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代皇帝退位後,歷史上那麼多的地方官都去哪裡了?

夢想努力樂觀


至道光年間,清朝國土疆域遼闊,管理者自然也是個龐大的數字,若是要一個個細細調查,確實是工作量不小。因此,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先介紹一下清朝的官職系統,再以點帶面,以地方官員最高級別的總督做代表總結滅國後官員的去向。


清朝官制大體承襲明制,但也有一些變化,總的來說皇權更加集中,權臣勢力進一步削弱,到康熙、雍正時期逐漸穩定。分為中央管制和地方管制兩大類,所有官員均有品級,按官階大小分為九品十八級,每一品有正、從兩級。

中央官制:主要有中樞部、佐理部、帝室部三大部分組成。

地方官制:按照行政區域可以劃分為省、府(州)、縣三級,對應的官職為總督、巡撫、知府、知縣,類似於今天的省長、地級市長、縣長;同時每一級均配置有輔助官職。

接下來,以清朝末年全國的九大總督為例簡單介紹地方官員在清帝遜位後的去向。


東三省總督趙爾巽,武昌起義後,他在奉天設立保安會,阻止起義。民國成立後,初任清史館總裁,主編《清史稿》,後段祺瑞政府時期,任善後會議議長、臨時參議院議長,1927年卒。所以這個人繼續從政當官,清朝的滅亡也不太影響他的仕途。直隸總督張鎮芳,河南項城人。清朝滅亡後,改頭換面,繼續從政,但是仕途不順,再後來棄政從商。袁世凱時期,任河南都督兼民政長,後被撤職;1917年,參與張勳復辟,失敗後被抓入獄,此後保釋出獄,從此不再參與政治,從事商業。兩江大總督:張勳此人不懂順應潮流,但尤為效忠清廷,是個頑固保守派。辛亥革命起義後,時時刻刻都想著復辟舊制。1917年7月1日,率領5000辮子軍,潛入皇宮面見溥儀,還通電各省,宣佈已“奏請皇上覆闢”,史稱張勳復辟。12日被皖系軍閥段祺瑞的“討逆軍”所擊敗,後逃天津德租界,1923年卒。孫中山評價他:“清室遜位,本因時勢。張勳強求復辟,亦屬愚忠,叛國之罪當誅,戀主之情自可憫。文對於真復辟者,雖以為敵,未嘗不敬之也。”

兩廣總督張鳴岐,辛亥革命成功後,逃往日本。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公開投靠日本。抗日戰爭勝利後,在民眾的一片聲討中死去,結束其罪惡的一生。閩浙總督松壽,效忠清室,戰死沙場。滿洲人,武昌起義爆發,福建新軍發動起義,松壽率八旗頑固抵抗失敗,後吞金自殺。湖廣總督瑞澄,臨陣脫逃。,武昌起義爆發,瑞澄棄城而逃,先逃至上海,不久聞聽清朝政府欲治其罪,遂再逃日本,清朝終結後返回上海,後不久病死。陝甘總督長庚,歸隱,遠離朝堂。宣統三年,末代黃帝宣佈遜位,長庚將總督印交布政使趙惟熙而離去,4年後卒。四川總督趙爾豐,發動兵變失敗。武昌起義爆發後,四川宣佈獨立,由於局勢不穩,趙爾豐發動兵變,後被臨時軍都督尹昌衡抓獲處死。雲貴總督李經羲,李鴻章的侄子,辛亥革命爆發後,被蔡鍔禮送出境,後擁護袁世凱,1925年在上海病逝。


總結:

對九大總督的梳理,我們可以大概知道,清末的官員,一部分人能夠看清歷史的發展趨勢,參加革命,或者成為地方軍閥,也有一部分舊官選擇忠於舊主,戰死沙場,還有一部分人選擇罷官,或是棄政。

希望我的回答您能喜歡 ,碼字不易,感謝各位閱讀、評論、關注。


鈞州小哥說史


說起來很氣人,皇帝換了,但是,地方官很多都沒換。

清朝滅亡後,只有皇帝和部分滿清貴族被撤職了。而那些原來的漢族地方官,大都留在了原任。

例如,江蘇巡撫程德全在辛亥革命時,“用竹竿挑去了撫衙大堂屋上的幾片簷瓦,以示革命必須破壞”,然後,搖身一變,成了民國政府的江蘇都督。這件事,魯迅也曾寫文章諷刺他。

滿清最後一位直隸總督張鎮芳,成了河南都督兼民政長。

當然,也有清朝死忠,四川總督趙爾豐,被處死了。陝甘總督升允,帶兵和革命黨死磕,失敗下野了。兩廣總督張鳴岐,失敗跑路了。

不過, 以上都是總督級別的高級官員。而中下層官員,能留在原任的,大都會選擇留下來。哪怕是換個職位,也會繼續給民國政府做官。畢竟,民國本來就是革命黨和守舊勢力一起建立的。只要不反革命,就算是八旗遺老,也能留下來繼續當差。

例如:民國的陸軍上將蔭昌,滿洲正白旗人,在清朝出任過很多大官。民國國史館總編輯趙爾巽,曾任清朝的東三省總督。

而且,袁世凱在當總統後也下令了,各省官員必須響應革命。也是因此,大家都一起搖身一變成了民國官員。知縣變縣長,學政變教育局局長,知府變市長,等等。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清代皇帝退位後,大部分清朝官員改頭換面成為了民國要員,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袁世凱了,他成了中華民國總統。他手下的王士珍、馮國璋、段祺瑞號稱北洋龍虎狗的三位轉瞬成了民國官員,其中馮國璋還做過總統,段祺瑞當過總理。辛亥革命只有極少數的清朝官員被殺,比如山西巡撫陸鍾琦全家被閻錫山滅門。還有官員是支持辛亥革命的,比如江蘇巡撫程德全在蘇州宣佈獨立,山東巡撫孫寶琦宣佈山東獨立。總之,清帝退位後,前清官員大部分搖身一變成為民國要員,一部分下野,只有極少數被殺。歷史上的改朝換代大多如此,官員們換個主子一樣做官,有些甚至比跟著就主子幹發展的更好。



國家網文化


你好,我是笑貓,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對博一採取了優待的政策,皇帝的尊號不變,也就是說別人見到他,還得叫他皇上,允許他們住在皇宮裡每年從國家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作為博儀等人的生活費。

後來張勳兵變,12歲的宣統復辟,很多的一老一少回到他的身邊,可惜皇帝只做了12天就被段祺瑞等人趕下了臺。之後住在皇宮的馮玉祥控制了北京,把博儀趕出了皇宮。

滿清滅亡後,有的人仍不肯善罷甘休。鄭孝胥慫恿溥儀前往東北投靠日軍,溥儀也接受了他的意見,沒想到投靠了之後,卻成為傀儡。

在溥儀靠日軍的選擇上,溥儀的師父是極力的反對,但是反對無效,一氣之下回到了老家,在老家開辦起教育。

段祺瑞把溥儀趕出皇宮後,那些前清的遺老遺少一部分跟隨溥儀工作了很多年,還有一部分回家做了財主,只有少部分年輕的中低級官員投入到了北洋或者革命黨的陣營中。


笑貓歷史


樹倒猢猻散,各有各自的出路。

清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在清朝滅亡後,原來清朝各級的官員在公司倒閉之後,也是各自找各自的出路。

借勢闖蕩

聊一聊走這條路的代表性人物——袁世凱和張作霖。

袁世凱可以說是清朝末期的大臣,在清朝滅亡的時候,站到了革命的一方,最後成為了大總統,混的風生水起;張作霖張大帥,雖是軍閥,但早年間的時候做過土匪,後來被清政府招安,清朝滅亡之後,張作霖崛起於東北,一步步走向權勢巔峰。



也有鐵桿兒

作為晚清時期的一任總督,張勳在清朝滅亡之後,仍然是清朝的鐵粉,還率領著自己的“辮子軍”進行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復辟”,想要把破產的公司挽救回來,但是,現實告訴了張勳,這個公司破產的徹徹底底,死灰復燃是不可能的了。在後來複闢失敗之後,這位“清朝鐵粉”也徹底的離開了政治舞臺。


選擇退休

當然,還有選擇退出官場,不過問政事的,安安穩穩的過著退休生活,不趟渾水,之前有些家底兒的,還能過過富家翁的生活。


總結

人生百態,清朝滅亡的之後的原班官員們,自然也各有各的活法,有借勢繼續留在官場的,也有孤注一擲的,也有鑽空子的,亦有退場的。


說與山鬼聽


1911年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對溥儀採取了優待政策,皇帝尊號不變,也就是說別人見他還是要叫他皇帝,允許他們住在皇宮。每年從國家收入裡面拿出一部分作為溥儀等人的生活費,他也保留了一個有相當人員的小朝廷,溥儀仍在宮中用宣統紀年,有內務府、宗人府、慎刑司,有內監,觸犯王法者由慎刑司處治,民國政府不過問,外人不能隨便進入皇宮,由袁世凱的部隊保護皇宮。1917年7月1日張勳兵變,12歲的宣統復辟,很多遺老遺少又回到了他身邊,可惜皇帝只做了12天就被段祺瑞等人趕下了臺,仍然住在皇宮,一直到1924年馮玉祥控制了北京,把溥儀趕出了皇宮。至於那些前清的遺老遺少一部分跟隨溥儀在“小朝廷工作”了很多年,還有一部分回家當土財主了,只有少部分年輕的中低級官員投入到了北洋或者革命黨的陣營。基本上沒難為他們。




懷戀不如XJ


清宣統皇帝遜位後,封建王朝自始皇帝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開始,至公元1911年武昌起義結束,長達兩千多年,那麼清朝滅亡後,那些清朝官員幹什麼去了?

一、有的官員思想進步,也明白歷史前進的車輪不能阻擋,也有的有自知之明,倒向革命黨,總之這部分官員依然在新政府做官。比如:北洋政府的官員之前就是清朝的官員!

二、還有一部分清朝官員在清朝滅亡後,為向愛新覺羅氏表忠,以前朝遺老自居,迴歸故里!

三、在當時的政局下,國民政府通電全國,但是有的地方依然不在政府治下。有的清朝官員擁兵自重,形成武裝割據!比如:辮帥張勳!


南山以北


基本上還是在地方上任職,當時的各省總督在辛亥革命後都發表聲明擁立革命,然後換個馬甲繼續為官。因為就算辛亥革命成功了,你也不能一下將所有的官吏開除,那國家還要不要運轉,再說也沒那麼多備用的人啊。


鍋盔餅子


1911年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1912年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清朝的滅亡遺留下來的官員怎麼辦呢!去那裡了呢!在當時歷史社會背景下很多人利用人脈和職權變成了革命軍的官員;有的做官的經商有的回家養老有的加入復辟組織。


徐徐風來


大部分成為了地方一派,有些成為了國之棟樑,還有的選擇另立門派,比如袁世凱,他謀權篡位之後來個復辟。當然還有一部分就被處死或者從此默默無名,隱姓埋名,寄居他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