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老年人的精神依靠是什麼呢?老年生活要獨立嗎?

清奎1231


一般人認為幸福的老人就是兒孫滿堂,可是越來越多的老人是一個人走向終點,過去多半是喪偶的老人,現在會多了孩子不在身邊的老人,以及單身未婚的老人。若是觀念不變,仍然留在舊時代,就會讓這些老人覺得自己很孤單、很可憐、活得很不值。

在人生最後幾年,過半的人將是一個人獨自過。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來,一個人走。如果我們沒有做好準備,那麼,長壽就不是禮物,而是詛咒,不斷地抱怨各種老去的困境,讓人無法安老。因此,心態上的調整很重要。日本作家村上春樹說:「人不是慢慢變老的,而是一瞬間變老。」人變老,不是從第一道皺紋、第一根白髮開始,而是從放棄自己那一刻開始。只有對自己不放棄的人,才能活成不怕老、不會老的人。

老年人保持獨立處理自己生活的能力,不僅有助於克服老化情緒,提高生活質量,而且對於減輕家庭乃至社會負擔,也有很大實際價值。

“用進廢退”是生理學的普遍規律,大腦長期不用會造成智力降低,記憶力減退,甚至促發老年痴呆;肌肉長期不用便逐漸萎縮。因此,老年人選擇一些適合於自己的體力活動和腦力勞動,堅持獨立處理衣食住行的生活瑣事,對於改善精神狀態,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延緩衰老,都有很大好處。但是,不同的是上半生為別人而活,下半生要為自己活,不再做「應該做」的事,只做「開心做」的事,人生的意義自己定義,越老越要小確幸。

絕不跟錢過不去,才能老得有尊嚴。有了錢,人生才做得了主。要活很長,需要用錢,有工作就做,有錢就守好。爭取不拖累家人,也別被家人給拖累,健康平安最好。從心理上不依賴他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利於克服自卑、消極等負性情緒。不可否認,人進入老年期,大部分組織器官都有不同程度衰退,加上疾病困擾,活動能力下降,這是不可避免的代謝規律。面對這種情況,如果事無鉅細都由他人代勞,表面看來是孝順和尊敬,但卻會使老年人覺得自己真的“不中用”了。從而產生明顯的依賴心理,亦即把生活和健康的希望寄託給家人、社會和藥物。現代醫學認為,過分依賴是衰老的催化劑。老年人這種迴歸心理十分有害,它使人失去生活情趣,精神抑鬱,情緒低沉;這些心理上的障礙,反過來又會影響自己的體能,降低抗病能力,形成惡性循環。


哈爾濱王姐


我覺得老年人的精神依靠是家人的關心、照顧和陪伴;老人與老人之間的交流和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越來越害怕孤獨。我所居住的小區,早上、晚上出來鍛鍊的大部分是老人,他們邊鍛鍊邊說笑好開心。看到自己的兒女回來了,高興得嘴都合不攏,看到兒女離開又戀戀不捨。老年人需要什麼我最有體會。我婆婆今年2月整整100歲,56歲公公去世,當時愛人12歲是老小,上面有1個哥哥2個姐姐都以成家單過。婆婆一直跟愛人和我生活在一起。婆婆不識字,越老越膽小,每天上班前,我們把電視給她打開,她邊看邊坐在沙發上睡覺,睡醒了,看看家裡沒有人,要不就自言自語,要不就唱老家的民歌,聽到我們下班回來的開門聲趕緊從她房間出來說:“你們下班了”?我們要上班走了給她打招呼,她又問“什麼時候下班”。我們有時在自己房間,她會不時地悄悄推開房門看一看,我們在她就悄悄關上房門離開,有時我們出去,走時給她打好招呼,過一陣見我們沒回來,她就大聲喊我和愛人,等我們回來她非常生氣說我們不管她。我和愛人基本沒離開過婆婆,即便有事出去也會喊她其他子女來陪她。她時常說“我年輕的時候什麼都不怕,老家晚上幾十裡山路我一個人走都不害怕,我現在害怕,等你們老了就知道了”。現在的年輕人不願和老人住在一起嫌老人麻煩、事多,你們也有兒女,等你們老了就能體會到了。


藍天朵朵白雲飛


恕本民科直言,能夠陪伴一個人一生的,只有你的追求,你的愛好,它們才是你的精神寄託和你活著的目標和動力!

看看中科院的院士,相當多的人80,90,乃至100歲還在從事科研工作,我大學時的系主任楊恩澤老先生已101歲高齡,可仍然還在打卡上班! 鍾南山老先生,仍在抗病毒一線操勞!

現在的老年人短壽最重要的原因不是疾病,而是失去了追求,失去了精神寄託!

萬幸的是,天道賜予我以使命,所以有了追求和精神寄託,於是天天都能夠快樂地活著!


外星文明新時代


老年人的精神依靠:一是老有所養、老有所居、病有所醫、老有所樂、老有伴侶。二是兒女生財有道,衣、食、住、行、樂無憂,身心健康,和氣禮貌,孝順懂事,孫子孫女健康、聰明、聽話、好學。三是有幾個常聯繫的兄弟姐妹、親戚、同學、夥伴,互相關心,傾訴衷腸,增長見識,開心展扉。老人應該獨立,按自己的理想和習慣生活,老人的獨立是建立在經濟自給、身體健康、兒女充分尊重的基礎上的。



漢江庸叟


在衣食無憂的前提下,人老了最怕孤獨,人到老時,七情六慾已經大幅減除,我想老人的七情應該只剩下兩情了:即喜(只想高興開心)和恐(只怕兒孫嫌棄孤獨);老人的六慾也應該只剩下兩欲了:即身(關注自己的健康)和意(希望獲得如願滿足的心理)。因此,我覺得老年人的精神依靠還是千年俗語所表達的真諦:養子(女)防老,積穀防饑。老年人希望子女能多在身邊給予陪伴,希望得到子女如和煦的春風一般的言語安撫,一言以概之:老年人的精神依靠當然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對他做到——他撫你小,你能養他老。那樣老年人就滿足了,也就無需出現老了還在思考老年生活要還是不要獨立這令人傷感的問題。


朝花夕拾正逢時


老人對於物質的慾望,已經很淡了!而他們最渴望的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不是嗎?辛苦了一輩子,在如今生活富裕的國度裡,他們的物質欲,早已得到了滿足。可以說有吃有喝,有住有“窩”。

特別記住了老母親的一句話“我們什麼都不缺,就是缺人,缺來家吃東西的人”。是啊!他們的孩子們,為了工作,為了個人的小家,很少有機會回到父母身邊,父母往往是儲存下好多好東西,等待著兒女,孫子,一起來享用。即便是來拿走,也是讓老人高興的事!

老人的精神食糧就是看著他們的晚輩,在一起快樂的吃喝逗樂!


醫養專家


老年生活要獨立。老年人的精神依靠來自於豐富的精神生活。比如看書,下棋,聽音樂,跳廣場舞等等。

身體健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有好的身體才能有好的精氣神。可以讓我們積極應對生活的挑戰。

子女孝順,兒孫滿堂,福氣滿滿。


弱水三千2995


樂活,自尊自愛!獨立的行動能力。兒女孝順不能替病,老伴親情不會同卜。老了就要有老去的準備。在世,樂樂呵呵。離去,塵塵土土。


用戶50416081247


這是一題兩問,回答如下。

首先回答老年人的精神依靠是什麼。

精神不是物質,是指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和一般心理狀態。而精神依靠則是來自精神層面的需要、依賴、支撐的一種感受,這種感愛主要取決於自己的興趣愛好。比如有的老年人喜歡唱歌跳舞。由此心情愉悅,繼而形成了習慣,產生了依賴性。再如有的老人喜歡寫作。通過寫過,把內心的感慨,對事物的認識,以及喜怒哀樂用文字表達方式得以釋懷,保持身心輕鬆,既增強收穫感自信心又體現出自己存在的價值。精神依靠與物質沒有直接的關係。

其次回答老年人是否需要獨立。

老年人是需要獨立的。這種獨立並非是把自己封閉起來與外隔離,而是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生活空間。這樣可以不受他人制約,按照自己真實意願隨心所欲的生活,不受外界干擾,也不影響他人。把自己興趣愛好發揮到極致,從中收穫快樂,領悟人生真諦。


老當益壯41148740484


我覺得老年人精神依靠,那就是人到老了有一份收入,它不僅是經濟生活寄託,也是精神依靠,是多是少它能給我們帶來溫飽,有一份可靠的保障,哪怕老年人不能動彈了,也餓不死,錢這就是老年人的精神依靠。

當然了老年人在能動彈的時候生活必須獨立,這種獨立早就應該有所準備,就一個孩子指望ta們嗎?指望不上的,不是孩子們不孝,是社會推進一代人的生活所迫,孩子需要生活就必須拼搏,掙錢養活自己及家人,沒時間照顧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