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勇氣的作家懂得以筆為戈揭露現實,沒有勇氣的作家懂得《留白》


有勇氣的作家個性外向“寫”,

真真切切,敢愛敢恨;沒有勇氣的作家個性內向“寫”,處處留白,描述人物的意識活動,揭露內心。

有勇氣的作家懂得以筆為戈揭露現實,沒有勇氣的作家懂得《留白》

方方(速寫) 羅雪村繪(來源:人民日報)

近期,很多人說方方,談論她的作品(方方日記),有的人把她稱作“英雄”,英雄形象是高大的,不能被打到;有的人則一直不遺餘力地“公示”她作為前作協主席應該......;有的人更是出言不遜,生拉硬扯想把她搞臭。

方方本人說:“我只是個作家!”

賈平凹先生說過:“作家這個職業能成功的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我們必須瞭解他們的人生,熟讀他們的作品,這是最最基本的學業修養。”

賈平凹評論現代作家(以魯迅、林語堂、錢鍾書為代表的):“”他們留下了一份遺產和一份光榮才使我們作為後人的在面對著西方文學不致惶恐和自卑。”

有些作家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鬥一生,創作過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齊白石對於自己創作作品曾經這樣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學習真正的創作型作品,學習精華與長處,學習,超越了就可以長足發展,而只學形似,只有死路一條。

方方日記的創作就是在方方作為作家為社會作貢獻的崇高理想、職業素養、真情實感下誕生的。她的作品是超越了更多其它日記,雖然她很少公開以筆為戈,但是奮筆疾書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普通人“觀事”的角度,從而實現了為社會發展而做貢獻,而且至今沒有能人成功模仿她,所以她是勇敢的外向的作家。


有勇氣的作家懂得以筆為戈揭露現實,沒有勇氣的作家懂得《留白》

關於創作有人就說到了青雲計劃,說到它的窠臼青雲計劃在作家以外的寫作學習者來看,就是一個目標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我認為青雲承接很多人的愛,尤其是從醫生、工人、農民、程序員走出來的文學愛好者。當青雲被各大MCN專門研究後,青雲便成為了青雲體來到這個世上,只看到金錢,青雲體就很薄,被看薄了,只不過是分享信息增量一種題材。再後來我們這些剛開始走向寫作的普通人來講,覺得它又越來越重,因為感覺青雲計劃給到我們的自由創作空間越來越少了,文章要垂直,我們內心僅有的那些常識與認知無法支撐專業的創作,所以這個青雲計劃的世界留白太少了,留給思考空間太窄了。

無論是作家方方,還是青雲計劃都承擔太多輕重,我只想說,辛苦了方方醬,青雲君

!對於想寫作的人來說,只要你寫,你就是一個自由撰稿人,無論你想不想,你已經開始喚起了文字,朝著作家這個職業方向走下去。首先要擔起的就是職業道德,追真理、灼見真知、正直、善良、平和、持之以恆。


內向派作家的留白

內向作家喜歡寫人物內心,會給作品留白,留下故事的深刻思考;讀者會閱讀到留白,從而產生某種共鳴,影響情感思考,有時候我管這叫情懷

有勇氣的作家懂得以筆為戈揭露現實,沒有勇氣的作家懂得《留白》

引用吳冠中先生作品(來源網絡)

關於留白,是一個內在的風景中國畫意境的極致之美。拿畫家畫畫舉例:整幅畫在創作的時候只有畫家腦海裡知道畫延伸處有多少留白,這個留白不只是畫本身在框子裡的的留白處,而是一片輕舟之外,是大海,還有駛向的意境;一個肖像畫以外還有別的笑臉;一片稻田外是忙碌的景象。

談到留白,不得不談內向派。在日本,七十年代初期就出現的一個現代化文學流派——內向派,21世紀後叫這些內向派作家為內向世代作家。

七十年代初,一部分新作家對社會現實深感不滿,但又沒有勇氣去變革社會現實,企圖通過超脫和逃避,把自己引入“非現實的世界”,使思想意識“內向化”,由此產生內向派文學。

其實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人們發現內向思維的人思考事物方式,並有建立一些學派,也算有意識瞭解和解決一些內向自殺傾向人的心理狀態。

而這一部分作家也努力探索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我之間調和關係與矛盾,闡明他們存在的意義,從而開始影響大部分內向的年輕人的意識生活。 上世紀90年代,臺灣內向世代作家諸如袁哲生、黃國峻,作家張大春說他倆是撐起21世紀小說江山的人,結果最後這倆內向世代作家都自殺了,慶幸的是他們留下了優秀的作品,如袁哲生《寂寞的遊戲》,黃國峻《度外》。

留白的作家

有勇氣的作家懂得以筆為戈揭露現實,沒有勇氣的作家懂得《留白》

黃國峻


今天我們講留白,就需要談到留白作家黃國峻,1997年以短篇小說《留白》(收集入《度外》)獲得第十一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短篇小說推薦獎。他對於留白則有更具有深意的解釋與應用他認為留白是能看透全局的思考

有勇氣的作家懂得以筆為戈揭露現實,沒有勇氣的作家懂得《留白》

《良醫》劇照

我認為從思維瞭解留白的意境:如最近火起來的美劇《良醫》裡面的自閉症醫生的對病症的思考,他專注治療病人的時候,會把專注思考集中在一個思維繫統上,無論身處吵鬧的機場,還是忙碌的手術檯,在某一病情出現的狀態下,在他的思維世界就是一個可見的虛擬3D生態結構,活生生的週期性運作著,然後他可以嫁接著各種儀器不斷覆盤,直到成功。

留白有時候也可以詮釋一個心理活動的場景。

這種思考在黃國峻的《留白》文章開頭就對人物內心狀態進行揭示,同時安排一個畫家的人物在旁邊思考,畫家關注的是點,而其它描述的人物內心關注就是整體,兩者形成對應對全局所要表現的思考點更有說服力。

瑪迦還在猶疑,到底要不要把面前這些才剛晾上架子的衣物收走?預感,她聽見了雷聲,說不定是軍事飛機,或是遠處工廠出了點意外。仰頭看著動也不動的濃雲,瑪迦心裡一片空白——黃國峻《留白》​

留白對於普通人來講,隨著成長變得成熟,不斷增強,但也會帶來情感的危機

我們需要不斷髮掘留白,也要注意留白帶來的促進以及危機。

在兒時,我們不會主動注意留白,因為孩子是天真的,充滿了期望,那個時候留白是充盈的,促進我成長。

記得太陽懶惰的午後,8歲的我要躺上床開始數羊入睡,姿勢自然是蜷縮著面對牆面,不聽話的眼珠像金魚划水一樣左右折騰,唯一吸引著我的是牆面偶爾被任何尖銳物品劃破的缺口或者一條、多條線。這些在我的眼睛裡不是空白,而是組成不同的圖案的精靈,有些長著只有翅膀、有些是多觸角的蟲子、有些是面目崢嶸的巨獸。預感著,這些奇特的生物噪聲大作,入夢而來,不知何時閉上雙眼,夢已經填滿了調皮、歡樂、美麗。

兒童的時代天馬行空的想象總留有空白,留白是隱晦著不足以外人道的秘密,那裡沒有藩籬,填滿了自由地調皮、快樂、美麗的夢。


上學了,我們要接觸考試、看到父母吵架、異地求學、辛苦找工作、談錢論婚,不知道何時開始做惡夢,一種想象不到的壓迫式的發呆、恐懼、醜惡。

結婚後雖然心志成長,更理性了,但是當我們離開家或者家族庇護的時候,卻無意識的留下些許情感的空白,它慢慢擴展並影響著你的生活與工作,從而讓你不專注與當前事情,這些可能是原生家庭的暴力、訓斥、憂慮,還可能是親情的缺失、失敗後的無助,友情的誤解、欺騙。


有勇氣的作家懂得以筆為戈揭露現實,沒有勇氣的作家懂得《留白》

《留白》截圖


有些留下的空白、缺失,互不影響為好

連孩子也......他們就是愛她這樣除了毯子之外,一片空白。——黃國峻《留白》結尾

黃國峻《留白》留下了空白,留下了思考,也告訴我有很多解決不了的事情可以留下給空白,慢慢填補。

幾年前,並未與家裡所有人打招呼,我去異地尋求工作,一步步的無助到奮力拼搏打破僵局,再從一無所有到如今滿足的生活,無論風風雨雨,我都單獨照顧著妻子的一切,妻子也照顧著我的一切,我們已經留著相同的空白,一起走下去。

而相對於離開家的那些親人與朋友來講,當再次看著那些親切的名字在電話通訊錄展現,我總還是在猶豫,明明有了聯繫方式卻預感著無法面對。想象著可能由於瞭解而產生的訓斥與壓迫感,是否會最終造成永久的隔膜。而另一種心理也安慰地去想,可能對面已經關機了,或者是沒有人接聽。

這個時候我看著電視裡播放歡樂動畫片,卻只能看到畫面,耳朵卻像是曬滿了棉花,遮住了外界的所有聲音。所以我內心思考著這幾年的空白記憶,尋求我是否曾經留了一片空白給他們。

關於親情、友情的遺憾

幾年前或者十幾年前,我們和很多人關係很好,而後他們在你的人生經歷中暫時消失了,在你的人生觀、世界觀思考中淡化。而親情血脈依舊相連,我想這就是感情遺憾的留白。對於友情的間斷,可能是上天留給下一個有緣相見。

或許再間隔了幾年的親情、友情證實只是當時所產生的誤解,但你與這些的留白不能變回去了,留白是無法恢復的,此時我們只有做一個內向的作家,寫著內心才懂的《留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