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氣縛與氣蝕擋油環或擋水環有什麼作用

1. 啟動離心泵前應做哪些準備工作?

答:1)檢查泵體及出入口管線,附屬管線,閥門,法蘭,活接頭、壓力錶有無洩漏,地腳螺絲及電機接地線有無鬆動,聯軸節是否接好,機泵軸中心線是否已找正好(但熱油泵應在泵預熱後聯繫鉗工找正)。

2) 檢查泵出口壓力錶和封油壓力錶是否安裝良好,量程選擇是否合適,壓力錶,電流表,油箱油麵是否已用安全紅線標記。

3) 按機泵滑潤油使用規格和三級過濾制方法向軸承油箱注入合格滑潤油,油箱必須用潤滑油清洗乾淨,油麵加至油標的1/3一l/2之間。檢查甩油環有否脫落,擋水板螺釘是否緊固好。

4) 盤車檢查轉子是否靈活、輕鬆,泵體內是否有不正常聲音和金屬撞擊聲。

5) 開冷卻水和封油,使其暢通循環,調節好冷卻水流量和封油壓力。

6) 全開泵的入口閥1灌泵,使泵內充滿液體,打開泵出口管線的排氣閥6,用手沿泵旋轉方向轉動泵軸;將泵內空氣及其他氣體全部排除。

7) 熱油泵啟動前必須進行預熱,預熱必須緩慢,升溫速度不得超過50℃/時,預熱到與運轉溫度差40~60℃範圍內,預熱過程中每隔30~40分鐘盤車180℃。

8) 聯繫電工送電,對新安裝泵或檢修後的泵,應啟動一下檢查機泵旋轉方向是否正常,若反轉,應立即停泵聯繫電工對電纜頭接線“換相”。

9) 準備好油壺、工具、溫度計,聽棒。

10) 調節閥已遙控適當打開一定開度,已聯繫儀表工啟用一次表,打開泵出口壓力錶引壓閥,若是新安裝機泵或是檢修後的機泵,必須聯繫電工,鉗工到現場。

2. 泵為何要排氣、排液?在泵的密閉排放圖上指出兩種情況下個閥門的啟閉狀態。

答:泵在啟動之前必須排氣是為了防止氣縛。泵排液是為了準備泵檢修或清洗過濾器,將泵體內的殘液排乾淨。

1、離心泵進口閥 2、3、4、5 排液閥 6、排氣閥 7、離心泵出口閥 8、暖泵閥

圖5-17 泵的密閉排放

3. 什麼叫氣縛與氣蝕?

答:氣縛:離心泵在啟動前,若排氣不淨,泵體內就存在氣體,由於空氣的密度

遠小於液體的密度,泵內產生的離心力就很小,液體難以流入泵內而不能輸送正常的流量和揚程,這種由於泵內存在氣體而不能輸送液體的現象稱為氣縛。

氣蝕:當離心泵的揚程高至某一限度,泵進口壓力降到等於泵送液體溫度下的飽和蒸汽壓時,在泵的進口處,液體就會沸騰,大量汽化;或者離心泵輸送的介質在某一壓力下由於溫度過高大量汽化。液體汽化產生的大量氣泡進入泵的出口高壓區時,氣泡在高壓的作用下,迅速凝結或破裂,瞬間內周圍的液體即以極高的速度衝向原氣泡佔據的空間,對葉片和泵體形成沖蝕,泵體因受衝壓而發生振動併發出噪聲,會使流量、揚程顯著下降,這種現象稱為氣蝕。

4. 如何正確啟動離心泵?

答:1)按啟動電鈕啟動機泵。密切監視電流指示和泵出口壓力指示的變化;檢查打封油的情況和端面密封的洩漏情況,察聽機泵的運轉聲音是否正常,檢查機泵的振動情況和各運轉點的溫度上升情況,若發現電流超負荷或機泵有雜音不正常,應立即停泵查找原因。

2) 若啟動正常(所謂正常,即啟動後,電流指針超程後很快下來,泵出口壓力不低於正常操作壓力,無晃量抽空現即可緩慢均勻地打開泵出口閥門,並同時密切監視電流指示和泵出口壓力指示的變化情況,當電流指示值隨著出口閥的逐漸開大而逐漸上升後,說明量已打出去。當泵出口閥打開到一定開度,繼續開大後電流不再上升時,說明調節閥起作用,繼續提量應用二次表遙控進一步開大調節閥。

5. 運行泵應如何維護,做哪些維護工作?

答:1)檢查泵出口壓力是否正常,壓力和電流指針有無晃針和變化情況,檢查泵上量情況,有無抽空情況,檢查電流指示是否超過額定電流,應將檢查出的有關異常情況及時彙報班長,及時處理。

2) 檢查泵密封腔,油箱溫度和電機鈾承,機殼,電纜頭,接線盒溫度是否正常。軸承溫度不得超過65℃。

3) 檢查機泵各部的振動和聲音情況,各部零件和地腳螺釘是否鬆動。

4) 檢查端面密封的洩漏情況,保持好適當的封油壓力。機械密封洩漏不超過以下標準:輕質油10滴/分,重油5滴/分。填料密封漏損量不超過20滴/min。帶沖洗的串聯機封,要檢查封油罐液位保持在50%左右,如出現封油罐液位上升或下降較快的現象,說明機械密封發生洩露。

5) 檢查冷卻水系統是否暢通,冷卻水量和油箱,泵座冷卻水的回水溫度情況,調節好適量冷卻水量,若水質太髒,水流不暢應及時處理。

6) 檢查油箱內潤滑油的甩油情況,油質情況(如有無含水乳化,含有氧化膠質,雜質,金屬粉沫而變黑的情況),液麵情況以及油溫情況。堅持潤滑油的三級過濾保養制度,液麵太低應及時補油,油變質應及時換油。

7) 嚴禁泵長時間抽空,嚴禁泵在允許的最低流量下(或關閉出口閥門)長時間工作。

8) 操作工在緊急情況下(如軸承過熱、抱軸……),為了保護設備,有權緊急停泵和切換泵,但處理後應立即向有關操作崗位和班長彙報。

6. 泵抱軸是怎麼一回事?它和軸承箱發熱有關係嗎?

答:泵抱軸是軸承卡死在軸上了,它的發生與軸承箱發熱有著密切聯繫。可以不誇張地說軸承箱發熱是泵抱軸的前兆。

泵抱軸前軸承箱溫度明顯上升並且伴有雜音,滾動軸承摩擦點上的溫度可高達幾百度甚至上千度。可將軸承的滾珠(柱)熔化在軸上。因此,當發現軸承溫度超過了控制指標時,應立即切換停泵進行檢修。如果發現泵軸發紅的情況,千萬不要用水澆,只能將泵停下後使其自然冷卻。

7. 離心泵啟動後超電流降不下來或運行中自行超電流的原因是什麼?如何排除?

答:離心泵啟動後超電流降不下來或運行中自行超電流的產生原因是:電機或泵內有過大的摩擦力,如油品粘度太大或有凝結情況;泵的葉輪與口環之間的間隙過小;電機的轉子與定子之間有摩擦;電機和泵的軸承損壞。

排除方法是:泵體進行充分預熱。如果是機械方面的故障則應進行停機檢修。

8. 擋油環或擋水環有什麼作用?它們鬆動後有什麼危害?

答:擋油環或擋水環位於軸承箱兩端壓蓋的外緣用螺絲固定在軸上和軸一起旋轉,擋油環起著防止潤滑油甩出的作用,檔水環除了起到這個作用外,還要起一個防止端面密封的冷卻水進入軸承箱的作用。

當檔油環和擋水外鬆動時,不能掉以輕心,而應該加強維護,當擋油環和擋水環外完全脫離軸承壓蓋時,應該將它上緊以後再啟動。因為擋油(水)環一經鬆動便不能起到密封軸承箱的作用,箱內潤滑油沿軸漏出,液麵顯著下降,因箱內油少,就容易引起軸承發熱,兩則,如果擋油(水)環脫落到對輪或端封壓蓋時,不停的撞擊會產生火花,—旦遇上外漏的熱油或易燃氣體時,就會引起火災,所以,擋油(水) 環鬆動或脫落時,應及時停泵處理。

9. 離心泵如何正常停運?

答:1)先關閉泵出口閥門,然後按停機按鈕停機,視情況關閉入口閥門(如泵不檢修,則不必關閉)。

2) 停泵後停打封油,泵體溫度降至常溫後停冷卻水(冬季可保持小量水流,以防凍壞設備)。

3) 熱油泵停運後,可適當調小冷卻水而不應停止冷卻,打開泵預熱線閥門,使之處於熱備用狀態,應防止預熱量太大引起泵倒轉。若泵需解體檢修,則應關閉入口閥,適當打開泵出入口管線的聯通線閥,停止泵體預熱,冷卻後待修,但應經常檢查泵體的冷卻速度,判斷出入口閥門是否關嚴。

4) 剛停泵後,應注意電機溫度的回升(特別是較大電機或夏季),必要時可用壓縮風膠帶吹機冷卻。

5) 停泵後一小時,應盤車一次。

10. 離心泵如何正確切換?

答:1)做好備用泵啟動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按正常啟動程序啟動。切換前流量自動控制應改為手動,並由專人監視以使切換波動時及時穩定流量。

2) 備用泵啟動正常後,應在逐漸開大備用泵出口閥的,同時逐慚關小原運行泵出口閥(若兩人配合,一開一關要互相均衡,若能看到一次表輸出風壓指示時,只要保持一次表輸出風壓不波動則說明切換平穩),直至新運行泵出口閥接近全開,原運行泵出口閥全關為止,然後才能停原運行泵。在切換過程中一定要隨時注視電流壓力和流量有無波動的情況,保證切換平穩。

3) 原運行泵停車後按正常停運進行處理。

11. 對輪起什麼作用?

答:對輪又叫聯軸器,它的作用是將電機和泵軸連接起來,把電機的機械能傳送給泵軸,使泵獲得能量,同時,對輪拆卸方便,利於檢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