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忠誠和職業選哪個?

由於工作性質的原因,從走出校門至今,十幾年的時間,一共調研過幾百家企業,併為將近100家企業提供過管理諮詢服務。所以有機會接觸到不同行業、不同性格、不同經歷的企業老闆。這些老闆有公司規模上百億的,也有年銷售收入2-3千萬的;既有海外留學歸來的海歸富二代,又有小學沒畢業白手起家的創一代;既有老闆有公務員身份的政府下屬企業,也有大量民營企業老闆;和這些老闆的交流過程中,都會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他們選擇或者提拔人最看重的特質是什麼?為此我們還專門設計了問卷,選取了100多個老闆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72.5%的老闆把員工的忠誠放到了第一位,特別是要提拔員工的時候。我們又把民營企業老闆和國有企業(包括國有改制企業)分別統計比較,結果把忠誠放在第一位的比例二者幾乎一樣。(需要說明一下,調查的企業中並沒有外國獨資企業)。但同時我看到的另機構專門針對外企的相類似的調查數據顯示,外企的管理者排在第一位的選擇是員工的“職業精神”。如果你是老闆,忠誠和職業精神你又會怎麼選呢?

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忠”的代表人物是關二爺,在我們看到的很多幫會題材的影視作品中,經常會出現幫會成員供奉關二爺的場景。關二爺就是三國演義裡面的關羽,關羽從和劉備、張飛三人桃園三結義開始,就一直忠心的輔佐劉備匡扶漢室。最後凡人成神,成為我們傳統文化中忠義的代表人物。另外,史記中還有“士為知己者死”這麼一句話。意思是一個人可以為賞識、栽培自己的人而獻出自己的生命。所以忠誠是我們文化基因裡面很重要的一項特質。所以大多數中國老闆會把員工的忠誠放在第一位。


老闆,忠誠和職業選哪個?

那什麼是忠誠?忠誠就是一方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背叛,不放棄甚至為對方可以獻出自己的一切。所以可以看出,忠誠這個品質需要兩方的互動才能體現出來。就是既要有“士”又要有“知己”才行。就像關羽只與劉備,革命先烈只與共產黨。忠誠與其說是個人的品質,不如說是一個人對另一方的一個信念。

說完了忠誠,我們再說一下什麼是職業精神。以下是百度百科給出的關於職業精神的解釋:

職業精神是與人們的職業活動緊密聯繫、具有自身職業特徵的精神。它由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責任、職業技能職業紀律、職業良心、職業信譽、職業作風等基本要素組成。

職業精神具有以下特徵:在內容方面,它總是鮮明地表達職業根本利益,以及職業責任、職業行為上的精神要求。就是說,職業精神不是一般地反映社會精神的要求,而是著重反映一定職業的特殊利益和要求;它不是在普遍的社會實踐中產生的,而是在特定的職業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它鮮明地表現為某一職業特有的精神傳統和從業者特定的心理和素質。

職業精神的實踐內涵體現在敬業、勤業、創業、立業四個方面。


老闆,忠誠和職業選哪個?

從上面的解釋可以看出,職業精神不是一個通用的品質,而是對個人從事的職業的特定要求。例如,你當和尚就要甘於清苦,唸經撞鐘;你當醫生,就應該救死扶傷、尊重生命;你當會計就應該不做假賬等等。職業精神是工作性質對人的要求,是個人能夠勝任工作的行為準則。

以醫務工作者為例,看看醫生的職業精神包括哪幾項:

(1)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

(2)熱愛醫護工作的奉獻精神;

(3)對患者認真負責的敬業精神;

(4)對醫術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

(5)不畏艱難、勇於攀登的創新精神;

(6)對患者全面關懷的人文精神;

(7)誠信服務、維護患者利益的誠信精神;

(8)互相合作、共同提高的團隊精神。

所以忠誠可以看做是一個人(團體)對另一個人的要求,而職業精神是工作本身對人的要求。忠誠需要雙方互動,敬業精神是個人的自我要求和約束。所以一個忠誠於老闆的人,如果他缺乏職業精神一樣不會很好的完成本職工作,一樣會給老闆帶來損失和傷害;而一個具有職業精神得人他的本職工作一定會做出成績,但不一定會忠誠於老闆。

一個忠誠的人,他可以為老闆做任何事情,所以很有可能他會違背職業精神,甚至違背法律;而一個具有職業精神的人,他可能因為要遵守他的職業精神,而違背老闆的意願,甚至“背叛”老闆。作為老闆該如何抉擇呢?

忠誠其實是需要“士”與“知己”的雙向付出,老闆要獲得員工的忠誠,首先要捨得為員工付出,而老闆的付出要真正走進員工的心裡,讓他感同身受,讓他不願意“背叛”你,或者“背叛”你的代價太高;老闆要想得到員工的忠誠其實很不容易,要想得到很多人的忠誠就更不容易了。老闆要付出的“成本”很高。而且需要持續的投入(時間、金錢、情感、事業等)。單方面要求員工忠誠的老闆就是“耍流氓”。

雖然具有職業精神的人不一定忠誠,但是一個老闆要想把自己的事業做大做強,一定要找一大批具有職業精神的員工為你工作。因為只有具有職業精神的人,才能把本職工作做好。

希望我上面的文字能夠幫助企業的老闆做出正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