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請先放“糖”,後撒“鹽”,再補“鈣”!

教育家蔡元培說過: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

一生之品性,所謂百變不離其宗者,大抵胚胎於家庭中。”

對孩子而言,他將成長為什麼樣子,最主要地還是由家庭的教育方式決定。

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清華附小校長竇桂梅在談到家庭教育時,曾說過一段經典的話:

“一個孩子的成長,需要糖,也需要鈣,同時需要鹽。”

“糖是關愛、鼓勵;鈣是自強自立;鹽是直面挫折苦難,這三樣東西在教育中一個都不能少。”

的確,要讓孩子成長為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獨立人,這3樣被許多家長忽略的東西,其實是必不可少的。

1

放糖,是給予關愛和鼓勵

對孩子來說,長期遭受父母的打擊,他們在潛移默化之中會認為這些否定都是真的,會逐漸變得自卑和悲觀,害怕嘗試、不相信自己。

而生活在充滿關愛和鼓勵的環境中的孩子,他們擁有足夠的自信和勇氣,對待生活不悲觀、不畏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經典的勵志電影《墊底辣妹》,這部電影說的是一個“學渣”逆襲的故事。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女主沙耶加的媽媽。

沙耶加在學校被同學欺凌了,老師說“沒什麼大不了”。

媽媽不認可老師的處理方式,她擔心沙耶加的心理會受到負面影響,果斷幫孩子轉學。

沙耶加作為一名“學渣”,想考名校慶應大學,她的老師和父親都不看好,媽媽卻無條件相信她,幫她找補習班,在她遭受失敗時不斷鼓勵她。

教育孩子,請先放“糖”,後撒“鹽”,再補“鈣”!


沙耶加在媽媽的鼓勵下,最終考上了心儀的大學。

在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遇到不知該不該給孩子“糖”的時刻。

中國家長骨子裡的謙遜,總讓我們認為對孩子嚴格是好事。

就像期末考試吧,孩子考好了,要嚴格,要再接再厲;

如果沒考好,那更要嚴格,要迎頭趕上。

但真正智慧的父母,從不吝嗇給孩子“糖”,因為那是培養孩子自信心和健全人格的最好來源。

在孩子遭遇失敗時,給一顆“糖”,他們就不會被失敗壓垮;

在孩子收穫成功時,給一顆“糖”,他們就會找到成就感。

2

加鹽,是教會孩子直面挫折

紀錄片《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記錄了日本乒乓球運動員福原愛的成長經歷,從福原愛4歲開始拍攝。

讓人深受啟發的,是福原愛的媽媽福原千代的教育方式。

福原愛第一次參加全國比賽時才4歲,由於發球姿勢不規範,一直被裁判“警告”,還不斷失分,小福原愛既傷心又懊惱,越急越打不好。

在她挫敗時,媽媽溫柔地提醒她發球的正確姿勢。

雖然幾次嘗試後,福原愛仍然發不好球,媽媽依然鼓勵她去嘗試,“就算不行也沒關係,試試看。下一個球好好發。”

教育孩子,請先放“糖”,後撒“鹽”,再補“鈣”!


福原愛輸了比賽,哭得很傷心,媽媽沒有哄她,而是告訴她“練習的時候不好好注意,就會這樣了,接下來一年我們好好練習改正,下次再來。”

教育孩子,請先放“糖”,後撒“鹽”,再補“鈣”!


英國兒童心理學家溫尼科說過:

“隨著孩子的逐漸成長,他們需要一種‘恰到好處的挫敗感’,孩子會依靠自己的能力來處理這種創傷,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創造性能力。”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遇到挫折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給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加點“鹽”,在孩子遭遇挫折時,既不要一味哄她,讓她的內心變得脆弱;

也不要不管不顧,讓她自暴自棄。

如果你的孩子在考試裡失利,請你不要一來就撒“鹽”,讓孩子深陷在自己的糟糕和不優秀裡。

但也不能只給“糖”,讓孩子覺得自己總會被原諒,失去了督促自己努力的決心。

正如作家席慕蓉說的:

“挫折會來,也會過去,熱淚會流下,也會收起。沒有什麼可以讓我氣餒的,因為,我有著長長的一生。”

告訴孩子,我們擁有漫長的一生,眼前的一點挫折苦難並不能決定一切,相信未來,相信自己,既要有直面困難的勇氣,也要有重新站起來的能力和自信。

3

補鈣,是培養孩子自強自立

作家劉娜說:

“吃苦,不是小時候的必備,而是成人後的標配。”

為人父母,最大的錯覺是自以為能為孩子遮擋人生路上所有的風雨,屏蔽一切挫折困難。

前段時間,11歲女孩小高雅感動了無數人。

她先天失明,卻還是得拄著盲杖獨自上學。

368米的路程,小高雅要走15分鐘。

教育孩子,請先放“糖”,後撒“鹽”,再補“鈣”!


每天能獨自上學,是小高雅最驕傲的事情。

但她不知道的是,媽媽每天默默跟隨著她,保持一個箭步就能趕上的距離。

走到車流大的路口,媽媽用身體默默為她擋住來往的車輛。

有時候小高雅會走錯路,走進了“死衚衕”,怎麼也繞不出去,會耽誤掉很多時間。

媽媽在一旁看著心急又難受,但她還是忍住了,只能“狠心”旁觀,沒有去幫女兒。

教育孩子,請先放“糖”,後撒“鹽”,再補“鈣”!


在媽媽的培養下,小高雅樂觀開朗,沒有因為失明而受到限制,她多才多藝,會彈鋼琴、會吹陶笛,一個人在學校,也把自己照顧得很好。

對一個失明的孩子來說,能做到這些,需要經歷多少次練習,經受多少次挫折,我們難以想象。

但是媽媽沒有因為孩子先天的缺陷,而為她包辦一切,而是狠下心來培養她的獨立性格。

媽媽說:

“她總會有離開我的一天,我希望她能獨立、堅強、自信,什麼都能夠自己去克服。”

父母的幫助只能是一時的,孩子總要學會獨自去面對這個世界,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給孩子“補鈣”,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自強自立,才是給他們的將來最好的禮物。

4

愛因斯坦說:

“當一個人忘掉了他在學校接受的每一樣東西,剩下來的才是教育”。

什麼是好的家庭教育?

有了“糖”,孩子就會陽光自信;

有了“鹽”,孩子就會堅強勇敢;

有了“鈣”,孩子就能獨立自強。

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具備了這三樣,缺一不可。

唯有把糖、鹽和鈣的“比例”調和對,我們才能教育出真正不怕失敗、不驕傲自持的優質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