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大家過年好,我是楚秋堂,在這裡給大家拜年!支持原創就是支持自己!謝謝一直以來持續關注和幫助過我的所有書友。

從今天開始,努力堅持更新文章,算是一段時間以來對自己思考的一些問題的梳理與總結,有不當或不妥之處,即請方家指正,供大家茶餘飯後一哂笑爾。

  1. 選帖是“師法”的必然之路,選擇“以何為師”最重要。

書法學習的最開始,很多人直面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臨什麼帖(碑拓)好呢?

這個問題我個人也遇到過,記得小時候問師父我臨什麼帖好的時候,他老人家不理我,只說你專心磨好你的墨,別的稍後再說!所以,我心中也一直有此疑問。後來,隨著自己書法學習之路逐漸展開後,這個問題也一直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初學者臨什麼帖好呢?這個問題,其實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問題。究其核心,其實道出了學書法中最重要的核心問題——究竟向誰“師法”?

我們知道,學習書法,沒有老師指引,必然會走很多彎路。有些彎路,可能是學習書法中必然經歷的一種磨練;而有的彎路,則有可能把人引向學習書法的“歧途”。拜老師,並不是一定要寫出跟老師一模一樣的字(話說你其實也根本不可能寫得出老師字裡的韻味,最多就是寫個字形而已),而是要從老師那兒學到如何“師法”的正確之途徑。

名家老師(名,也可以說成是“明”),因為書途正規,且有幾十年的經驗總結,所以老師的個人學書經歷,就是你“師法”的最好借鑑。不過,大多數的人,因為機緣等原因,並不一定能拜上這樣的名家老師。所以,通過互聯網和現代技術手段,進行自學書法,是大多數書法愛好者選擇的最多的學書之路。

2.“師法”最重要的是掌握正確的思維方式,找準可以“師法”的古人

書法,其實是可以自學的(即使拜了名師,高水平的老師是幾乎不教你寫一筆一畫的字的)。古人對於書法一門的學問,推崇的是一個“悟性”。何謂“悟性”?其實指的是一個人天生具有的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發自內心的喜好和善於思考分析的一種天性,這種能力確實不是所有人都具備的,有人稱之為“天賦”,也不為過。這個解釋其實是講清楚了一個道理:即學習書法的人,最重要的是對漢字敏感,對一切書法作品敏感,會思考、會分析、會對比、會總結。學書法,更多地體現出來的能力是一種勤于思考、勇於實踐的能力,體現的是一種形而上的哲學。從這裡,可以看出,學書法首要的是有一套正確的書法思維方式、審美情趣等有內涵的東西,而用毛筆寫出來,只是將腦中的想法檢驗於筆端的一種技術而已。

書法學習,首重其腦,再重其眼,最後重其手!三個階段,是相互交錯、互相輔助而行的。這樣的說法,並非筆者一己之見。歷史上許多名家的親身經歷,可以驗證我上面總結的這種思想方法。為了說明這一點,我們舉唐朝書法家顏真卿向張旭請教書法的例子來說明。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顏真卿《祭侄文謝》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顏真卿《祭侄文謝》

最近,顏真卿很“火”,這緣於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正在展出他的名帖《祭侄文稿》,此事網上頗多議論,一時間引發書友們的熱議,顏真卿的名氣一時間大大超過“書聖”啦!由此也可以從一個側面看出,顏平原的書法那是絕對的牛呀!可是你知道,他是如何掌握到書法中的真諦的嗎?這得從他向張旭請教書法說起。

先簡要介紹一下張旭這個人的生平。

張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代書法家,擅長草書,喜歡飲酒,世稱“張顛”,與懷素並稱“顛張醉素”,與賀知章、張若虛、包融並稱“吳中四士”,又與賀知章等人並稱“飲中八仙”,其草書則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並稱“三絕”(唐太宗李世民的評價)。張旭出身不低,早年生活情況不詳;年長後通過應舉或薦舉、徵辟而入仕,釋褐為常熟縣尉;曾向堂舅陸彥遠學習書法,學有所成後為吳道子、顏真卿等欽慕;先後任左率府長史、金吾長史,因而被世人稱為“張長史”;大約在乾元二年(759年)逝世,享年大約七十五歲。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張旭《古詩四帖》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張旭《古詩四帖》

上面這段對張旭生平的簡述,可以獲取這些信息:張旭是唐朝的草書大家,他愛喝酒(飲中八仙之一),其草書被唐太宗李世民稱為“三絕”之一,其書法是向其孃舅陸彥遠(陸柬之的兒子,陸柬之寫過著名的《文賦》墨跡,此帖絕似蘭亭筆法)學習的,可見其師出有名,且筆法傳承正統。顏真卿後來用文章《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記錄了自己向張旭請教筆法一事的經過。在《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一文中記載,顏真卿之前二年時間都曾向張旭請師過,但沒有得到答覆,在天寶二年顏真卿罷官之後,張旭在裴儆家小住,顏真卿又來向張旭請師筆法,住了一個月後,張長史才通過一次對話讓顏平原理解到了筆法真諦。期間,一字沒教過顏真卿。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

在這次對話中,由於原文很長,不在此全部照搬列舉,有興趣的師友們可自行百度去搜一下此原文。這裡,我想說的是《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一文,沒具體說如何如何寫字,只是講的是書法筆法中的形而上的東西,在顏真卿寫的該文章中記載,張旭採取一問一答的方法,融合了以往的書學觀點,以鍾繇筆意為基礎逐條明確了書法美學創作實踐的不同要求。具體就是,以“

平、直、均、密、鋒、力、轉、次、補、損、巧、稱”這十二個字,解決了學書中點劃、結字、佈置等基本問題;針對執筆、守法、佈置和選擇紙筆等要素,解答了“何以得齊古人”的問題;針對高質量線條的錘鍊和對十二筆意的把握運用,傳授了“老舅”陸彥遠“如錐畫沙”的用筆之法。這就是顏真卿兩次拜師草聖張旭所得到的書學真知的全部。如果說這是“言傳”,那麼“人或問筆法者,皆大笑而已,即對以草書,或三紙、五紙”—— 手不釋筆的不停揮灑則是“身教”。正是這些言傳身教點化了顏真卿,並最終使得顏真卿的書法藝術隨著他的千古英名而不朽。有幾個重點內容可以在這裡跟大家分享:

一是《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一文中並沒有交待如何寫,只是講了寫的標準,都是規則性的知識,改造的是人頭腦中的認識,並沒有改造人手上的功效,想實現這功效,需要通過自己去“悟”,而“悟”的標準,就是這十二意;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

二是張長史教給顏真卿的筆法,是正宗的(從師二王而來),且通過他自己實踐過的方法,事實證明是有效的。所以“師法”中最重要的是找到筆法的書寫的正確思路與源脈,錯誤的思路往往會讓人練得越多錯得越多;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

三是從《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中可知張旭的師承來源。原文中當顏真卿請教張長史用筆之理時,張旭回答:“予傳授筆法,得之於老舅彥遠,曰:吾昔日學書,雖功深,奈何跡不至殊妙。後問於褚河南,曰:用筆當須如印印泥。思而不悟,後於江島,遇見沙平地靜,令人意悅欲書。乃偶以利鋒畫而書之,其勁險之狀,明利媚好。自茲乃悟

用筆如錐畫沙,使其藏鋒,畫乃沉著。當其用筆,常欲使其透過紙背,此功成之極矣。真草用筆,悉如畫沙,點畫淨媚,則其道至矣。如此則其跡可久,自然齊於古人。但思此理,以專想功用,故其點畫不得妄動。子其書紳。”這段著名的對話中,點出了筆法中的經典名詞“印印泥”“錐畫沙”,但關鍵是看出了張長史承習筆法的淵源:師從孃舅陸彥遠,後又得筆法於褚遂良!從中,我們或許可以找到自學時可以師法的兩個人。

3.“師法”的目標必須明確,才能達成有效地學習目標

“師法”首推晉唐!意思是說,我們自學書法者可以從晉唐人的作品中去尋找正確的臨習之作。古人說,取法乎上得乎其中!但何為上?當今初入書法之門者,知之甚少也。在書法領域,有很多名家都力推“尋晉唐”筆法,這說明,晉唐的書法之作,就是“上”。可是晉唐以來的書法名家太多了,到底從何人處入手,也是值得我們三思的!

這就涉及一個“師法”的目標問題。你要從古人處學書法,從古人處找老師,你需要知道你自己喜歡什麼樣的風格的字(這是終極目標),只有找到符合自己心性的那種風格的字,你臨寫起來才會得心應手,因為人的天性的東西,越到最後越是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這裡試著從人性格角度入手,試列舉一二: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顏真卿《多寶塔》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顏真卿《勤禮碑》

性格外向,屬於開放直率真性情者,楷書可習顏真卿多寶塔碑、勤禮碑,草書可習張旭,隸書可習張遷碑,行書可習王獻之一脈;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漢《張遷碑》

性格內向,屬於謹小慎微做事心細者,楷書可習歐體九成宮,草書可習十七帖,隸書可習乙瑛碑,行書可習王羲之《集王聖教序》;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歐陽詢《九成宮》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王羲之《十七帖》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漢《乙瑛碑》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集王聖教序》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集王聖教序》

性格中和,不激不勵做事溫和者,楷書可習虞世南孔子宙堂碑,草書可懷素小草千字文,隸書可習曹全碑,行書可習陸柬之的文賦。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虞世南《孔子宙堂碑》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懷素《千字文》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陸柬之《文賦》

以上推薦可“師法”的思路,並非通用之法,是筆者個人一己之見,供大家參考批評。

其實只是想說明一個道理:即臨習日課須跟自己個性相統為上佳。也有人主張選擇跟個人習性相背的書法作品臨習,我覺得那只是彌補性格缺陷,養生的書法練習目標,不能稱之為錯。所以學習書法的目標不同,我們選擇“師法”的路徑其實是完全不同的。

學書之路,漫長而又久遠。只有永遠保持一個良好的學書心態和正確的思考方法,最終都是可以實現自己學習書法的小目標的,起碼那是我們學習書法的初心!

(附筆者以前臨習的日課小品,敬請各位師友看完上述不當言談之後一噴所用,謝謝大家)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膽巴碑》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膽巴碑》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膽巴碑》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石鼓文》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王羲之《平安帖》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王羲之《奉橘帖》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王羲之《姨母帖》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米芾《丹陽帖》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米芾《蜀素帖》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米芾《苕溪詩帖》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顏真卿《爭座位帖》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顏真卿《爭座位帖》

書法學習中如何懂得“師法”的訣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