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關羽的辭曹歸劉事件

無論是在三國時期還是在後世,關羽都被人冠以忠義二字,到了後來更是成了忠義的化身,得到後人無數的敬仰。而最能體現關羽的忠義的一個事件就是辭曹歸劉事件。

"辭曹歸劉"事件

建安五年,劉備以攻打袁術的名義逃離許昌,並奪下徐州,任命關羽作為下邳的守將。因為剛拿下徐州不久,曹操就來討伐,劉備不能抵擋北逃投靠袁紹。關羽不得已選擇暫時投降曹操。

說說關羽的辭曹歸劉事件


《三國志·關羽傳》: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擒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

關羽為報答曹操幫助曹操斬殺顏良解白馬之圍,而後選擇離開曹操回到劉備身邊。要知道曹操給予關羽非常深厚的待遇,在白馬之圍後,曹操奏請漢獻帝封關羽為"漢壽亭侯",賜予關羽金銀美女更是不計其數。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更是對關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還將赤兔賜予了關羽。

儘管如此,但是關羽還是決定離開。要知道在當時,為博取功名利祿而改換門庭者難以計數,出賣其主者也不乏其人,而關羽還是選擇"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

羅貫中先生更是在《三國演義》中花了大量筆墨描述了這一事件,還有了"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更是體現出關羽辭曹歸劉的決心,同時也體現出曹操成全關羽的胸襟。

說說關羽的辭曹歸劉事件


原因猜測

關羽可以毫不猶豫地放棄功名利祿選擇跟隨毫無勢力的劉備,主要是因為自身的做人原則。

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深入人心,而裡面的"信"和"義"更是被儒家視為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是為人處世的根本,是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儘管到了東漢末年,這種思想受到不小的衝擊,但是依然在較多人們的心目中佔據主導地位。

我們都知道關羽平常喜歡看《春秋》,一般都指的是《左氏春秋》,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因此,關羽深受儒家"信"和"義"以及忠君思想的影響。

《三國志·關羽傳》: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除了儒家思想的影響外,還有就是劉備的恩情是真的厚重。要知道關羽最開始是一個逃犯,流亡異鄉,而在涿郡結識了劉備和張飛,並結下深厚友情,被譽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這對亡命異鄉的關羽來說,這種禮遇在其一生都是刻骨銘心的。

說說關羽的辭曹歸劉事件


而且,劉備與曹操相比,待人少了一點懷疑,多了一分真誠。同時更是天下少有的英雄。雖然早期屢戰屢敗,但是仍有眾多的人才聚集在劉備身邊,不離不棄,這就是劉備的人格魅力。而關羽作為最早跟隨劉備的一批人,平時更是與劉備形影不離,當然不會放棄劉備。

《三國志·先主傳》: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

結語

關羽的忠義對後世影響極大,主要有兩方面原因。其一,表現在他對劉備的忠心,一生追隨,矢志不移;其二,對曹操知恩圖報,雖不肯終身事曹,卻明確表示"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

說說關羽的辭曹歸劉事件


關羽集忠義於一身,因而受到了歷代統治者的推崇。

從唐宋開始,歷代帝王對關羽敕封不斷增加,官職、爵位越來越高,由"侯"升"公",繼而成"王"稱"帝",最後成為"聖人"。

正是因為在辭曹歸劉事件中,關羽展現出來的忠義,使得關羽成為三國人物中地位最高的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