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有什麼缺陷?

愛情陽光


根據本問題,這裡只談漢語的“缺陷”。相比較於目前流行世界的英文、法語、西班牙語等其他主要語言,一字多音多義,一音多字多調,同音同形異義、同音異形異義是漢語的一些重要特點。漢語的這些特點,是初學者學習漢語時感到困難的方面,尤其是對外國人來說更是最為困難的。雖然這些特點難點在不同程度上同樣見於其他語言,但從某個角度而言,這些難點可以視為漢語的缺陷。

一、 一字多音多義

在許多語言中都有一字/詞多音或多義的現象,如許多單詞在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中的發音不一樣,同一個詞在不同方言中發音不一樣,一詞多義更是許多語言中的慣例。但一字/詞既多音又多義卻是漢語等極少數語言的特點,也是學習中的難點之一。例如:

長:(chang 第二聲)1. 長度、與“短”相對(這個單詞很長);2. 長久、永遠(但願人長久)。

長:(zhang第三聲)1. 排行大(木蘭無長兄);2. 負責人(市長)。

二、一音多字多調

許多不同的字/詞發同一個音,這是許多語言都有的現象,例如英語的

right [rait] 正確的、右邊的

write [rait] 寫

meet [mi:t] 遇見

meat [mi:t] 肉

但是在漢語中一音多字現象之普遍,以及發同一個音的字數之多,應該是其他語言所無法企及的。除了“命、死”(因為命只有一條,死也只能死一次)等少數音外,大多數常用漢字都是一音多字的。例如漢語裡字數最多的音之一(又是同一個調)是“yì”,有多達五十七個不同的字:

藝、抑、易、邑、屹、億、役、臆、逸、肄、疫、亦、裔、意、毅、憶、義、益、溢、詣、議、誼、譯、異、翼、翌、繹、刈、劓、仡、佚、佾、埸、懿、薏、弈、奕、挹、弋、囈、嗌、嶧、懌、悒、驛、縊、殪、軼、熠、鎰、鐿、瘞、癔、翊、蜴、羿、翳。

漢語的一音多聲調,併成為完全不同的另一個字,這在其他語言中是不多見的。現當代漢語普通話有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在南方有些地方,上、去、入三聲繼續分為陰陽二聲,所以有“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等八調,如潮州話。有些地方的“上聲”不分陰陽,所以這些地區的方言有七個聲調,如閩南話、泉漳片、福州話、客家話等。而個別地方的方言多至十個聲調,如廣西博白地區。而在個別地區的漢語卻只有三個聲調,如河北灤縣的方言。例如:

分:(fen第一聲)分庭抗禮。

分:(fen第四聲)分外妖嬈。

少:(shao第三聲)少見多怪。

少:(shao第四聲)少年老成。

長:(chang第二聲)長途跋涉。

長:(zhang第三聲)拔苗助長。

三、同音同形異義

漢語難學的另一個原因是同一個字,同一個音,卻有諸多不同意思。相對於西方字母文字動輒幾萬的基本詞彙量,漢語常用字只有區區三千多個,因此漢語必須是一字多義。例如 “當”(dang第一聲)這一音一形,卻最少有六種常用含義:

1. 承當,承受(當之無愧)

2. 應當(當獎率三軍)

3. 將要(今當遠離)

4. 對著,向著(木蘭當戶織)

5. 正在(當時此,諸郡縣苦秦吏者)

6. 抵擋(銳不可當)

當然這不是漢語獨有的特點或難點,在其他語言中也多有此類現象,如英語的make在不同搭配中就有許多種不同意思:使得,進行,佈置,準備,整理,製造,認為,獲得,形成,安排,引起,構成等。

四、同音異形異義

同音異形異義字,即簡稱常說的“同音字/詞”在所有語言中都存在,如英文的 I —— eye,know——no,see——sea,two---too 。但漢語中的同音字更多,更常見,例如:

āi 塵埃,挨近,唉聲嘆氣,哀傷

àn 按時,暗道,黯然,答案

qū 驅車,崎嶇,軀體,區別

五、有音不讀、有調不用

被傅斯年譽為“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的陳寅恪先生名字中的“恪”字的讀音,多年以來一直存在著分歧。諸如《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大都只注“kè”音,但陳先生的家人、親戚、學生、助手和文史學界人士,京津地區的人卻大都讀作“què”。恪讀què這個讀音,是來自方言,家鄉發音,應該是更準確的,或者說,在詞典中應該再加上這個音。

如果說恪讀què是讓人始料不及的方言讀音問題,漢語中還有一些字則是不按詞典讀調。例如,按詞典“撒” 字做姓氏時讀 sa第三聲,如主持人撒貝寧。有意思的是,大多數人都莫名地以為這個字在姓氏裡該讀四聲,或者由於大家覺得第三聲不好讀,結果撒貝寧本人也默認了,在自我介紹時也讀四聲。或許是字典應該給這個字加個四聲選項了。

從某個角度看,上述特點可以看作是漢語的缺點,但換一個角度看,這些或許又是優長。例如,漢語的同音字多,所以能夠創造出特殊音韻的詩歌作品,甚至可以用一個音的字寫出一篇文章,如趙元任的那篇一百多字的《施氏食獅史》,其他語言恐怕是不可能做到的。

還需要指出的是,相對於目前世界上其他常用語言,漢語是最具邏輯性的,每個字的構成都有一定的“道理”,如“口耳王”為 聖, “禾火心”為 愁 。而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字母語言,如英語則是最少邏輯性的,word 為什麼是這四個字母而不是另外四個字母?或不是五個字母?沒有任何道理可言,或邏輯可循。而且字母與字母之間,字母與詞義也沒有任何必然關係。由此看來,相比於其他語言,尤其是目前流行的歐美語言,漢語的弊端不足為奇,而其優長卻是其他語言所不多見的。


無中生有hz


我是一名高中英語教師,教了35年的英語,現在退休了。今天我從詞彙、語法這兩個方面談談英語和漢語究竟各有什麼長短。

有人說,漢語常用字只有三千左右,掌握這些就夠日常用了,我同意這種說法。可英語則不然,僅高考英語就需要至少三千五百詞彙,考研五千五百,託付八千至一萬不足。如果你是學醫的,那你就慘了,那些長長的由拉丁文衍生的單詞,會讓你哭爹不止!塵肺病,漢語短短三個字,小孩子都能明白是什麼意思。可是再看看英語單詞: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coniosis!漢語的疾病名詞在詞尾後只加個什麼“症”、“病”之類的就可以了,簡單且明瞭。當然長英文單詞可以簡寫,但簡寫會出現意義交叉重複。

英語中,幾乎每一種鳥的命名就是一個單詞,全世界有鳥類有九千多種,想想吧!這些詞彙,不認識就是不認識。而漢語中,無論什麼鳥就在後面加個“鳥”字,讀者只需知道這是種鳥足夠了。英語單詞再算上那麼多動物和昆蟲的名字!腦袋大不!這就是漢語詞彙的優勢,這就是我們的祖先的智慧。

下面再說語法。英語時態語態共有十六種!即使常用的也有七、八種。英語時態是通過詞形各種變化來表現的。拋開這些多變的詞形不說,更難的是對它們意思的理解,什麼一般式,進行式,完成式,完成進行式。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學生都不能真正地全部理解,更不要提實際應用了。

漢語時態的表達不使用語法手段,而是使用詞彙手段。比如在動詞詞尾使用“著”、“了”、“過”,在詞前使用“曾經”、“已經”、“一直”等,簡單到位。漢語對時態語態的簡單巧妙使用令人驚歎!

上面只說了謂語動詞的變化,英語還有非謂語動詞的變化,非謂語動詞有,不定式、分詞、動名詞,它們的時間和語態的變化更另學生頭痛,這些東西更難理解。英語定語從句裡的關係代詞、關係副詞以及二者的區別,有很多人直到高考了都弄不明白。

我今天只談把英語作為外語來學習的人,而不是指作為母語的人來說的。

有些人說漢語最難學,那是因為你沒有好好學英語,或沒學好英語,或沒學過英語。


自由行所見所聞


我不說那些空話。只要是自然語言,肯定是有缺點的,不可能完美,漢語亦然。但漢語的情況其實很複雜。

先從語法上分析。漢語屬漢藏語系,無單複數,無時態,無陰陽性,白話文中連從句等複雜句型都很少,敬語如今也很少使用了。語法上唯一的難點估計也就是量詞過於複雜。如此簡單的語法,自然容易產生歧義。再加上普通話吸收了大量方言,很多固定用法都無法用語法解釋。所以有人說漢語邏輯性較差。

再從書寫體系分析。漢語才用了漢字作為記載工具。而漢字與其他書寫體系,如字母、諺文、假名完全不同,漢字是表意文字(或者說是半表意半表音文字)。表意文字最大的優點是減少歧義。比如漢語中的fanghuo,可以表示防火,也可以表示放火,若是沒有漢字,意思完全不同。在日語中,防火是ぼうか,放火是ほうか,只是清音濁音之分,很容易看錯。韓語中兩個寫法直接一樣,都是방화,不用中文必定會出現歧義。所以日本至今都在使用漢字,韓國想廢都廢不了的原因。此外漢字本身就帶有含義,即使創造出一個新詞,大家都能明白是何意。

大家可能覺得漢字裡多音字太多,但其實那是漢字簡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漢字簡化時把多個繁體字均歸為同一簡體字,這才造成了眾多的一字多音多義的情況。但相應地,漢字的書寫難度大大降低。

總而言之,漢語雖有缺陷,但並不至於影響表達,甚至使漢語更富有詩意。反倒是韓語,缺陷才是真的大。


funcsee


漢語有缺陷,你怎麼想的?竟有人鼓譟叫囂漢語言是落後語言,一定會被淘汰,什麼人哪!本不想斥責這幫洋奴漢奸,忍無可忍這種無知的跳樑小醜,啥玩藝!


讀了一輩子書,天天活在漢語裡,漢語博大精深,越來越覺得自已懂得太少,恨不得趴在書裡。

如果說中國人最應該為什麼驕傲?漢語!

漢語承載了華夏民族的歷史、信仰,唐詩宋詞,除了漢語,任何一種語系都無法比擬!


漢語是中華文明最大的遺產,唯一僅存的體系化象形文字,象形、形聲、會意……長城、兵馬俑、敦煌莫高窟、月圓月缺、花開花落、聚散離合、歡喜哀愁……只有漢語才能完美解讀!

你讀過倉央嘉措的詩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你知道是哪個國學大師翻譯的嗎?藏文的所著是怎麼寫的?讓你翻譯你會譯成什麼?

“我不知道這世間有沒有什麼辦法,既能夠擁有愛情還能夠抱住佛腳”。

“我無法權衡,愛你與佛兼在”。

“愛不休,佛亦在,取與舍,若熬煎,問蒼天,安兩全”……

漢語之美在乎精煉,漢語之美在乎意與境不同而表達意向截然相反,抑揚頓挫裡,是中國人的靈魂表示……

如果你非要找出漢語有什麼缺陷?刨根問底,漢語是有一點點微不足道的缺陷。作為工具,的確不符合高度信息化進化過程。但,象形文字是地球文明的載體,而漢語作為普遍使用的象形文字已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了。就這一點來說,一點無關緊要的缺陷可以完全無視。


雖然漢語作為工具來說,有其不便的地方,但它卻揭示著這個世界的本質,就如同計算機語言中的低級語言和高級語言一樣,低級語言不是低級、低質,更從根本上解釋計算機硬件,漢語也是低級語言,也就是底層語言的一種,只有底層語言才是地區這個文明系統的彙編語言,其他一概不行。


漢語有什麼缺陷?洋墨水喝多了!忘本!蒙元、滿清都沒膽量毀滅漢語,這是華夏魂,他們不敢犯天!

你是否讀過《詩經》、《論語》《中國古文鑑賞字典》、《紅樓夢》、《三國演義》、《資治通鑑》、《唐宋八大家散文選》……

韓國人想恢復漢字,你聽說過嗎?

奉勸有些人,不要再禍害中國文化,你覺得英語法語日語德語先進,你快點移民,中國少你一個不少,多你一個嫌多,數典望祖的貨,精通外語就以為自已高人一等,中國的月亮不夠圓,去美國做你的假洋鬼去吧!不是漢語有缺陷,缺德的人看啥都有缺陷!

(負薪映雪感謝的閱讀與關注!圖片源於網絡,著作權歸本人所有!如有謬誤,敬請留言點拔!)


負薪映雪


漢語的缺點如下:

1、冗餘度太高,同樣一句話語氣不一樣,環境不一樣,表達的意思就會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反。

2、多音多義字太多,如會,長等,為什麼不多造幾個字,取消多音字。

3、字筆畫太多,書寫慢,學習難度大。

4、漢語句子的重點不突出。在英語中,當定語和狀語部分過於冗長時,會把它們移到限定詞的後面,以“定語從句”和“狀語從句”的形式體現。而漢語則不然;它的定語和狀語不管多麼冗長,都要放在被限定詞的前面。結果很多時候,句子的基本成分(主謂賓)完全淹沒在“定語”和“狀語”這樣的枝杈之中,對孩子分析句子成分相當不利。

5,漢語表達不精確,歧義太多不適合用於合同等重要文件。


續安平965


我不認為漢語有什麼缺陷,如果真的有,那應該是對外國人不太友好,畢竟這可是號稱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他們學起來很可能會發瘋。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漢語亦然,“己”“已”“巳”這三個字,足以讓所有初學漢語的外國友人發狂。


目前全球的“漢語熱”持續升溫,以英國為例,他們從政府到民間,都在全方位推動漢語教學,其中包括國家頒佈法令、教育部開設專職崗位、每年定期檢查漢語教學等,5200多所中小學開設漢語課,預計到2020年,全英國學習漢語的人數將會達到40餘萬人。

國外對漢語如此熱情,反而是國內的某些人,不知道圖什麼,說漢語這裡不好、那裡存在缺陷,甚至還專門從中挑出一些可有可無的毛病,最令人諷刺的是,這些說漢語不好的人卻在使用漢語。


曾經聽過這麼一個故事,大致意思是有一箇中國人,努力學英語,就是為了可以和外國人溝通交流,有一次他真的遇到外國人,但是卻發現這個外國人說的是中文,並且還向他請教漢語知識,他卻答不上來,還問這個外國人,“為什麼不說英語?”

作為一箇中國人,我覺得漢語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語言。


在漢語中,字和字之間、句子和句子之間,隨意調換一兩個字,都會形成不一樣的意思,有時候只是一個詞的運用,就足以窺測漢語的博大精深。

比如,“夏天能穿多少是多少”“冬天能穿多少是多少”,為什麼說漢語對外國有人並不友好呢,只是這裡“多少”的運用,就會讓他們頭皮發麻。

說漢語存在缺陷、應該將之淘汰掉的人,要麼是不愛國,要麼是自己漢語學的差。


金兔歷史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漢語是我們十三億中國人的母語。

不僅在使用人數上,是世界第一大語言,在發展歷史上,同樣是十分久遠。

埃及的象形文字,已經成為歷史工作者研究的對象了;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更是罕有人懂。而以中國古漢字為基礎的漢語,一脈相承,代代相傳,至今仍然是重要的世界語言之一。

漢語之所以能有悠久的歷史和發展過程,不可忽視的就是它的很多優勢。

比如漢語自帶構詞法,有天然的歸納性,擁有豐富的情態,並且聲調多樣,能夠很好表達感情色彩。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漢語也有不少的缺點。

首先是漢語的符號化水平比較差。

相對於英語的這類的符號化語音文字,就算不知道具體單詞的意思,所聽既可以寫出來,同樣,看到就能讀出來。但是漢字就不行了,不會就是不會,是字不是字,抓住半扎字,是很容易出問題的。

此外,漢字的同音現象很氾濫,著名的如趙元任所做的《施氏食獅史》,用近百個同音漢字,講了一個小故事,這要是讀出來,估計不少人要崩潰了。

以上就是漢語的一些缺點。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我覺得漢語的缺陷就是相對於字母語言初學比較難。而一旦學會了,深入則比外語簡單。中文最難的還是成語,誰叫中文歷史太悠久了呢,發表大部分成語都是兩三千年前就形成的。

所謂中文缺少邏輯性,完全是無稽之談。中文是最有邏輯的,而且是內含邏輯性的。比如, 公牛,母牛,公雞,母雞,用英文是 bull, cow, cock, hen。英文四個詞互無相關性,而中文四個字組成了四個詞,你不但知道了指的是什麼東西,而且從字面你就能瞭解比英文更多的內容。再舉個例子,cow 和 milk ,這兩個詞,不瞭解意思的話,你看不出任何邏輯關聯來。但用中文的話,奶牛,牛奶,關聯性非常強。這難道不是中文的邏輯所在嗎。

單字更是,金屬都有金字旁,氣體都是氣字頭,非金屬固體則都是石字旁。讓我們對元素分類比外國人簡單了很多。其他的像,鳥類是鳥字旁,昆蟲類是蟲子旁,樹類都是木字旁,草類都是草字頭。這不就是中文內含的邏輯性嗎,外文絕對沒有這種邏輯性。

漢字我覺得最絕的還是“肏”,太過形象了。

至於時態詞性,我倒覺得是外文的缺陷的表現。語言是幹什麼的,是用來交流的,而不是用來研究。能用最簡短的語言表達最清楚的意思才是最好的語言。一個語言既然已經能表達清楚自己要表達的意思了,為什麼還要加入時態詞性等繁雜的東西呢。完全沒有必要。加入那些繁雜的東西完全是因為,既有的東西無法表達清楚意思,才需要用時態詞性等去限定,來表達清楚自己想表達的意思。這根本不是優秀,而是缺陷。

至於歧義,任何語言都有,不只是中文,任何語言都會有的。歧義才會使一個語言有魅力。沒有任何歧義的語言豈不是太枯燥乏味了。

據傳聯合國文件中中文的那本最薄。如果是真的,那也證明了,中文是最優秀的語言。用最簡短的內容表達最清楚的意思。


豬頭巧克力


我覺得每一種語言都有優點和缺點,漢語也不例外。我先說說漢語的優點吧。

漢語優點:漢語的優點就是他比較簡潔,一個字能代表很多含義,就算以後隨著科技的發展,新產品,新科技,不停出現。漢字用現有字進行改裝,就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而英語就不行,它需要有新的字母組合,組成新的詞彙,新科技,新產品不停出現。最終,英文不堪重負。越來越長。而漢語卻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漢語的缺點:由於漢字是方塊字,每個筆畫都有拐角或者橫平豎直,書寫的時候就沒有那麼流暢,沒有那麼快。相對於英語來說,每個拐角都是弧形,這樣書寫又快又流暢,比漢字強得多。另外,漢語同一句話能表現不同的意思,使外國人比較蒙逼。這不是漢語的缺點,二是中國人的文化特點。比如,我們北方冬天這段時間能穿多少就穿多少,夏天在海灘上的女生是能穿多少就穿多少。同一句話的意思就截然不同,雖然很有文化特點,但這讓新學中文的外國朋友感覺到很為難。

但是英語的缺陷也難改變,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新事物不斷出現,英語需要新的字母組合,才能組成新的事物,而漢字卻不需要,只把原來的,解構,組成新的詞就可以了!所以在聯合國幾種官方通用語言中,漢字文稿,往往是最薄的那本。

最後要說明的是,每種語言,都有自己的文化特點,有的人說水滸傳翻譯成英語的話,失去了它本來的面目,如,水滸傳翻譯成 水邊的故事,或者,105個男人和3個女人的故事!中華帝國的羅賓漢們等!這是文化特點的不同!

以英語和漢語比,是具有代表性,拉丁語言都有如此問題!如果你覺得我寫的還不錯,你就給他說點個贊。碼字很辛苦的!


田園風光26548446


漢語的缺點除了表達意思不準確之外,其實我覺得還有一個比較嚴重的缺陷。

漢語是一種描述性的語言,就像很多網友說的,比如說牛肉,牛奶,只要加上一個牛字,再跟著後綴就可以了。但是這樣的話就會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你要描述某個事物的話,首先你要見過他的樣子。

比如說澳大利亞的動物袋鼠,英語kangaroo,中文意思看到那種動物有袋子長得像老鼠把它命名為袋鼠。對於實在是沒轍的東西,或者找不到共性的東西,漢語只能英譯,比如,koala 考拉,kiwi 幾維鳥 ,coffee 咖啡。

但是對於一些心理上的或者思維上的更高層次的邏輯,那麼漢語就無法表示。

比如 romantic, logic , metaphysical 。比如romantic ,表示男女在一起烘托氣氛的氛圍,這個東西在漢語裡是沒有的,就跟幾維鳥,考拉一樣,這個東西沒人見過,也不知道表達。但是古代中國詩人寫詩句的時候偶有描述,但是又說不出來,只好解釋叫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就是說白了無法用漢字描述心理活動而已。一旦上升到意識上的東西,由於沒有實物的支撐,漢語無法表達。

再比如物理上的,原子,原子核,質子,中子,這些東西在漢字裡確實很簡單,不需要多高深的文憑就知道說的是什麼,但是,前提是你要知道這個東西,這些都是被西方科學家證明過,或者解釋過,漢語只要再次描述就可以。但是對於未知的呢?比如Quark,比質子還要基本的粒子,現在這個還研究,概念還在完善中,按照漢字命名,是否應該叫xx 子?

同樣的,還有工業化,現代化,信息化,xx 化,xxx 主義等。這些東西都是新文化運動後才逐步漢字改良後才有。

在漢語思維下,人們只能描述現實中已經存在的東西,如果不存在的,就算想像了也表達不出來。通俗的說就是不能抽象化。絕大部分情況下只能簡單的特點描述。長得像貓的,統統叫xx貓,狸貓,熊貓,長得像老鼠的統統叫xx鼠,倉鼠,鼴鼠等。再比如電動機,電話,電車,廣播,表面上看好像沒有問題,這些東西已經是被別人發明出來,我們再進行描述。但是為什麼不想一想,這些東西為什麼不是由我們發明出來的呢?比如發電機,英文 generator ,中文就算小學生都知道這個是啥,generator是啥?跟電半點關係都看不出來啊,但是,西方人研究generator的時候又怎麼知道它到底特性是啥呢?甚至都不知道能不能有電產生,怎麼樣產生,人家先有構想,再去研究,結果就是可以產生電,你是看到結果直接命名的哦!如果給中文思維的人去研究呢?

在西語邏輯下,人們的思維可以想象到現實中不存在的東西,然後很容易用字母把概念描述出來跟同伴分享你的創意。在西語邏輯下人們容易於去思考未知世界。尤其是在高度抽象化的領域,比如數學,數學這個東西不像物理,化學,這些起碼現實中還是有可以看見的東西,數學在世界上完全沒有實物,只是存在於人的邏輯思維中,是屬於人的思維構思出來的東西。數學的邏輯,符號,公式,都是在西語環境下才能產生。

字母文字,可以任意的拼寫你想要的意思,所以在表達抽象化的東西的時候非常具有優勢。

所以幾千年來新事物不斷的湧現產生,科技不斷的進步,新思想新詞彙都在不斷的產生,由於漢字的故步自封,始終沒有辦法迎接新的東西和創造新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