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萊斯·朱馬闡釋社會怎樣接納創新

鄭磊/文

創新是當今最受關注的主題,但創新研究往往側重技術和經濟,卡萊斯·朱馬獨闢蹊徑,從科技創新如何被社會接納角度,在600年技術發展史中選取了農業機械化、電氣化、製冷、錄音技術等幾個方面的典型案例,詳盡分析了這些重大技術革新在被認可前受到大眾或利益相關者怎樣的牴觸。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視角,展示了新技術的出現、生根,以及建立有利於自身的新制度生態的過程。《創新進化史》對更好地解決創新及新技術普及過程中的阻礙非常有借鑑價值。

卡莱斯·朱马阐释社会怎样接纳创新

《創新進化史》。資料圖

約瑟夫·熊彼特指出:“創新是經濟轉型的核心力量。”創新可能“被社會排斥,最終遭到物理性防禦或直接攻擊”。人們之所以牴觸創新,是因為加快技術創新的步伐引起了顧慮,技術發展造成了國家、群體間顯著差異,加重了人們對社會不平等的擔憂。新技術及其相關的商業模式引發了一些嚴峻的社會張力,科學技術發展及其有時面臨的阻力,具有兩面性:一方面,社會如果對多樣化容忍程度低則很難發展,它對技術產生的變化做正面反應;另一方面,社會也需要制度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否則難以保持平靜。

從全球來看,新技術先是出現,而後陷入低潮,接著是佔優,然後維持現狀……這就是新技術週期循環。社會經濟的演進往往與技術和制度的持續調整有關,制度和技術密不可分,沒有無技術元素的制度,也沒有無制度元素的技術。在大多數情況下,變革型創新的動力來自顛覆性技術。創新尋求的是社會重構,而與維持連續性的需要存在一定衝突。

人們對短期風險和長期利益分配的看法影響著對新技術的擔憂程度。經濟和社會上存在不平等,將出現更強烈的技術爭議。變革性創新本質上是通過引入新形式的經濟組織以改變經濟。新技術帶來新形式的社會經濟組織,技術上的變革需要社會制度的互補性變革。技術、經濟和相關制度作為一體化系統共同進化。以農業經濟為例,用拖拉機替換基本農具,並不只是一種簡單的技術替代行為,而是整個社會經濟系統的徹底重組。真正的挑戰在於保持創新產生的長期利益和維持現狀的短期利益之間的平衡。

在比較新技術與現有技術時,人們經常忽視新技術的改進前景可能很大,可能低估新技術的長期影響。事實上,新技術最初可能表現出不可靠且易失敗的特徵,會使公眾產生不好的看法。例如,早期的拖拉機沒有馬可靠,就像早期的火槍劣於弓箭。這是技術演替和創造性破壞的本質特徵。

作者還深入分析了社會公眾心理對技術創新的負面影響。產生擔憂的部分原因是人們缺乏如何控制新技術的知識。技能和經驗是每個人在一生中不斷獲得的,但學習新技能的能力會逐步下降。創新會使人們的勞動技能過時,從而不可避免地減少了他們的預期壽命週期的總收益。另外,新技術會遇到多大的挑戰,取決於它們改變我們現有習慣的數量及強度。持續性的行為改變必須藉助於現有習慣,而不是試圖取代它們。在改進而非破壞的情況下,人們更有可能接受新觀念。

這本書雖然在討論技術創新,但是許多經驗教訓都超越了技術創新的範圍,而能夠適用於更廣泛的社會創新。我們正處在新舊康波週期交替階段,納米技術、生物技術、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技術不斷湧現,其中有些技術具有改變生產關係的力量,應用過程顯然會引發更大的社會爭議。但是,我們不得不正視困難。現有的東西越有價值,對創新的挑戰越強 ;創新對社會的益處越大,推進機會越大……創新面對的社會阻礙,顯然是政府應當且更有能力介入的領域。前提是政府確實瞭解創新推進的關鍵環節和機制,穩步和妥善地打造更適合變革創新的社會制度和經濟環境。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