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條硬措施“出手”,促消費效果如何


19條硬措施“出手”,促消費效果如何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3個部門日前聯合印發《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聚焦改善消費環境、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提升消費領域治理水平,提出19條政策舉措,包括市場供給、消費升級、消費網絡、消費生態、消費能力、消費環境等六方面。一些城市也將發放消費券。

消費連續6年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以2019年為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8%,拉動經濟增長3.5個百分點。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大量消費場所不得不暫停營業,消費者不得不宅在家裡,即消費嚴重被抑制、被凍結。在疫情防控形勢向好的情況下,此時出臺政策促消費正當其時。

從消費者角度來說,正常消費被疫情干擾之後需要釋放。江蘇消保委最新調查顯示,近九成受訪者會有補償性消費,這是消費活力需要釋放的縮影。從消費供應鏈角度而言,疫情給企業成本、業績均帶來壓力,也需要促消費緩解壓力幫企業迴歸正常。同時,消費對於穩增長意義重大,而穩增長又利於穩就業等。

換言之,無論是消費者還是消費服務供應鏈上的企業,都需要促消費來補償,而中國經濟則需要消費長期提供支撐。上述《實施意見》,從出臺的時機上來說恰到好處,從六方面19條舉措來說全面而準確,既能滿足消費者提升生活品質的需要,也能滿足企業健康發展的需求,是中國經濟提質升級的重要支撐。

比如說在市場供給方面,《實施意見》提出,大力優化國內市場供給,全面提升國產商品和服務競爭力,加強自主品牌建設,改善進口商品供給,進一步完善免稅業政策。這種安排是以提升市場供給質量、改善供給結構、降低供給成本來引導消費擴容提質,不但利於消費走出疫情影響,還有利於消費長期向好。


19條硬措施“出手”,促消費效果如何


比如說在消費能力方面,《實施意見》明確,持續提升居民消費能力,促進重點群體增收激發消費潛力,穩定和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顯然促消費的前提是消費者有錢可花,消費擴容提質的前提是消費者收入保持合理增長。“促進重點群體增收”、“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等措施,就能為消費升級奠定良好基礎。

另外,《實施意見》還清楚表明,全面營造放心消費環境,強化市場秩序監管,積極推進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暢通消費者維權渠道。這有利於減少消費糾紛、消除消費顧慮、提升消費信心,也是促消費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從過去情況看,儘管市場監管不斷強化,但部分領域消費投訴較多,需要精準治理。

雖然《實施意見》是對沖疫情影響消費、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良策大全”,但如何落實到位,仍是一種考驗。對此,《實施意見》主要通過“一個機制”和幾項舉措保障落實。其中,明確職責分工——針對每一項具體任務後面都明確了部門分工,實現了職責主體明確和目標任務明確,落實效果值得我們期待。

筆者以為,從短期(即疫情防控期)來說,只有在保障防疫安全的情況下消費者才敢於出門擴大消費。這需要抓防疫與促消費兩手都要硬——當前形勢下促消費,需要有序而非盲目。從長遠來說,促消費需要與完善社會保障、增加居民收入、解決難點痛點結合起來。另外,既要合理引導消費又要按需滿足消費。


19條硬措施“出手”,促消費效果如何

◎ 為正義“說話”,為公平“代言”,若喜歡本頭條號評論文章,請您訂閱並批評指正,謝謝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