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嫁?彆著急!讓李銀河老師一招點醒你

來源丨喜馬拉雅APP精品課《李銀河說愛情》

人們常說婚姻是一座圍城,在外面的人想進去,進入的人想出來。戀愛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對方;婚姻是把自己所有面都展示給對方。

恨嫁?彆著急!讓李銀河老師一招點醒你

那麼跟隨李銀河老師來看一下《婚姻制度會消亡嗎》這個話題,也許你對未來這個親密關係的多元化的形式,能夠有新的瞭解和屬於自己的新感受。

婚姻不再是必需品

根據調查發現,在西歐北美單身的人群比例越來越高。美國法國現在甚至都超過了50%,北歐的數據可能更高。

東方國家,像日本,獨居人口也到了40%,臺灣40%。在中國大陸呢,獨居的人口也超過了兩個億,有一個數據說是16%,雖然跟西歐北美比,我們還遠遠沒到那麼高的程度,但是仍然讓人感到懼怕。

根據這一統計,我們會感到訝異:大家都不想結婚了?為什麼呢?是不是婚姻制度是不是出了大問題?它會不會消亡呢? 為什麼大家越來越不願意進入婚姻

恨嫁?彆著急!讓李銀河老師一招點醒你

第一個原因就是,婚姻制度它和人性之間有一種內在的緊張,人類的感情流動性較大,喜新厭舊,七年之癢等都會成為阻礙。從外部條件看,現代都市生活中,人們碰上外遇的機會也比以前大大增加了,它和婚姻制度要求的那種忠誠一對一,然後從一而終,這個中間有一種內在的緊張。所以有好多人會對目前這種婚姻制度,會有排斥抗拒的心理。

第二個原因是,人類的預期壽命已經大大的延長。當人只能活三四十年的時候,他剛剛來得及找到伴侶,生了孩子,往往是孩子還沒長大,這個大人就謝世了。可是到了現代,你說你得面對一個人五六十年的這麼過下去,這個事本身也是非常讓人望而生畏。

第三個原因就是說,現代社會男女平等了。在過去那種男權社會,嫁人是女性生存的必要條件。現代以後,女性可以有自己的事業,結婚不是她唯一的生活來源了。

第四個原因,離婚的成本太高了。物質上你的財產可能要少掉一半,精神上是一種折磨,好多人覺得那與其去經受這個痛苦,就不如干脆不結婚。這也是一個人們不願意進入婚姻的原因。

第五個原因就是性的目的的改變。在傳統社會是家庭本位的社會,性的最主要、最正當的目的就是傳宗接代。而到了現代呢,性的目的改變了,往往就是為了快樂。大家就覺得不一定非得呆在婚姻裡頭,所以好多人就不結婚了。

多元的婚姻形式成為生活的調味品

既然有這麼多排斥婚姻的情況,那婚姻制度是不是就要消亡了呢?其實它並不會真正的消亡,而是走向多元。

第一個就是,目前這種一對一的從一而終的婚姻還會存在,進入這種婚姻的,就是那種發生了激情之愛,然後兩個人心無旁騖了,要海枯石爛,一定要跟你過到底,我們就是就想終身廝守,就是有這種衝動,我想將來如果說婚姻還會保留下來,就只適合這樣的人。

第二種形式,是開放式的婚姻。比如說在婚姻過了一半的時候,他突然又愛上另外一個人,但是他也不想跟原配離婚,然後能不能把第三者接納進來,成為一種三人關係甚至四人關係。

恨嫁?彆著急!讓李銀河老師一招點醒你

第三種形式我們把它叫合同制婚姻,事實上這種合同制婚姻在法國已經有了,法國設的這個合約制婚姻,只要雙方有一個人不願意再繼續了,那這個婚姻就無條件的終止了,不像你現在還得打離婚。

第四種形式就是同居了,不結婚,但是兩個人是一對一的關係,但是是同居不領結婚證的。有愛的時候,有性吸引的時候,他們就在一起,然後厭倦了就分開,這也是一種形式。

第五種形式是單身。只要自己舒服和開心,這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方式。

我們終有一天可以面臨如此多元的選擇。親愛的你,你完全可以有很多和傳統婚姻不一樣的選擇。不必“恨嫁”,不必屈服於“合適”和“現實”。希望終有一天,你不用揹負傳統的眼光,傳統的壓力,而是努力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拋棄刻板的教條和傳統的生活方式。瞭解更寬容和更多元的婚姻形式,走向屬於你自己的燦爛人生!

關於主播和課程:

李銀河,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性學家,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者。師從於中國社會學奠基人費孝通。美國匹茲堡大學社會學博士。

在《李銀河說愛情》中,她將用淬鍊數十年的學術積累,最有趣味的講述方式,為你帶來一門關於愛與性的社會學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