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我就是看他不爽” 東野圭吾代表作《惡意》淺評

作者 | 我不是柴柴


我用了兩天時間讀完了《惡意》這本書,當你第一次讀它的時候,你會佩服警方的剝繭抽絲步步為營,也會感嘆犯罪分子的處心積慮和陰險狡詐。


但是讀完合上書的時候,你就能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對於整件事背後的人性的探討,罪惡的種子從生根到發芽,火藥包由引燃到爆炸,孩提時代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有可能在人的心裡埋下惡意的種子。


“總之我就是看他不爽” 東野圭吾代表作《惡意》淺評

1.真相?


身為中學老師的野野口修設計殺死了知名作家日高邦彥,警方的調查結果與野野口的自白如出一轍:野野口愛上了日高邦彥的妻子日高初美,兩人為愛決定設計殺死日高,不料被日高發現並反過來威脅野野口成為自己的影子作家。


此後數年間,野野口為日高代筆了數篇小說,都以日高的名義發表並獲得廣泛好評,初美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意外身亡,野野口堅信初美是自殺的,並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最終潛入日高家殺死了日高,並被警方逮捕。


“總之我就是看他不爽” 東野圭吾代表作《惡意》淺評


乍一看劇情並不複雜,無非是司空見慣的情殺與代筆寫作產生的仇殺的混合產品,警方的證據鏈完美閉合,並與野野口的自白口供一一對應。


警方在野野口家發現了初美的照片和圍裙,初美送野野口的領帶和兩人一起購買的咖啡杯,以及兩人準備去沖繩旅行的申請表,這些證據這足以證實野野口與初美的關係。


並且在野野口的書桌上發現了大量手寫稿和打印稿,都是小說的草稿,劇情走向與日高發表的小說別無二致,卻在諸多細節和語法上有著不小的出入,這也完美證明了野野口為日高代筆這件事。


“總之我就是看他不爽” 東野圭吾代表作《惡意》淺評


2.疑點


不過開了掛的加賀警官面對諸多疑點卻難以自圓其說,反常的香檳和手上的老繭都成了他推倒重來的砝碼,這也是整本書最精彩的部分,具體的推理過程可以在書中一飽眼福,我這裡就不再贅述。


東野圭吾的《惡意》就是這樣,當你以為一切已經真相大白的時候,真正的推理才剛剛開始。


東野用細節的鋪陳和無懈可擊的推理將所有人玩弄於股掌之間,上演了一場精彩紛呈的頭腦風暴。


記得書的腰封上這樣寫到:從沒見過這樣一本推理小說,殺人不是目的,是手段,死亡不是結束,是開始。


“總之我就是看他不爽” 東野圭吾代表作《惡意》淺評


事實上,野野口偽造了所有的證據並精準地誤導了警方的調查思路,所有與初美出軌和日高威脅他代筆的事都是野野口憑空捏造出來的。


日高邦彥與野野口是小學同學,他不僅在生活和學習上幫助野野口,也在畢業以後幫助野野口尋找工作,聯繫出版社發表野野口的短篇小說等,看上去應該算是野野口的童年摯友和職場恩人。


但其實野野口心裡一直都有一個滿懷惡意的種子,東野採用了他擅長的時間線穿插的手法,在對於野野口童年的描寫中將這種惡意勾勒的清清楚楚,仔細想想其實這種情感好像在每個人身上都能找到影子。


“總之我就是看他不爽” 東野圭吾代表作《惡意》淺評


3.種子


加賀警官在拜訪與野野口的童年相關的人員時得知,野野口是一個瘦弱,矮小的孩子,他封閉自卑,不與其他人一起玩,其他的大孩子不斷欺負他,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校園暴力。


日高是一個極具正義感的孩子,不僅幫他解圍,還每天陪他一起上下學,但是野野口的心理產生了微妙的變化,他為了不被欺負,毅然加入了施暴者的行列,反過來和大孩子們一起欺負日高,而且無惡不作。


“總之我就是看他不爽” 東野圭吾代表作《惡意》淺評


一次,他和“孩子王”藤尾正哉一起強暴了一個女生,並拍下照片,儘管日高拿到了這張對野野口極其不利的照片,他還是答應幫野野口保守秘密,後來藤尾轉學,這個事就傳遍了整個學校。


有趣的是多年以後藤尾正哉去世,日高將這個事改名換姓出版了短篇小說,藤尾的妹妹認為雖然哥哥已不在人世,這樣的做法仍然是對藤尾的不尊重,並屢次拜訪日高要求撤掉相關小說。


野野口擔心真的告上法庭,那張拍到自己參與強暴女生的照片會被日高當做證據,自己也會身敗名裂,這也成了他設計殺害日高的動機之一。


加賀警官想起自己曾經任教時遇到的校園暴力事件,當問到施暴的孩子他為什麼欺負同學時,那個孩子說了一句讓人深思的話,他說:“沒什麼特別的原因,我就是看他不爽。”


“總之我就是看他不爽” 東野圭吾代表作《惡意》淺評


4.爆發


是啊,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話,是否正義不重要,有沒有才華不重要,對我怎樣也不重要,我討厭他,這就夠了。


他勇於反抗,我被迫屈服,他家庭美滿,我孤獨單身,他是知名作家,我只能寫兒童文學,他手握能毀掉我的證據,我卻什麼都沒有。


東野在細節刻畫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日高是個大煙槍,寫兩張紙都要來幾根菸,卻身體硬朗,而野野口不抽菸不喝酒,卻身患癌症。這也是促使他殺人的重要導火索。


在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以後,野野口策劃了整整一年,抄寫日高的作品並修改了細節和語法,偽裝成草稿的樣子,準備初美相關的物品,反正初美車禍身亡死無對證,做足了一切準備之後,野野口傾盡胸腔中所有的惡意,上演了一幕不可思議的謀殺。


“總之我就是看他不爽” 東野圭吾代表作《惡意》淺評


  1. 暗示


讀完以後難以忘卻書中的諸多細節鋪墊,野野口的初次手記裡寫到日高厭煩鄰居家養的貓,就用毒丸子殺死了貓,加賀等人也並未對這個不相干的細節提出質疑。


但最後發現這個事情完全是野野口捏造的,其實是野野口殺死了貓,並在手記裡寫成是日高殺死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改變你們對日高的看法”野野口如是說。


的確,如果一開始所有人就都默認貓是日高殺死的,那麼大家就會對日高有一個負面的印象,對日高威脅別人代筆的做法也就不會提出更多質疑了。


“總之我就是看他不爽” 東野圭吾代表作《惡意》淺評


野野口在與老友加賀重逢時探討案情,加賀問日高的哪些作品值得閱讀,野野口二話不說推薦了日高的小說《螢火蟲》,最後警官們發現日高家裡的《螢火蟲》內部被完全挖空,裡面藏著的正是拍到野野口“潛入”日高家畫面的錄像帶,而這也是野野口處心積慮提前拍攝好的。


野野口從兩人第一次見面就開始有意無意地暗示這本書,其心思縝密可見一斑。值得一提的是,警方也是根據野野口“無意”的提示才找到夾在書裡的初美的照片,才推斷出野野口和初美的關係。


野野口想讓警方儘快找到這些證據,以順藤摸瓜推理出他的“作案動機”,殊不知這是一個巨大的圈套,野野口套住了所有人,只為了掩蓋自己真正的殺人動機。


“總之我就是看他不爽” 東野圭吾代表作《惡意》淺評



野野口的媽媽在她小時候就表達出了對這個社會的諸多負面情緒,她抱怨社區的治安,抱怨學校的素質,抱怨鄰居抱怨老師,這種負面情緒給少年的野野口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也就是在那時,野野口的心裡就埋下了罪惡的種子。


其實這種奇怪的情感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這種情感不能完全算是“羨慕嫉妒恨”,它只是我們每個人心裡藏著的那種最醜惡、最陰暗的想法。


大部分人將它壓在胸腔之中,究其一生不會爆發出來,也有少數人,將這種惡意強化,生根,爆發,野野口就是非常極端的例子。


“總之我就是看他不爽” 東野圭吾代表作《惡意》淺評


這世界上有兩樣東西無法直視,一個是太陽,一個是人心。這與野野口的故事不謀而合。


其實日高邦彥是受害者,野野口修也是。東野圭吾放大了人性中的陰暗面,讓野野口傾盡一切爆發惡意,殊死一搏,令人拍案叫絕,直呼過癮。


“讀完《惡意》,你才算真正瞭解東野圭吾。”如果說《白夜行》因愛粉身碎骨,那麼《惡意》就是因恨萬劫不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