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沒有提攜過我,但是他退休後經常大事小事打電話找我幫忙,我該怎麼辦呢?

媒體大律師


領導沒有提攜過你,但是他退休後經常大事小事打電話找你幫忙。

有網友覺得:這個領導真的不要臉,要是自己肯定懶得搭理這種人。如果說領導幫過你,那毫無疑問肯定要“滴水之恩,必當湧泉相報。”但是對於一個沒有任何幫助過自己之人,沒必要也這樣子,該拒絕的時候就拒絕,浪費自己的時間不值得。

對於這種事情,我是這麼認為的:

01

做人,不能以利益為導向

的確,在職場中,職場是一個以利益為導向的場所。很多人在職場中,做一件事情,就先分析一下得失。在這樣的環境下,以利益為導向,再所難免。

但是做人,卻不能過於用利益為導向,畢竟太過注重利益,會讓人變得以很勢利。不要讓自己成為一個自己討厭的勢利之人。

舉個例子:當你看到一個人正處於危難時刻,難道你還要考慮一下救了這個人,自己能賺到多少,會損失了多少。這樣一來,社會變得會十分的冷漠無情。

所以說,做人不能太勢利,用利益來驅動自己。到時候人活著,都沒多少樂趣。



02

做人,要多記別人的好

做人,要有格局。不能整天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計較。待人的時候,也不能只記別人的不好,要多想想別人對自己的恩惠。

做人的確是這樣,別人對自己好一百次,只要有一次對自己不順心,就會把過去別人對自己好一百次全部都忘記。 所以,這就是“100-1=0”的人性的道理。

的確,領導在任的時候雖然沒有提拔你,但是你在其手底下工作,多多少少都幫助了你成長,你的收穫也少不了領導的幫忙。所以說,做人要學會多記別人的好,少記別人的仇。

舉個例子:在《隋唐英雄傳》中,尉遲恭在降唐之前,為劉武周效力。是連破大唐的三關十六寨,更是連殺數十名唐將。更是在李世民,接任抵擋大任以後,打敗過李世民。

但是尉遲恭在降唐以後,更是在東都御果園赤身救主,讓李世民躲過單雄信的追殺。

要是李世民也記仇,估計尉遲恭就不能為大唐效力,更不能名列凌煙閣。



03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1)懂感激之心,那就幫

對於老領導,如果說對於你的幫助,他懂得感激。比如說,對於你的幫忙,他也會有一些感激的表現,如請你吃飯,或者送你一些禮物。對於這種情況,能幫就儘量幫。如果幫不了那也是沒有辦法。

(2)不懂感激之心,那就拒絕

對於不懂感激之人,那就要果斷的去拒絕。畢竟他完全把你當作他的利用工具。那就沒有必要幫忙,合理的找個藉口拒絕,要是沒借口拒絕,容易得罪人。雖然退休的領導不能幫你成事,但能幫你壞事。


所以說,在職場上,即使是退休的領導,能幫個忙,舉手之勞,就幫。真的幫不了,那就不忙。如果是完全把你當奴才,那就不要幫。


空格鍵很好


其實這個問題很普遍,重點在於該不該幫忙。

領導沒有提攜過,已經成為了過去式。現在能找你幫忙,說明不管他有沒有提攜,你都已經有權利了,所以該不該幫忙要看是什麼事情。


我有個朋友,是鄉鎮上的,家裡做點小生意,他考取了公務員,成了街道上的一個基層員工。因為家裡沒有什麼背景,沒有從事機關單位工作的家人,也沒有開廠房做大企業的家人,就這麼兢兢業業的做自己的工作,身邊的同事,有的父母在某某局做個科長,有的在某某局做個主任,都比他強。


領導倒不是不待見他,只是有這麼多“優異”家庭的人在他前面,基本上苦活累活,不討好的活都是他做。

他倒也不生氣,有自己的一套原則,分內的工作必須做,而且要做好,不給任何人留話柄。

別人的工作不替做,別小看一個小小的街道辦,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事一點也不少。

需要預支人情的事,無法做,就用“示弱”拒絕,沒含糊過。


這樣下來,誰也沒想到,五年之後,升遷的是他。19年,街道上最重要的是拆遷工程,這邊需要安撫群眾,做好拆遷協議的簽署工作,那邊需要及時安排進度,避免拆遷延誤帶來後續工作的進行。

這個活他是總指揮。


他依然堅持他那一套,不預支人情,不特殊對待,善待群眾,理性思考。

拆遷工作雖然做的辛苦,倒也順利。


所以,接下來,領導要你辦的事,如果超出你的職能範圍,就直接拒絕;如果不符合法律道德,就直接拒絕;如果要求特殊對待,更要直接拒絕;如果合理合法合情,舉手之勞,可以跟對方說,你尊敬他,所以幫他一次,相信你的領導感應到你的處事原則,就會逐漸知難而退了。

你可以直接說,在私,有什麼事,你都會幫忙,在公,原則不變,一視同仁。


言時姑娘


對於這情況,可以說有好身幾種,第一種可能是領導幫助過你,的確是您忘記了,或者根本你就不知道內情。

前幾天我們單位N箇中層領導和一位院長一起吃飯,其中一位就說話有諷刺地講領導不好,還有什麼不對,某某怎麼不好云云,這時一直沒有說話的領導講了一個故事,當時情況比較危險,如果沒有人出面擔當就要被抓走,因為是醫療方面的問題,的確也是醫生的責任,這個科室主任沒有想到問題這麼嚴重,對方很有勢力,帶著檢察院和公安的人;

到醫院機關答案招呼就要把這名科室主任帶走,當時這名科室主任沒有意識到,也不知道!

但時任醫院領導的他,非常強硬不允許把這名醫生帶走做替罪羊,他為這名醫生也是科主任力爭,並指出對方存在的問題原因,雖然醫生有責任,但不是對方控告的那樣,結果幫助這名科室主任的專家爭取了,這名專家根本不知道這件事,許多年後,這位領導才講出原因,但一直低調的處理,想不到有這樣的橋樑段,而那名不知道些事的專家還一直埋怨這名領導,甚至私下場合責罵這位領導無能,不幫助自己升職,是一名無能的領導云云!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遇到事情想一想,能做大事做大事,做不了大事做小事,做不了小事不做事,千萬不要做壞事!我們的心改變一切都改變!

對於過去的老領導,我們不管過去怎麼樣,能幫助就幫助一下,幫助不了就不要幫,不在背後議論是非成敗,人生無常!


肖金講故事


我的建議,在你能力和條件允許的前提下,一定要幫。幫則兩利,不幫則兩害。

具體情況聽我結合自身經歷,一一道來。

我剛參加工作一年,上級機關有3個處想調我,被強勢的主任一一拒絕。有一次,有位處長請主任吃飯。主任聽說請吃飯是想調我,半路上直接回去了。

我考上最高學府碩士研究生,書記不准我去,怕我考上後跑了。我怎麼求情都不行。

有一年,我獲得大單位評比的6個第一名,領導卻把後備幹部名額給了別人。

怎麼樣?夠慘吧。

如果你不能灑脫地辭職,只有認了。我就認了。

一晃多年,當年堅決不讓我走的書記找我寫回憶錄。幾千字的材料,可是一份苦差事。我熬了兩週,寫好發給他。書記又讓我發給另一個當年的同事,請他修改。對方理都沒理。我把材料重新發給書記時,他連聲說感動。我說沒關係。

有些事,當初受困於一時,想通了就無所謂了。

一、事關個人格局

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這話說得沒錯,也很解氣。但是,一個人如果睚眥必報,做人的格局未免小了點。在魯國,大學者少正卯講學,贏得滿堂喝彩。孔子找機會把少正卯殺了,結果被後人詬病了幾千年。

領導與下屬的關係很複雜。他沒有提攜你,並非沒有幫過你。提攜是重大機遇,固然值得牢記。沒有提攜也是正常,個個都要提攜,哪有那麼多崗位給你?

除了提攜,難道沒有幫助之恩?領導平時指導你工作,為你承受指責,教會你做人做事的方法,難道不算點滴之恩?

你走到今天這一步,具備一定的能力素質,完全沒有領導的幫助說得過去嗎?

如果這一切你都視為理所應當,當我沒說。

養兒方知父母恩。同理,當了領導才會知道領導有多難。

做人不要斤斤計較。世間多少事,是計較不完的。不能認為領導沒有提攜你,就視為路人。一日為領導,終生是領導。和領導計較往事,道理上說不過去的,感情上也有爭議。

二、關係網是在麻煩中建立的

領導退休後大事小事還找你幫忙,這個線索透露出很多信息。

1、能當領導的人,必有過人之處。

哪怕是退休了,也並非意味著沒用。豈不聞,虎死餘威在?有些老幹部退休後,底氣足了,話也敢說了,找人辦事更方便。

根據心理學統計,曾經幫過你的人,將來有70%的可能性還會幫你。領導與你共同工作,不知道幫助過你多少。這份友誼是難得的財富。與領導保持密切聯繫,也就守住了一份人脈資源。如果人家一退休,你就不管不問,未免格局太小。萬一有事相求,臨到跟前再去拜佛,未免晚了點。


2、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找你幫忙。

他在重大時機沒有幫助你,你清楚,他也一定清楚。現在他大事小事還找你幫忙,一定有不便言說的原因。

是人都愛面子,當過領導的尤其如此,不到萬不得已,他應該不會找人求助。他找你沒有找別人,一方面說明你厲害,有價值。另一方面,也說明他沒有把你當外人。他相信你的品性,相信在需要的時候能夠幫助他。

3、保持聯繫,留個念想。

相信題主也並非小氣之人,只不過有點煩的是大事小事都找他。人老事多,老同志都存在這個問題。世界變化快,新東西太多,心理不自信,就想找人幫忙。

另外,世界上有多少大事嘛?更多的還是小事。還是那句話,能幫就幫。幫不了,直接說,也沒什麼大不了。

所謂人際關係,都是在你麻煩我、我麻煩你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如果彼此不麻煩、不來往,時間一久,這條線就斷了。

三、做人最重要的是心寬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這一輩子,說長就長,說短則短。老是糾結於過往,不但心理很累,行為也會出現偏頗。

人的大腦為什麼會有遺忘的特徵,就是讓我們放下包袱,輕裝上陣,過去的就過去了。太陽每一天都是新的。希望和未來才更美好。

你用坦蕩的心胸看待過去,不計較往事,該糊塗就糊塗,該清醒則清醒。不但老領導會明白一切,你的親戚、朋友和同事、部屬也會敬你三分。這就叫以德服人。在儒家文化圈,能擔大任的人,都必須在德行上有如此修為。

如果你不幫老領導,認為理所應當。但是,老領導不這麼認為。他認為,只要當過你的領導,就是幫助過你。你不幫忙,他就到處說你這人忘恩負義,是個小人。

這些話如果傳到大領導耳朵裡,可不是好事。領導都有退下來的一天,因此他們在臺上選拔幹部的時候都會慎重考慮。能力素質是一方面,個人品性是另一方面,他們退休後能否用得上是不便言說的第三個方面。這種忘恩負義的人,最招人厭惡。自然誰也不願提拔你。你的仕途可能就會因此蒙上一層陰影。

這就是我說的,幫則兩利,不幫則兩害。

你好好想一想吧。


樸素文明


10多年前,我的一個親戚在縣裡面金融機構擔任主任,這家金融機構下轄鄉鎮十幾個網點。他的職位雖然叫主任,但是他就是這家金融機構縣城裡面的老大。

在那個時候進金融機構,對學歷之類的要求不是很嚴格,很多時候是依靠關係進去。因此依靠他的關係進去的人很多,他的親戚幾乎遍佈了所有的鄉鎮網點。

但是令人驚愕的是,他退休的時候提拔推薦的新主任及其他領導,竟然沒有他的親戚。恰恰推薦的是,很多與他沒有任何關係的人,但是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工作能力很強。

我對這個親戚主任十分欽佩,因為他的學歷只有初中學歷,在那個時代能夠混到金融機構縣城的老大,無論是業務方面能力還是人際關係方面能力都是非常厲害的。

他的行為招致了很多親戚的不滿,儘管他給他們提供了進入金融機構的機會。為什麼這麼一個有能力的人,為什麼不給親戚留一條路子,為什麼要把好的機會留給了外人?現在細細想來,這也許就是他能夠當上縣裡面金融機構老大的一種手腕,我們可以說是他正直為公。

但是可悲的是,他退休時舉薦提拔的那些人,在他遇到困難,向他們求助時,那些人都躲著他,竟然沒有人願意去幫他。當初他的善良之舉,後來並沒有得到福報。最後幫他的人,還是那些他沒有提拔的親戚。

人走茶涼,門前冷落鞍馬稀!這也許是他最真實的寫照,也是每一位在位之人,退休後的寫照。利益才是發生一切關係的起源點,幫與不幫都在你的心裡,善良固然重要,但是善良也會有終點。

我們沒必要苛求每一個人的付出都會得到回報,我們更沒有權利要求我們曾經沒幫助的人沒有給予我們幫助。我們也沒有義務幫助一個曾經可能幫助你,但是未幫助你的人。

只行好事,莫問前程,不要太糾結。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也永遠不是你的。

END: 職場風雲亂,迷局真相顯,關注“壩上牧羊”。 歡迎在評論中發表不同的觀點,保證答題皆為原創,如果喜歡,"關注","點贊","轉發"一下,謝謝。


壩上牧羊


我的建議,在你能力和條件允許的前提下,一定要幫。幫則兩利,不幫則兩害。

具體情況聽我結合自身經歷,一一道來。

我剛參加工作一年,上級機關有3個處想調我,被強勢的主任一一拒絕。有一次,有位處長請主任吃飯。主任聽說請吃飯是想調我,半路上直接回去了。

我考上最高學府碩士研究生,書記不准我去,怕我考上後跑了。我怎麼求情都不行。

有一年,我獲得大單位評比的6個第一名,領導卻把後備幹部名額給了別人。

怎麼樣?夠慘吧。

如果你不能灑脫地辭職,只有認了。我就認了。

一晃多年,當年堅決不讓我走的書記找我寫回憶錄。幾千字的材料,可是一份苦差事。我熬了兩週,寫好發給他。書記又讓我發給另一個當年的同事,請他修改。對方理都沒理。我把材料重新發給書記時,他連聲說感動。我說沒關係。

有些事,當初受困於一時,想通了就無所謂了。

一、事關個人格局

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這話說得沒錯,也很解氣。但是,一個人如果睚眥必報,做人的格局未免小了點。在魯國,大學者少正卯講學,贏得滿堂喝彩。孔子找機會把少正卯殺了,結果被後人詬病了幾千年。

領導與下屬的關係很複雜。他沒有提攜你,並非沒有幫過你。提攜是重大機遇,固然值得牢記。沒有提攜也是正常,個個都要提攜,哪有那麼多崗位給你?

除了提攜,難道沒有幫助之恩?領導平時指導你工作,為你承受指責,教會你做人做事的方法,難道不算點滴之恩?

你走到今天這一步,具備一定的能力素質,完全沒有領導的幫助說得過去嗎?

如果這一切你都視為理所應當,當我沒說。

養兒方知父母恩。同理,當了領導才會知道領導有多難。

做人不要斤斤計較。世間多少事,是計較不完的。不能認為領導沒有提攜你,就視為路人。一日為領導,終生是領導。和領導計較往事,道理上說不過去的,感情上也有爭議。

二、關係網是在麻煩中建立的

領導退休後大事小事還找你幫忙,這個線索透露出很多信息。

1、能當領導的人,必有過人之處。

哪怕是退休了,也並非意味著沒用。豈不聞,虎死餘威在?有些老幹部退休後,底氣足了,話也敢說了,找人辦事更方便。

根據心理學統計,曾經幫過你的人,將來有70%的可能性還會幫你。領導與你共同工作,不知道幫助過你多少。這份友誼是難得的財富。與領導保持密切聯繫,也就守住了一份人脈資源。如果人家一退休,你就不管不問,未免格局太小。萬一有事相求,臨到跟前再去拜佛,未免晚了點。

2、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找你幫忙。

他在重大時機沒有幫助你,你清楚,他也一定清楚。現在他大事小事還找你幫忙,一定有不便言說的原因。

是人都愛面子,當過領導的尤其如此,不到萬不得已,他應該不會找人求助。他找你沒有找別人,一方面說明你厲害,有價值。另一方面,也說明他沒有把你當外人。他相信你的品性,相信在需要的時候能夠幫助他。

3、保持聯繫,留個念想。

相信題主也並非小氣之人,只不過有點煩的是大事小事都找他。人老事多,老同志都存在這個問題。世界變化快,新東西太多,心理不自信,就想找人幫忙。

另外,世界上有多少大事嘛?更多的還是小事。還是那句話,能幫就幫。幫不了,直接說,也沒什麼大不了。

所謂人際關係,都是在你麻煩我、我麻煩你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如果彼此不麻煩、不來往,時間一久,這條線就斷了。

三、做人最重要的是心寬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這一輩子,說長就長,說短則短。老是糾結於過往,不但心理很累,行為也會出現偏頗。

人的大腦為什麼會有遺忘的特徵,就是讓我們放下包袱,輕裝上陣,過去的就過去了。太陽每一天都是新的。希望和未來才更美好。

你用坦蕩的心胸看待過去,不計較往事,該糊塗就糊塗,該清醒則清醒。不但老領導會明白一切,你的親戚、朋友和同事、部屬也會敬你三分。這就叫以德服人。在儒家文化圈,能擔大任的人,都必須在德行上有如此修為。

如果你不幫老領導,認為理所應當。但是,老領導不這麼認為。他認為,只要當過你的領導,就是幫助過你。你不幫忙,他就到處說你這人忘恩負義,是個小人。

這些話如果傳到大領導耳朵裡,可不是好事。領導都有退下來的一天,因此他們在臺上選拔幹部的時候都會慎重考慮。能力素質是一方面,個人品性是另一方面,他們退休後能否用得上是不便言說的第三個方面。這種忘恩負義的人,最招人厭惡。自然誰也不願提拔你。你的仕途可能就會因此蒙上一層陰影。

這就是我說的,幫則兩利,不幫則兩害。

你好好想一想吧。



邯鄲小超


我發小比我年長几歲,之前在一箇中大型公司待過,當時準備要升職的時候,他們領導沒有一點支持,反而還限制他升職。

當時我發小就很生氣,畢竟年輕氣盛。直接就寫了離職申請,經過一個月的工作對接後順利離職。因為能力不錯,直接跳去了另一家公司。

並且在另一家公司工作到我畢業的時候,成功做了營銷部門的二把手。

不久後,我就聽到我發小之前的領導託他辦事,他幫忙辦了。

我當時覺得非常奇怪,之前他這個領導所作所為換做是我肯定不會去幫忙的。

然後我發小就告訴我說,沒必要記仇,之前吃虧就當長一智了,人要大度一點。

然後一年之後,我發小就直接跳到了營銷部門的一把手,直接對董事長負責。

後面一問,是之前那個限制他發展的老領導賣面子,一層一層的託人去照顧他了。

這可能就是佛家強調的因果吧。


境遷丶


費哪勁幹嘛,我們領導,來時就看咱不對眼,應為咱太直,結果單位給統一辦理職稱,唯獨留下咱,別人都想著咱回和他大鬧一頓,,,錯了,咱看看都沒看他一眼,把他當個屁一樣,放啦,放了心裡舒坦,後來退休走了,有於經常要遇著,老遠看見咱,躲著就走了,………身正不怕影子歪…是咱的,遲早的事,不是咱的,咱不待和他們耗哪個氣………就是這麼直


老白姓361


以前我們大主任別人對他評價不怎樣,但是從沒為難過我,我家裡離單位百來公里坐車特別不容易,有急事開會他沒為難我來得了不,說只要你完成工作就行了,有一次嘴角跟他吵架也沒給我小腳鞋穿,現在下去了有些人落井下石,他找我幫忙我從來沒含糊過。我這人知恩圖報,對幫過我的無論別人對他評價怎樣但是在我這裡有恩我就會幫忙。


狐狸迷路了


有種人是使用慣人了,什麼都不拘小節!你也別說有沒提協的事情,你可幫就幫,不想幫也可以推拖掉。沒什麼的,幫是人情,不幫本份。我新搬來的鄰居是退休老師,使慣學生,再加上家長的捧哏,他對我種的菜,水果想吃就拔就摘,還不用告知一聲,他的朋友也可隨意摘,就象他家的一樣!平時叫你幫他澆花,收衣服,搬重東西就象使喚個學生,其實我都65歲了。但他從不幫你,坐在涼亭看著你家衣服沒收淋個溼透也像沒看見!而他們不在家,下雨了你幫他收也沒一句謝謝,而有一次也同時不在家,都沒收,他就大叫哎喲,我不在下雨了你怎麼沒幫我收衣服呀!我說我也出去了,我的也淋溼了,他卻說是嗎?我以為你會收才沒回來收的,因為他打麻將天天風雨無阻!大家外面都安有龍頭,他卻用你的水,拿你的掃帚🧹肥料,工具……等等,老說我也去買一個,下次記得買……打那後,我就堅決不幫了!我對付的辦法是:下雨沒收衣服,他一叫我就說:哦,我也不在家,我的也淋溼了。叫幹別的我就找別的說有事,等我有空先。久而久之他現不叫了,連樓上的都說,你原來是太好了,又幫他掃院子又澆花,又收衣服,又給菜又給水果……現在我不過他那邊,也不天天給他掃地了,他叫著哎喲,怎麼這麼多樹葉呀,怎麼這麼髒啊,就讓他叫好了……我本來菜吃不完都送人的,水果也是,但不是象他摘還踩踏得不像樣,摘果可以折枝,不管死活!真有這樣的人。不是熱心就好,因為有的人可能他自己習慣成自然,總以自己為中心,不管別人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