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職業詩人嗎?詩人的收入咋樣?

觸摸深藍739


中國有職業詩人。至於詩人的收入嘛,也有著天壤之別。

下面來詳細談談。

從古到今,真正算得上職業詩人的,其實是非常少的。

職業,就是指一個人謀生的手段,他要從這個職業中獲得生活的主要經濟來源。

職業詩人,就是以寫詩來為職業的人,單純地靠寫詩,或者與寫詩強相關的工作(例如詩歌教學、演講和編輯)來謀生。

嚴格地說,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不能算是職業詩人,因為他們單純靠寫詩並不能養活自己。李白、杜甫為了生計都當過幕僚,杜甫還當過小官,而白居易則是高官。

再說宋代的蘇軾、辛棄疾、陸游等,也是同樣,他們的職業都是官員。至於寫詩(詞)能給他們帶來多少收入,這個不好說。可以肯定的是,單純地寫詩,也不能維持他們的生活,甚至蘇軾因為“烏臺詩案”還差點把命搭進去了。

還有一些詩人,雖然很有名氣,但通過寫詩帶來的收入並不多,都不能算是職業詩人。

再說現代的詩人徐志摩,他在大學學的是經濟學,後來的職業是教授,他寫詩,也當過文學編輯。至於他算不算職業詩人?我覺得也不能完全算,但是寫詩和相關的工作也給他帶來了較高的收入。

還有前些年比較火的一位詩人汪國真,他也有著多重身份——詩人、書畫家、作曲家。至少他的詩集非常暢銷,他應該算得上是職業詩人了。

還有近幾年來比較火的爭議很大的一位女詩人,出了三本詩集,版稅收入相當高,絕對是職業詩人。

我不想評論她的詩,只能說,像她這樣的在經濟上成功的詩人,少之又少。

從全國來看,寫詩的人真的很多。但是大多數只是興趣愛好,並不能從中獲得收入。有的人參加一些詩歌比賽或在報刊上發表了作品,能掙取一些獎金和稿費。但是單純地靠寫詩來養家餬口,那是非常困難的。


黃銅騎士


我可能算得上一個沒有收入的職業詩人,因為我從事詩歌創作,前後斷續有幾十年了。

喜歡上詩歌,純粹是一個偶然的機緣。

那還是我很小的時候,媽媽病了,在小縣城得不到治療,於是爸爸帶著媽媽去了市裡。一去就是幾個月,家裡只有我和哥哥姐姐。哥哥忙著掙錢,都䤝足了勁,有錢就給父親送去。我呢,平日裡就負責給哥哥姐姐做飯。

記得是當知青的三哥,從外地回來,帶回來一本他從地攤上買的書。是孫用翻譯的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詩集。吃過晚飯,我思念病中的媽媽,不能自已,一個人悄悄抹淚。而後撿起這本書,隨便地看起來。突然我看到這樣一首詩,是詩人形容他從遠方將要回到家鄉,想象見到母親時親吻母親的心情,詩人把那一刻的甜蜜形容為~象一枚葡萄,掛在枝頭

那一刻,就象有一道閃電擊中了我。我不能剋制,放下書,跑到大街上,風中嗚咽。直到月掛中天,我才回到家裡。

從那以後,我就愛上了詩歌。

從裴多菲到泰戈爾,從詩經到漢魏詩,結合著論語,我理解著這個世界,解讀著我的所見所聞。

從懵懂少年,到垂垂老矣。人生離聚,風雲際會。不管是天涯還是海角,我都從來沒有再離開過詩歌。重要的是,慢慢的,還養成了詩歌的思維習慣,但有平常之事,只要在我眼裡有靈光的一閃,心中便有詩歌躍躍欲出,每當這樣的時候,我就會安靜地坐下來,把它從心中摘出,放在文字裡,放入我生命歲月的某一天。

詩歌是美的,但更美的,是生活。詩歌是記錄生活的最好工具之一,我愛詩歌,幾十年來,它幾乎成了我身體的一部分,是我身上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在眼睛的感光之外,在耳朵的感音之外,在鼻舌的感味之外,我用詩歌,感受靈魂的歡樂和痛苦。

詩歌,永遠不會消失的美,對我來說 ,它來自優雅的心靈,來自豐沛的生活,來自神性……



明月汪汪


問題:中國有職業詩人嗎?詩人的收入咋樣?


前言

不知道題主問的是古人還是現代人。

詩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業餘愛好,靠作詩養活自己比較難,不過也的確有人靠詩歌能夠換飯吃。

一、現代職業詩人

青島有一個農民詩人,原諒我忘記了他的名字,他寫的是現代詩。報紙上曾經報道過他的事蹟。他從小喜歡詩歌,一邊種地一邊寫詩,還獲得了不少獎項。

好像是去年,看到過一篇報道,說是被某一個刊物聘為編輯,算是靠寫詩換來了一份工作。

青島還有一位出身於青島捲菸廠的工人蘇積玉。他在1980年寫過一首《風流歌》, 後來發表在《人民日報》,在哪個時代不亞於今天的任何一位天皇巨星。

風流喲,風流,什麼是風流?  我心中的情絲象三春的綠柳;  風流喲,風流,誰不愛風流?  我思索的果實象仲秋的石榴。  我是一個人,有肉,有血,  我有一顆心,會喜,會愁;  我要人的尊嚴,要心的穎秀...........

這就是著名的詩人紀宇,後來擔任市文聯副主席、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成為青島市、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也算是一位職業詩人吧。當然,其工作不僅僅是寫詩,還要承擔其他的工作任務。

以前的作協、和詩詞協會漸漸成了民間機構,國家不在撥款。倚靠寫詩來養家餬口越來越難。

餘秀華如今算是鳳毛麟角的可以靠作詩生活的人吧,不過不知道能持續多久。詩人總是不如編劇、小說作者的收入多。

不過,我以為很多歌曲作詞作曲者也算是詩人,但是他們的詩如果不能歌唱並流行的話也很難換飯吃。

二、古代的職業詩人

古代有不少布衣詩人,例如到處打秋風的南宋詞人姜夔,兩首暗香與疏影,不但在范成大那裡換來飯吃,還換了一個美女回來。

《暗香·舊時月色》[ 宋 ] 姜夔

序:辛亥之冬,餘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徵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想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疏影·苔枝綴玉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裡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裡,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在北宋末年,宋徽宗專門成立大晟府,招募了周邦彥、万俟詠、晁端禮、田為、晁衝之等人,由政府發工資,請這些人負責填詞作曲,這可謂公務員一類的職業詩人了。

王灼《碧雞漫志》記載:

崇甯間,建大晟樂府,周美成作提舉官,而制撰官又有七。尤俟詠雅言,元詩賦科老手也。三舍法行,不復進取,放意歌酒,自稱大梁詞隱。每出一章,信宿喧傳都下。政和初,召試補官,置大晟樂府制撰之職。新廣八十四調,患譜弗傳,雅言請以盛德大業及祥瑞事蹟制詞實譜。有旨依月用律,月進一曲,自此新譜稍傳。時田為不伐亦供職大樂,眾謂樂府得人云。

周密《浩然齋雅談》記載了周邦彥創作詞牌《六醜》的情況,據說他曾向宋徽宗奏稱:"

此曲犯六調,皆聲之美者,然絕難歌。昔高陽氏有子六人,才而醜,故以比之。

《六醜·落花》宋代:周邦彥

正單衣試酒,恨客裡、光陰虛擲。願春暫留,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為問花何在,夜來風雨,葬楚宮傾國。釵鈿墮處遺香澤。亂點桃蹊,輕翻柳陌。多情為誰追惜。但蜂媒蝶使,時叩窗隔。 東園岑寂。漸蒙籠暗碧。靜繞珍叢底,成嘆息。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殘英小、強簪巾幘。終不似一朵,釵頭顫嫋,向人欹側。漂流處、莫趁潮汐。恐斷紅、尚有相思字,何由見得。

結束語

最早的詩歌和最早的詞都是用來演唱的,皇宮王府裡的很多音樂人都可以算得上是職業的詩人, 他們的歌辭往往比文人詩詞要淺顯粗俗。不過當然也有精品,例如李延年的這首歌: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

但是真正的文人們並不甘於以詩歌為職業,他們的理想大多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李白一生的理想是做個魯仲連一樣的人物,可惜唐玄宗僅僅把他看作一個詩人而已。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中國那裡有職業詩人?詩人收入幾乎為零,就說我寫三個城市第一長詩深圳長詩《深圳只在春天的現場》,由深圳文聯原專職副主席楊宏海作序,首發《清遠日報》副刊頭條。中山市的《孫中山》第一長詩被《瀋陽日報》人間萬象版頭條配漫畫報道,和東莞第一長詩《新莞人》,由東莞市委原書記劉志庚在東莞市文化會議上批示很快出版。從此南粵大地以楊青雲《新莞人》長詩叫響了珠江三角洲。如說職業詩人,現在只有餘秀華免強算是一個。



詩豪天


封建社會那時,科舉考試,詩是必考的科目,沒聽說那位進士不會寫詩的。現在時代不同了,招聘需要有操作技能的人才,如工程技術人員,醫生,泥瓦工,司機,收銀員,格鬥的保安,能熬夜的守門人等。從未聽說招聘詩人的,設想一下,某單位招得一詩人,天天哼哼嘰嘰,在紙上鬼畫符,然後在領導面前搖頭晃腦地念詩聽,浪漫倒是浪漫,能對生產的幫助嗎?說不定幹了兩天就被開除了,完全是廢物一個,既便你有李白的才華,人家也不能白養你吧,就象當年楊貴妃 ,把棒熱屁,吃軟飯的李白趕走一樣。所以說,現在想當職業詩人,藉以養家餬口純屬痴人說夢,第一個餓死的必定是職業詩人!詩人想不被餓死,那就去檢荒吧!請看:

排律,檢荒。

有詩為證:

一杆椽筆寫蒼桑,

兩隻鐵手聚炎涼。

寒風進門吹殘品,

冷月臨窗照寶藏。

汙發半遮浸睿亮,

髒衣全裹散詩香。

紅塵滾滾談國粹,

白雪皚皚話檢荒。

苦雨夾霜蝶夢短,

寒風著露柳枝長!

老夫認為,檢荒都比當職業詩人強。


老張335536


有木有職業詩人俺不知道,不過俺寫詩。詩歌短小精悍卻韻味悠長,曾經邀請兩位播者讀我寫的詩,聽得我心潮澎湃,真是一種超級享受。寫詩應該有些微利,喜歡寫就管不了那麼多了。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就賦詩一首,我能寫,我自豪。



藍珂兒


中國有職業詩人嗎?從古至今,沒有這一俗成的職業,惟有以文取士,再到唐朝的以詩取士,詩歌,只能作為一種晉升仕途的途徑。唐詩宋詞的繁榮,離不開這一仕途經濟的助推,天下文人士子,無不以能詩為榮。

歷朝歷代,詩人這一群體,瀚蓋了所有的職業範圍,達官顯貴,工農學商,僧道娼尼,無所不及,如果他們只依靠寫詩求生,恐怕惟有餓死的份了。

在古代,詩人的詩作沒有可以發表的刊物,也是不可能變現的。到了近代,有了發行的刊物,才能以詩變現,獲取稿酬,進而加入體制之內,以寫詩為生。

任何事物,一旦作為商品而兜售,就會打上時代的烙印。這也是當代有很大一部分分行的口水詩,氾濫成災的最根本的原因。

從日常百貨到農資機械,甚而從食品到藥品所出現的假貨成災的程度看,無節制的分行詩的產生,也就很正常了。國刊《詩刊》從月刊增發到半月刊,屢遭詬病,失去讀者,銷量銳減也就很正常了,以為好多詩人把詩歌作為商品而兜售。

塵世間,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就詩歌而言,有因熱愛而失志不移的人;有為理想而默默耕耘的人;有無節制地分行賺取稿酬的人。但在有著千年文明的詩的古國,詩歌是不會失落的,就像大河流水,有浪峰,也有低谷。

詩言志,職業和言志似乎是不搭邊的,所以,當代詩歌不能產生出振聾發聵的力作也就在所難免了。詩歌,一旦出現了以兜售詩歌而謀生的人,首先失去的是詩者那顆純真的詩心,詩心已死,詩歌創作也就會陷入低谷之中。

古有屈原為理想長歌到死,杜甫為詩半世流離,孟郊為詩心無旁騖,只以他們有一顆鮮活的詩心,沒有職業化,所以,或仕途多舛,或窮困潦倒,或疲於奔命,才創作出深入人心的千古絕唱。


黃土情愫


這個問題應該由那些著名詩人來回答。我不知道有沒有願意出來回答的,我也不知道著名詩人有幾個。那就容我姑且猜猜看。

無名詩人應該沒有收入。拿這個當職業的太難,估計詩人是淘汰率幾乎百分之百的職業。再美的情懷,餓著肚子也不可能有好心情寫。老婆孩子吃不上飯,還得逼著你去找份差事。如果你願意爬格子,投稿可能會掙點微薄的收入,但我也不知道他夠不夠養家餬口。

寫詩更多是一種愛好和情懷,他們依然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耕耘著,只是看到美的東西去謳歌一下。說白了,幾乎都是免費的兼職。

中國經濟崛起多年,中國詩壇大家還是寥落辰星。

是時候創造百家爭鳴的氛圍,讓詩壇花開美豔了。

文藝需要復興,詩壇是先鋒。


曾經打馬過草原


詩人能夠維持生命,能夠創作即可,收入另當別論,衝著功利而去,便不會有真正的詩作出現。詩人是痛苦的吶喊人,以真實贏得尊重。即使痛苦,祖國、民族、人民承受的是一個苦海,我的痛苦小得幾乎沒有份量。我所感到沉重的是:義務和責任一一為祖國分憂,為民族負重,為民生吶喊,振興中華也振興自己,創造生活也創造詩的崇高責任。優秀的作品總是因其優秀的人格投放而產生"發揚其高級,摒棄其低級,文以載道,給人以高尚的影響,樹起精神的豐碑,讓血肉和靈魂遊走在使命的軌道上,擎起骨骼與頭顱理性睿智而包容有力的人間。

→唯有人文關懷是一面高揚的旗幟。人文關懷是一種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嚴、價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與關注人的全面發展、生存狀態及其命運、幸福相聯繫。摘錄兩段楊牧的詩以饗友友們:

中國喲,古老的國!

也許嚼的古典太多,

才會如此舌鈍齒缺?!

中國喲,農民的國!

也許背的包袱太重,

才會這般腰彎背駝?!

千百年來吃的苦頭還不夠麼?

夠了!夠了!

血淚濺滿了一部史冊!一一、、、、、

山海關,長城的首,

殷紅歷史

就這樣開了一個頭一一

開了一個始皇帝,

一道長城,鎖了神州。

一圈圍牆,困了江流。

功勞與罪孽築在一起,

安全與專制築在一起,

築在一起,統一和一統,

築在一起,防禦與彊守。

最大的一筆糊塗帳!

最長的一道泥石流!

長長的長長的長城的頭啊,

你留給偉大民族的家產,

我們該怎樣驗收?


文學者277


現在作家,詩人想靠作品生存,非餓死不可!!

我的朋友告訴我,他寫一篇小說投稿給X刊物,結果人家說刊登一千字,作者要給刊物編輯2千一3千多元錢才行,而稿費3一4百元。怪不得現在刊物沒人買。出版社也同樣,想出書要花錢打通社領導,編輯各環節,還要花幾萬元買書號,最少十萬元,,,,,腐敗在扼殺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