,豈不冤哉!荀彧,當之無愧的三國第一謀士。荀彧少時,就被譽為“王佐才也”,29歲為曹操司馬,興平元年,曹操攻徐州,張邈陳宮叛亂,荀彧臨危不亂,保全三城等待曹操回軍,向曹操提出了先兗後徐,在保有兗州的基礎上再攻徐州的建議,終於擊退呂布,使曹操得到了穩固的根據地。“常居中持重,太祖雖征伐在外,軍國事皆與彧籌焉。”建安元年,又向曹操提出了“奉主上以從民望,扶弘義以致英俊”的建議,曹操遂奉迎天子都許,取得了“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政治優勢。在當時,曹操東有呂布,南有張繡,北有袁紹,荀彧分析了天下形勢,認為能夠與曹操爭天下的只有袁紹,袁紹雖強,但曹操在度、謀、武、德四個方面勝過袁紹,必能擊敗袁紹。又進一步指出,應該先擊敗呂布才能和袁紹爭勝。建安五年,官渡之戰,曹操糧盡欲退,荀彧以為“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其後許攸來降,曹操奇襲烏巢,大敗袁紹。建安六年,曹操想先攻劉表,荀彧勸曹操乘勝追擊,擊敗袁紹,首先平定北方,又勸曹操廢除了建置九州的想法,建安八年,曹操終於平定了北方,兵鋒直指荊州,荀彧又建議“可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曹操依計出兵,迫使劉表之子劉琮舉州投降。觀荀彧智計,都是在決定勝負的關鍵戰略,決定勝負的關鍵方向,決定勝負的關鍵時刻提出了決定勝負的關鍵計謀,二十年間,就協助曹操擊敗群雄,平定北方,建立了統一天下的根本,是當之無愧的三國第一謀士,而其功績不著於史籍,名聲不顯於四海,故事不傳於街巷,反不如一諸葛,其可怪也歟?名不如實第七名:陸遜在《三國志》中,陸遜獨列一傳,人臣中得此殊榮者,唯諸葛與陸遜二人,蓋二人之功,非其他人可比。建安二十四年,陸遜協助呂蒙,韜隱驕敵,白衣渡江,奪取荊州,擒殺關羽。黃武元年,劉備舉國攻吳,陸遜以大都督,假節,領兵拒之。其部或是孫策舊將,或是公室貴戚,不肯聽命於一晚輩書生,陸遜案劍明法,計略百出,終於火燒連營七百里,取得夷陵大捷。劉備死傷數萬,軍資盡淨,羞憤而死。黃武七年,魏國大司馬曹休南犯,陸遜為大都督領兵迎戰,兩軍在石亭決戰,陸遜親領中部,三道俱進,大敗曹休,魏軍死傷數萬,曹休病死。這兩戰,是陸遜一生最為輝煌的表演,劉備當代梟雄,曹休一世名將,陸遜素非行伍中人,卻能戰而破之,於是孫權假陸遜黃鉞,用御蓋為陸遜遮擋太陽,親自為陸遜執鞭策馬,百官屈膝相見,一時榮耀莫比。縱觀三國史,出將入相者只有諸葛陸遜數人而已,諸葛街亭敗績,陸遜疆場揚名,夷陵之役,挽危難於一時,是與官渡赤壁齊名的三大決戰,何況再敗曹休,揚威敵國。陸遜之功,不在諸葛之下。但只聽世人演說諸葛六出祁山,武功遠勝於諸葛的陸遜反而無名於後世,實在可惜。名不如實第八名:周瑜  周瑜之功,盡在赤壁一役。建安十三年,曹操入荊州,劉琮投降,曹操全軍約二十五萬眾,兵臨城下,江東震恐,眾人皆曰當降。周瑜力排眾議,為孫權分析曹操必敗的原因,堅定了孫權聯劉抗曹的決心。赤壁對壘,周瑜用部將黃蓋火攻之計,火燒赤壁,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北軍大壞,曹公退走。”赤壁之戰決定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決定了天下七十二年的分分合合,真有一戰定乾坤之功。但在《三國演義》中,我們只看到諸葛舌戰群儒,看不到周瑜決策抗曹;只看到諸葛裝神弄鬼,看不到周瑜火燒赤壁;只看到諸葛捉曹放曹,看不到周瑜以弱勝強。那個“有姿貌”,“性度恢廓”,“精意於音樂”的周郎被“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有折兵”糟蹋得形象全無了。  名不如實第九名:張遼  我們一說到三國武將,就是一呂二趙三典韋,可這不過是個人的武力排名,若真說到三國名將,張遼當為第一。張遼武力過人,且有一支屬於自己的隊伍,建安三年,曹操擒殺呂布,張遼降曹,拜中郎將,爵關內侯,此後二十五年,張遼成為曹操集團戰功最為顯赫的將軍,降昌豯,攻袁尚袁譚,收破緣山遼東諸賊,討陳蘭梅成,守衛合肥,威震江東。凡大小數十戰,沒有敗績,武功赫赫,為曹軍諸將之冠。這其中有兩戰堪稱經典,一是建安十二年,曹操懸軍北征烏丸,袁尚袁熙與蹋頓、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等數萬騎逆戰,兩軍相遇,曹軍輜重在後,大部分戰士沒有披甲,曹操左右的人都感到害怕,只有張遼鬥志高昂,勸曹操出戰,於是曹操令張遼為先鋒,將自己的軍旗交給張遼,張遼領軍奮擊,大破匈奴騎軍,斬蹋頓,投降的敵人達二十餘萬,逃跑的僅數千人馬。為北征烏丸,取得消滅袁尚袁熙的最後勝利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二是合肥保衛戰,建安十三年,孫權領軍十萬向合肥進攻,張遼與樂進,李典領兵七千守衛合肥,眾寡不敵,援兵難至,眾將疑心,張遼以為須“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於是連夜招募敢死隊800人,第二天,張遼披甲陷陣,殺吳軍數十人,斬二將,直衝到孫權面前,孫權大驚,躲到一個土堆上防守,張遼呵斥孫權下來作戰,孫權不敢應戰,後來見張遼人不多,將張遼重重包圍,張遼率數十人衝出包圍,見其他人沒有出來,又衝進包圍圈,救出其餘的人,雙方激戰了一個上午,吳軍無人可敵張遼的神武,鬥志全失,圍攻合肥僅十多天,就不得不撤軍,張遼乘機突擊,孫權毫無防備,靠著淩統甘寧等人的拼死保護,騎馬越過斷橋才得以全身而退。合肥一戰,張遼在赤壁失敗之後,以少擊眾,吳人奪氣,不敢北窺,確立了曹軍第一名將的地位。這一戰的影響是如此巨大,即便在十多年後,張遼病重,孫權仍告誡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綜觀三國武將,能令一國之主忌憚如此者,張遼之外,又有何人?  名不如實第十名:法正  法正,劉備集團中的主要謀士,陳壽認為“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可以和程昱郭嘉相併列。赤壁之戰後,劉備雖然在荊州暫時穩住了陣腳,但北面要面對強大的曹軍,東面孫權也不斷的討要荊州,形勢並不樂觀。這時候,劉璋派法正為使者,請劉備入川抗擊張魯。法正一見劉備,便獻計奪取益州。建安十六年,劉備入川,十九年,劉璋降,劉備領益州牧。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建議劉備乘曹操東歸,漢中空虛之機奪取漢中。建安二十三年,劉備發起漢中戰役。經兩年艱苦的戰鬥,在定軍山大敗曹軍,陣斬夏侯淵,又逼退曹操的反攻,取得了漢中大捷的重大勝利。漢中大捷是劉備集團取得的唯一的一次戰略性勝利,它為蜀國贏得了一條具有戰略意義的屏障,正如法正所說:“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室雍、涼,廣拓疆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計。”漢中大捷,法正作為戰役的策劃者和主要謀士,功勳最著。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為漢中王,以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第二年法正病死。法正死後,劉備集團在軍事上再無建樹,劉備敗於夷陵,諸葛敗於街亭。後人一說劉備集團的謀士,就是諸葛龐統,無人提及法正,《三國演義》中留守成都的諸葛亮也跑到漢中來指手畫腳了,法正一世功名就這樣被諸葛竊取,沉冤不知何時得雪。


月夜luck


三國是個名將輩出的時期,各路諸侯軍閥手下都有不少能打的猛人。曹魏有五子良將八虎騎,蜀漢有五虎上將,孫吳也有四大上游統帥。在這些人裡面,如果要我找一個最名不符實的“名將”,我站夏侯惇。

夏侯惇位列“八虎騎”之首,也是曹操最信賴的將領之一。然而,從他的履歷來看,卻實在難言是一位名將,因為他根本就沒打過幾次仗。

有關夏侯惇殘疾以前參加過的戰爭,總共就只有幾場——平黃巾起義、討董戰爭、徵陶謙和破呂布。其中破呂布的戰鬥中,夏侯惇左眼受傷後失明,從此得了個“盲夏侯”的綽號。

此後的夏侯惇就逐漸離開了戰場,轉而在後方擔任起行政官員。他先後歷任陳留、濟陰太守、河南尹等職務。而這之後他參加的戰爭,基本都是敗多勝少——

198年幫劉備打呂布,結果幫的劉備一個人逃到曹操營中去了;

四年後曹劉反目,夏侯惇去博望坡打劉備,結果被劉備來了個火燒博望,大敗而歸;

之後參加的平衛固、徵張魯等戰事,夏侯惇基本都只是掛個名,沒見他有什麼突出的表現,但是爵位卻一級一級地往上升。曹丕稱帝后,甚至還拜夏侯惇為大將軍,成為魏國官階最高的官員。

那麼為什麼夏侯惇這麼受曹操父子的青睞呢?

其實也很簡單,曹操的父親本就是夏侯家族的人,是被曹騰從夏侯氏抱養過來的,他和曹操本就是同族的兄弟。因此,他和曹操之間與其說是君臣,更不如說是合夥人的關係,曹操自然也就高看他一眼。再加上他早早就為曹家身負重傷,給點禮遇也不過分吧?



青言論史


我覺得三國裡最名不副實的名將便是曹魏軍神鄧、獨眼將軍夏侯惇。夏侯惇是曹操的宗族,夏侯嬰的後代。在身前死後都極盡榮寵。歷任折衝校尉、濟陰太守、建武將軍,官至大將軍,申請前封高安鄉侯,死後追諡忠侯。這種待遇別說在曹魏就是在整個三國也是獨此一家。可是一說起其功績還真是想不到,最出名的事蹟也就是那句“父母精血不可輕棄”了。

可是要說起丟臉的事情卻太多了,在夏侯惇駐守於濮陽,與呂布交戰。在戰鬥中,呂布奇襲夏侯惇把守的輜重,導致夏侯惇大敗。更令夏侯惇羞愧的是,呂布派遣的奸細還潛入營中,當場將這位將領劫持,成為古往今來,唯一一個被綁匪劫持的大將。好在副將韓浩足智多謀,三言兩語救下了夏侯惇,避免了進一步的損失。然而夏侯惇的丟臉經歷還遠遠沒有結束。夏侯惇被韓浩救下後,便隨曹操一起征討呂布。結果在戰鬥中,被一名小兵射中了左目,給我們後人留下來了一個成語拔矢啖睛的成語。





緬懷未逝的青春


看到這個問題,我腦海中毫不猶豫地浮現出三個人的名字:上將軍潘鳳、零陵勇將邢道榮、悍將劉三刀。

上將軍潘鳳,號稱潘無雙,冀州太守韓馥部下的上將,討伐董卓時,華雄叫陣,一時間各諸侯武將皆不敢應,韓太守一句:“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隨後被華雄斬於馬下。

零陵勇將邢道榮,零陵太守劉度麾下武將,號稱有萬夫不當之勇,使一把開山斧,隻身與劉備手下張飛、趙雲單挑,遂不敵被俘。後又因詐降劉備被識破,趙雲將其一槍刺死。

悍將劉三刀,陶謙部下悍將,呂布來攻,叫陣十八路討董諸侯時,其主公名言:“我部悍將劉三刀,三刀之內必斬呂布於馬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卒。

純屬娛樂,莫當真。


哥廷根巨獸


趙雲是三國時期被吹噓的最嚴重的將領。在《三國演義》中,趙雲勇猛如神。但在真實歷史上,趙雲並不勇猛,也缺乏謀略。趙雲跟隨劉備二十多年,並沒有突出的戰功。他最大的功勞是救過甘夫人、劉禪的性命。因為趙雲對蜀國最高領袖有恩,所以他的地位被拔高了,得以和關張馬黃齊名。以戰功論,趙雲遠遠不如關羽、張飛、黃忠、魏延等人


小小螞蟻


三國時代,名將輩出。他們有的像關羽、張飛、典韋這樣勇猛無敵,有的像曹操、周瑜、陸遜這樣富有謀略。不過,有些將領雖然名聲很響亮,但實際能力卻並不強。下面介紹一下三國時期最名不副實的七大名將。


一、趙雲

趙雲是三國時期被吹噓的最嚴重的將領。在《三國演義》中,趙雲勇猛如神。但在真實歷史上,趙雲並不勇猛,也缺乏謀略。趙雲跟隨劉備二十多年,並沒有突出的戰功。他最大的功勞是救過甘夫人、劉禪的性命。因為趙雲對蜀國最高領袖有恩,所以他的地位被拔高了,得以和關張馬黃齊名。以戰功論,趙雲遠遠不如關羽、張飛、黃忠、魏延等人。


二三、顏良文丑

顏良、文丑是袁紹手下的猛將。袁紹曾經是漢末最有實力的諸侯,顏良、文丑的威名也傳遍天下。不過,顏良、文丑在戰場上的表現實在是不敢恭維。在官渡之戰的初期,兩人就全部戰死了。顏良在千軍萬馬之中被關羽斬首,成就了關二爺的一世英名。文丑在之後也被曹操部下斬殺(並不是關羽)。兩人都是有勇無謀之輩。


四、董卓

董卓出身於涼州戰亂之地,在戰場上廝殺了二十多年,卻並沒有立下太多戰功。董卓鎮壓黃巾起義時,被農民軍擊敗。他後來在涼州平定羌胡叛亂,征戰多年毫無效果,叛亂反而越來越嚴重。董卓後來帶兵入京,控制了朝廷。他部下有數十萬精兵,卻被孫堅一人以一路偏師擊敗,被迫離開洛陽退回關中。可見董卓打仗水平真不咋樣。


五、夏侯惇

夏侯惇是曹操部下最有名的將領之一,他的知名事蹟有兩樣。第一件是他被呂布的士兵綁架,呂布士兵想要贖金,結果夏侯惇的部下完全不管他的死活,直接就去襲擊綁架者。最後綁票的人嚇尿了,放了夏侯惇。第二件事是夏侯惇在戰場上被射瞎了一隻眼睛,得到了一個“瞎子將軍”的稱號。這兩件事都表現不出夏侯惇的軍事水平。實際上,夏侯惇的戰功很少,遠不如張遼、張郃、夏侯淵等人。只是由於他跟曹操有親戚,所以官職、地位特別高。


六七、諸葛亮、關羽

另外如諸葛亮、關羽等都是名聲都大於實力。諸葛亮與曹真、司馬懿等都交過手,並沒有佔到絲毫便宜,可見他的軍事能力遠沒有演義中的那麼誇張。關羽曾經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度威震華夏,嚇得曹操要遷都。但他很快就戰敗了,戰敗過程中犯了不少錯誤。可見關羽的軍事能力也沒有那麼神。


冰是沉睡的水33


關羽。

關羽,其實被後人給神話了,優點缺點明顯。武力值尚可,為蜀國江山貢獻不少,也給蜀國帶來了無可挽回的損失。當時與劉備失聯後,曹操對關羽好吃好喝,金銀美女伺候著,後來過五關斬六將也是曹操故意放他而已,不然插翅難飛,以致關二爺傲嬌膨脹到不行。 諸葛亮劉備對於關羽華容道放走曹操並沒有追究,讓關羽自以為是了。 孫權派人說媒,關羽罵人 虎父安能配犬子,愈發趾高氣揚。 最後因為傲嬌大意丟掉最好的地方荊州,被呂蒙砍頭。如若荊州不丟,諸葛亮北伐之路就沒有那麼艱辛了,蜀國滅亡也不會那麼快。


紅星曆史


顏良、文丑是袁紹手下的猛將。袁紹曾經是漢末最有實力的諸侯,顏良、文丑的威名也傳遍天下。不過,顏良、文丑在戰場上的表現實在是不敢恭維。在官渡之戰的初期,兩人就全部戰死了。顏良在千軍萬馬之中被關羽斬首,成就了關二爺的一世英名。文丑在之後也被曹操部下斬殺(並不是關羽)。兩人都是有勇無謀之輩。


奧斯卡拉卡


肯定是趙雲,一個和諸葛亮一起被羅貫中塑造的“白馬銀槍,戰無不勝”的偽戰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