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義:抗擊疫情,一個月只回兩次家

為抗擊疫情,他帶領隊員開啟24小時值班模式,通宵、連軸轉是工作常態;整個農曆正月,僅有的兩次回家,每次都是在兩個孩子的摟抱和哭喊聲中匆匆又奔向崗位;

為做好轄區8000多家商戶疫情防控,他創新措施,把辦公桌搬到馬路街面上,與隊員逐家逐戶摸排走訪和檢查;

為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難題,他竭盡所能,自費購買物資送到居家隔離人員和行動不便老人家裡,送給商戶及值班人員手中;

他每天工作平均12小時以上,對工作履職盡責,對家人虧欠太多,被同事稱為“拼命三郎”;

他就是濱城區市中街道的一名共產黨員,執法中隊中隊長鄭義。

郑义:抗击疫情,一个月只回两次家

疫情阻擊戰,除夕提前“開跑”

保持市容市貌,規範經營秩序,整治車輛亂停亂放,嚴查噪聲汙染,查處工地車輛帶泥上路……不管是週末休息還是放假,不論是年三十還是大年初一,別人休息,我在崗,工作職業的特點,日常忙碌的城市管理工作,讓鄭義習以為常。

1月24日,也是農曆的除夕,早晨7點半不到,鄭義提前半小時趕到辦公室,這已是他在工作崗位上過的第三個除夕。

郑义:抗击疫情,一个月只回两次家

疫情形勢嚴峻,當日,鄭義提前研判,與和隊員們主動走上街頭,開始給轄區內營業商場和商戶逐一發放口罩,並深入到村居張貼疫情防範宣傳提示。疫情防控阻擊戰,除夕提前“開跑”。

除夕夜,在萬家團圓,家家燈光輝煌、處處煙花璀璨時,鄭義和隊員們卻開車在街頭行駛巡邏,查看街情,防火於未然,忙完時已是大年初一的凌晨兩點多。

初一上午,提前趕到辦公室值班的鄭義,本計劃值完班,用兩天半的調休時間陪陪家人。當天上午,就接到市中街道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緊急通知,提前結束假期,他組織隊員返崗,又投入到街道戰“疫”的熱潮中。

解民困,排民憂,一面錦旗道不盡的群眾情

“在居家隔離的那些日子裡,感謝你們這麼多天來細心照顧,讓我感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溫暖。”2月20日下午,轄區居民張大姐將一面寫有“病毒無情,人間有愛”的錦旗送到市中街道執法中隊鄭義的手中,以表達自己的謝意。

原來,在走訪排查中,得知在轄區萬客來超市工作的張大姐和陽信的一名確診病例有過密切接觸,需要居家隔離14天。鄭義和隊員便當起“代購員”,每天義務承擔起為張大姐及家人購置水果、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任務。為排解張大姐的焦慮和恐慌情緒,克服負面情緒,鄭義經常電話溝通交流,告訴她不用擔心,做好防範,平穩度過隔離期。

和張大姐一樣,疫情防控期間,鄭義還得知轄區黃河灘區大劉村、三里莊村有幾名老人行動不便的老人,因為封村導致家中缺少生活物資,便自費購買了米、面、油、菜分別送到老人們家中。在瞭解到有的小區疫情勸阻點酒精、消毒液等物資不足,鄭義二話不說,託朋友聯繫到貨源,自己掏錢購買物資並送到防控點。

樂於助人,熱心幫助弱勢群體,危難中挺身而出,這就是生活中胸懷大愛的鄭義。去年,在“利奇馬”颱風中冒著危險,在小區齊腰深的積水裡轉移居民;為清除道路障礙保障市民出行,連續36小時不休息。

面對鄭義的善行義舉,有些人不理解,但鄭義認為,伸出援助之手,幫助更多的人,是城管人的責任,也是一名共產黨員應該做的事。

停業開業,在主動服務中與商戶企業越走越近

市中轄區是濱州市區核心商圈所在地,有個體經營業戶8000餘個、註冊企業3000餘家。

疫情期間,為做好轄區疫情防控工作,鄭義帶領隊員加班加點,每天巡查轄區五遍,巡邏時長達17小時,近110公里。

為阻斷疫情,避免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大年初一下午,鄭義根據市中街道對轄區內大型商超、人員密集場所全面開展排查,疏散人群並取消轄區內一切大小型商業活動的要求,帶領隊員並聯合派出所,上路執勤,巡邏檢查,對公園等人員密集點的流動商販進行勸離,對禁止營業的門店進行檢查並關停營業,對營業的商場超市消毒、測量體溫等工作進行監督。遇到市民不理解,鄭義就一點點做工作;商戶認識不到位,就耐心勸解。“和商戶打交道,要主動他們交朋友、‘拉家常’,只要做到理解、溝通、關照這三點,就會得到商戶、商販們主動支持配合,成為大家的知心人。” 談起與商戶之間搭建互通橋樑時,鄭義說。

在推進復工復產工作中,為幫助服務業商戶開業,儘快恢復營業,鄭義盯緊轄區門店和註冊企業進行精準服務,把辦公桌搬到馬路街面上,按照“六個一律”要求,分工包路段、包門店,做到疫情防控與服務復工兩手抓、兩不誤。

自2月22日開始,鄭義結合轄區分成的6個小片區,將43名綜合執法隊員分成6個小分隊,一對一包保片區,每執法隊員點對點包保轄區涉及沿街門店的43條城區主幹道路和背街小巷,做到門店防控專人管,片區防控小組管,整體防控中隊管,把“六個一律”要求第一時間告知業戶,將疫情防控與服務復工緊密銜接,做到“你申請、我服務”“我告知、你落實”。

針對商家遇到的口罩、額溫槍、消毒液等防護物資缺乏問題,鄭義主動靠上服務,在發放防護物資的同時,積極聯繫銷售商,幫助商家做好開業前準備。其中,轄區一家衛浴門店買不到額溫槍,達不到開業標準,鄭義從微信群瞭解情況後,第一時間聯繫到銷售商,後自己墊錢把額溫槍送到了商戶手中,“店面是我們一家唯一的收入來源,幫俺早一天開業就是解決了最大的事,真是太感謝了。”商戶激動地對鄭義說。

為守護群眾的健康安全,把辦公室當做“家”

郑义:抗击疫情,一个月只回两次家

“帶的衣服不多,需要回家拿換洗衣服,沒敢多呆,吃了頓飯就回辦公室了。”疫情防控期間,鄭義把辦公室當成自己的“家”,整個農曆正月他僅回家兩次。

鄭義的大女兒五歲,小兒子才兩歲,平時不能回家,他就通過視頻和孩子說說話,兩次回家兩個孩子都是抱著他的腿不讓出門,“那個時候心裡真的是很難受,但沒辦法,單位還有那麼多事等著呢。” 鄭義說。

早晨七點,一桶方便麵是早餐;凌晨兩點結束巡邏,每天工作十七八個小時,回到辦公室,有時累得連宿舍簡易行軍床都不願去,在沙發上倒頭便睡;喉嚨沙啞,兩眼佈滿血絲,鬍子拉碴,這是在疫情防控期間鄭義的工作寫照。

“疫情防控,群眾的健康安全讓他心裡始終繃著根責任弦,在家裡真的待不住,在崗位上踏實些。”鄭義說,“希望儘快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陪家人孩子吃頓飯,是我的一個小心願。”

當前是疫情防控形勢關鍵期,守護群眾的健康安全必須堅持,堅持,再堅持,守好陣地,履行好職責,全心全意做好群眾安全的堅實後盾。鄭義這麼說,也是這麼做的。

郑义:抗击疫情,一个月只回两次家

錚錚鐵骨,俠義柔情,從事城市管理工作三年來,鄭義始終用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他每天早到晚回,晚上忙到十點以後下班是常有的事,每天在班上工作12個小時。幾年來,鄭義先後獲評“濱州最美青年”、“濱州最美城管人”等稱號。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這既是鄭義的座右銘,也是他努力前行的真是寫照……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程芃芃 通訊員 李榮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