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二孃“母夜叉”這個外號怎麼來的?


孫二孃“母夜叉”這個外號怎麼來的?

在《水滸傳》中,對孫二孃的形象,大家都非常熟悉。她性格豪爽潑辣,身體粗壯有力,是個風韻十足的女人。但就是這樣一個女人,居然跟他丈夫開著一家黑店,而且殺了不少人。

孫二孃“母夜叉”這個外號怎麼來的?


很多夥伴覺得孫二孃有一股狠勁,各方面行為都比較粗野,所以才被稱為“母夜叉”。其實這個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她的稱號是跟他父親有關的。

在講之前,估計有夥伴可能會聯想到以下一個關於“母夜叉”的故事。所以,筆者簡單講一下這個故事。“母夜叉”的名字來自於佛教典籍,意為勇健、輕捷和秘密。

孫二孃“母夜叉”這個外號怎麼來的?


據《根本說一切有部毗耶奈雜事》的記載,有一個藥叉神,生了一個女兒,叫歡喜。歡喜長大後嫁人,生了500個兒子,最小的一個叫愛兒。

歡喜仗著丈夫的勢力,橫行霸道,將城內別人生的孩子,全部吃掉。城內百姓都怕她,給她取名叫“母夜叉”。

孫二孃“母夜叉”這個外號怎麼來的?


後來百姓一起找到佛,希望佛能幫助大家。佛就用缽盂,將母夜叉最小的兒子蓋上。藏在裡面。母夜叉找不到自己的兒子,非常著急,到處去找,也找不到。

所以“母夜叉”很痛苦,也漸漸明白自己以前的錯誤行為,非常後悔。佛見她有悔改之心,於是讓她入佛門,成為佛門弟子。從此城內百姓才安寧下來。

孫二孃“母夜叉”這個外號怎麼來的?


上面所講的故事,提到的“母夜叉”,是直接吃人的,而《水滸傳》中的“母夜叉”則是做人肉包子的,在某些方面比較類似。

只不過《水滸傳》中的“母夜叉”名號,跟他所做的工作無關,而是跟他的父親有關。孫二孃的父親叫“山夜叉”孫元,而孫二孃又是女的,所以他父親按照自己的綽號,給她取名叫“母夜叉”。

孫二孃“母夜叉”這個外號怎麼來的?


其實像這種類似的綽號,在《水滸傳》中還有,比如鄒淵鄒潤叔侄倆,都以龍為號,一個出林龍,一個獨角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