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期間泰國只被英法兩國佔領部分土地而沒有被殖民,而緬甸和印度支那卻被殖民?

WOSJZY


在亞洲近代歷史上,除了日本發奮圖強躋身強國之列,避免被殖民的命運外,就算是昔日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都曾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

但是,作為內陸小國的泰國,在周邊國家盡被殖民的圍堵下,卻成為東南亞甚至南亞大陸,唯一一個沒有被西方殖民統治的國家。這不禁讓人疑惑,泰國究竟有何過人之處,能讓西方殖民者望而卻步呢?

(泰國風貌)

泰國號稱自由之地,處於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向南即是被稱為海上十字路口的馬六甲海峽,該航線承載了全球四分之一的自由貿易,是名副其實的黃金水道。

泰國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西可進取緬甸,東則威懾越南,南扼馬六甲海峽。其分隔兩洋,深嵌半島的地理優勢,使其在東南亞局勢中,有著定海神針般的影響力。

早在一戰以前,英法葡西等帝國主義,蠶食瓜分亞洲的時代,泰國人民通過自己的鬥爭和高明的外交手段,就成功躲過被西方列強殖民的命運。

當時的泰國還叫暹羅國,其三個藩屬國萬象,琅勃拉幫和佔巴塞接壤於安南,也就是今天的越南。法國人佔領越南以後,進一步吞食暹羅領地。面對貪婪兇狠的法國,1886年,暹羅被迫將湄公河以東地區割讓給法國。

西邊也不太平,英國通過三次英緬戰爭,佔領緬甸後,將其變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也對泰國虎視眈眈。

英法兩國深知暹羅的戰略重要性,多次為瓜分暹羅進行談判。

(拉瑪五世)

當時的暹羅拉瑪五世自知如果強硬對抗,其結果必然落得和緬甸一樣的下場,被英法兩強瓜分。

於是暹羅一邊在兩國之間虛與委蛇,挑起它們相互間的猜忌和矛盾,一邊加緊和歐洲強國普魯士、俄國交好,讓英法投鼠忌器,不敢輕易武力侵佔。

英法之間既不想發生直接軍事對抗,也不願放下泰國這塊肥肉。最後,在各自蠶食了部分領土後,暹羅成為兩國殖民區的緩衝地帶。

一戰爆發後,暹羅宣佈中立,靜觀戰爭局勢變化。等到德國等同盟國陣營敗象已露,馬上加入協約國,向曾經倚杖的盟友德國宣戰。戰後,暹羅以戰勝國身份加入國際聯合,並加緊向西方學習,變革為君主立憲制,國名也改為泰國。

德國發動二戰後,昔是驕橫的法國滅亡。泰國向法國索要被佔領的領土,並以法國在東南亞的殖民統治已瓦解為由,想吞併法屬老撾和柬埔寨。

被德國控制的法國新政府當然不幹,雙方大打出手。

和德國處於同一陣營的日本,看到介入英法東南亞勢力圈的機會,不僅全力支持泰國,還將軍艦開到法屬地界威懾法國。

(二戰時期的日泰友好)

在日本的支持下,泰國收復了大量的領土。泰國政府和民眾對日本的好感加強。泰國政府公開宣揚,用日泰友好關係的強大力量,來維持東南亞和平。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的石油資源開始捉襟見肘。為了確保馬六甲石油航線的安全,擴大勢力範圍,日本以武力威脅泰國借道,用以運輸從海上運過來的石油。

泰國政府馬上通知邊境對日本運輸大開綠燈。泰國政府的識時務收到了回報,日本不再佔領泰國,還許以歸還英法佔領的領土,極力拉攏其結盟。

看到英法被德國打得灰頭土臉,再加上日本在整個東南亞所向披靡,泰國半推半就,加入了軸心國陣營,並如願拿回了當年被英國奪走的馬來省四個州。

自此泰國開始了擴張之路。北上緬甸,佔領東撣邦地區。還一度涉足中緬邊境,佔領雲南打洛鎮達三年之久。雖然被我軍打得潰敗撤軍,但當年被英國佔去的領土重歸泰國之手。

太平洋戰爭後期,日本敗相顯露。泰國開始疏遠日本,和盟軍接觸,扶持抗日武裝。美國對日投下原子彈,日本投降後的第二天,泰國國王立即表示,當初對英美宣戰是軍政府的一意孤行,是不被泰國人民和王室所認可的無效行為,並廢除了和日本的所有條約,放棄獲得的所有領土。

(二戰時期的泰國王室)

國王的表態再次挽救了泰國。再加上泰國並未直接和英法軍隊正面衝突,因此,盟軍認可了泰國的和平宣言。當然,這和美國為控制馬六甲海峽,對泰國的支持不無關係。

看中了泰國戰略優勢的美國,不僅幫泰國重回國際社會,讓泰國搖身一變為二戰戰勝國。還以二戰對泰國造成巨大損失為由,幫泰國向日本索賠150億日元的戰爭賠款。

就這樣,作為二戰軸心國成員的泰國,因為地理優勢,成為大國的拉攏對象。不僅沒有蒙受戰火催殘,還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和不少領土。

正如泰國國王拉瑪四世所言:作為一個小國,我們賴以保護自己的武器,除了嘴巴,就只有充滿智慧和健全思想的一顆心。

(參考資料:《二戰中的泰國:從日本幫兇反轉為美國盟友》)


張生全精彩歷史


泰國可以說是近代殖民時期整個大東亞地區僅有的三個維持獨立地位的國家之一,而它之所以能夠維持獨立地位的主要原因,早已經有人總結出來就是泰國太巧。

泰國可以說是非常善於利用列強之間的矛盾來保全自己,有句話很形象的形容了大東亞地區三個國家在近代維持獨立的原因,中國之所以維持獨立是因為國家太大,日本之所以維持獨立是因為國家太強,而泰國之所以維持獨立是因為國家太巧。

我們知道近代中國雖然不斷遭到列強的蹂躪喪權辱國,但是因為國家太大了列強一時間無法徹底瓜分中國,因此近代中國得以勉強維持自己的獨立地位最終迎來國家振興。日本則依靠明治維新迅速富強起來,通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踩著中國和沙俄成為新的列強,因此近代日本可以說是依靠其強大的實力維持獨立還侵略其他國家。意外的是在當時的大東亞地區除了龐大的中國和強大的日本外,竟然還有一個小小的泰國維持了自己的獨立地位,這不得不說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實際上泰國的近代化在拉瑪四世時就開始了比中國和日本都要早,但是對於一個當時人口只有幾百萬的國家來說,自身實在是太弱小了不管怎麼掙扎都無法擺脫被殖民命運。因此泰國也不得不一再的對列強割地賠款,才能勉強維持自己搖搖欲墜的獨立地位。長此以往泰國的獨立地位肯定是要保不住了,然而泰國卻巧妙的利用了英法俄日美等列強之間的衝突最終保全了自己。

泰國的西邊英國吞併泰國曆史上的死敵緬甸後英屬印度殖民地直接和泰國接壤,泰國的東邊是法國的印度支那殖民地,而南邊的馬來半島也早已經淪為英國殖民地。這樣泰國幾乎被列強的殖民地給包圍了,不過泰國也成了英國殖民者和法國殖民者勢力的緩衝地帶。於是當法國殖民者想要吞併泰國的時候,泰國就趕緊投靠英國殖民者來對抗法國;當英國殖民者想要吞併泰國的時候,泰國又趕緊拉攏法國來對抗英國;有時候又藉助俄日美等列強來制衡英國殖民者和法國殖民者。

就這樣英法兩國都沒能吞併泰國將其完全變成自己的殖民地,一合計乾脆將其作為雙方殖民勢力的緩衝國算了,有個緩衝國減少雙方摩擦衝突也不是什麼壞事。泰國為了鞏固自己的獨立地位,又通過割地等屈辱方式讓英法殖民者放棄了治外法權等殖民特權,還通過聘用西方人和不斷出訪來討好這些列強,於是英法殖民者礙於那點僅剩的羞恥心也不太好繼續過於為難泰國了。



畢竟比起沙俄帝國和日本帝國主義等窮兇極惡的列強來說,英法等列強相對來說還算吃相不那麼難看的了,只要滿足了它們的要求還是可以有商量的餘地。要是泰國面對的是沙俄帝國和日本帝國主義列強,哪怕你泰國再巧也逃不過被它們逐漸吞併的命運。

後來日本帝國主義迅速崛起後泰國又開始和日本眉來眼去了,意圖藉助日本的勢力來抵禦英法兩國的壓力,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泰國只是稍微抵抗了一下就迅速投靠日本變成了其僕從國。其實泰國這是在與虎謀皮,要是日本帝國主義二戰勝利了泰國也絕逃不了被吞併殖民命運!不過泰國人也留了一個心眼來了個兩邊押注,一邊和日本合作淪為其侵略他國的幫兇一邊許多高官和駐美大使館又投靠同盟國明裡暗裡組織自由泰人等抗日活動,在泰國影視作品《日落湄南河》裡對此現象就有所反應。



所以搞笑的是日本戰敗後泰國竟然宣稱美英等同盟國的宣戰不作數,理由是親日的傀儡政府被推翻了現在是一直在抗日的自由泰人組織的政府,而美國看中了泰國當時在東南亞的戰略地位也就同意了,於是泰國迅速倒向美國成為其在東南亞的小弟。就這樣泰國驚奇的避免了戰敗國被清算罪行的命運,反而和許多東南亞國家一樣向日本索賠最終獲得150億日元戰爭賠款,窮兇極惡的日本帝國主義可以說是被自己的小弟狠狠的坑了一把欲哭無淚,不過總體上來說泰國直到今天都還是一個比較親日的國家。


執斧談史說事


泰國的地理位置最終決定了其沒有被殖民的命運。因為泰國恰恰在法屬印支和英屬緬甸、英屬馬來亞的中間,為避免英法兩國直接接壤,所以一個獨立的泰國就顯得又為重要,這是英法兩國共同希望的。同時,泰國也積極利用這樣的原因,努力保持自身的獨立,可以說泰國未被殖民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導致的。

泰國相比較英法,國力確實弱了許多,但是當時在位的幾位皇帝,外交水平都還可以,關鍵是能以夷制夷。比如二戰的時候,日本打來,泰國和日本交好,但是二戰行將結束,泰國又宣稱和日本簽訂條約不作數,真的是騷操作。

當然,泰國能夠保持獨立,外因可能還是要大於內因,即英法都沒有殖民其的想法。


張傑談史


那是因為泰國統治者靈機應變,當英法勢力擴張而致時,他們先跟英國簽訂條約,再和法國簽訂條約,巧妙的利用列強之間矛盾來爭取自己的生存空間,而英法最後發現留下它比吞併了它要合適,於是就把泰國作為英屬印度和法屬印度支那的一個緩衝地帶,泰國也就成為了東南亞唯一一個沒淪為殖民地的國家。


洛聖都你崔爺


泰國只是作為英法兩國的一個緩衝地,這樣兩國都比較放心


盛世歡歌316


泰國的情況和我們中國差不多,我們中國有主權意識,泰國也是這樣;西方列強雖然能用武力戰勝泰國,但是,征服不了泰國民族自尊心,西方列強是求財的,也沒有必要趕盡殺絕。緬甸和印度支那就不同,歷史上一直是番邦小國,做小弟做慣了;我們中國一直是宗主國,後來,大清衰落了,這些小國換個主人也理所當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