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大清入關如同帶著嫁妝的小媳婦,如何理解?

導讀:不吹不黑本人不是清粉也不是明粉,只是一家之言不喜勿噴。這個是沒有疑問的,雖然滿清晚期給我們留下了種種不如意的印象但是確實當年滿清入關時是帶著“嫁妝”入關的。從某種意義來說大清王朝也奠定了現代國家的版圖基礎。清朝的“嫁妝”和貢獻不但是表現在疆土上,更重要的是更多的對原來羈縻統治的邊疆地區實行直轄管理的探索。下面我們進行詳細闡述。


有人說大清入關如同帶著嫁妝的小媳婦,如何理解?


中原王朝對邊疆實施羈縻統治

包括明朝在內的中原大一統王朝強盛時包含的領土大體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長城以內屬地加西域;第二部分是北方草原以及東北的白山黑水。通常情況下第一部分基本上是大一統封建王朝的標配;第二部分的歸屬要看中原王朝的實力強弱,漢唐強大時北方草原臣服漢唐。即便是遠在外興安嶺附近的黑水靺鞨、室韋等部族稱臣納貢。

中原王朝在這種情況下對鞭長莫及的邊疆地區執行的是羈縻統治但是這種統治形式相對寬鬆。除在政治上隸屬於中央王朝、有定期朝貢的義務外,其他所有事務中原王朝不插手。永樂九年在東北設置奴兒干都司設置流官進行管理,注意此時不是羈縻統治。由於朱棣極其認可黑龍江流域的“鎖鑰之地”地位,所以明朝在明成祖執政時期對奴兒干都司的重視程度達到頂峰。


有人說大清入關如同帶著嫁妝的小媳婦,如何理解?

但是到了明仁宗、明宣宗時期缺乏大局觀,對於定期巡視東北造成的財政壓力逐漸收縮對奴兒干都司的控制。基本上在遼寧地區實行直轄,對於更北部的地區改為羈縻統治。如果不是如此變更,恐怕努爾哈赤的後金不會輕易崛起(控制力度弱)。


滿清入關前已經完成對東北地區成熟直轄統治,在統一後把這一習慣延伸到所有的邊疆地區。

大清入關前帶來的嫁妝有兩塊:漠南蒙古和成熟直轄統治的東北地區。大家不要誤解,小編的意思不是說漠南和東北是從大清才納入中原版圖的而是統治形式的改變。明朝初年雖然也保證了蒙古各部對於大明的臣服,但是經過土木堡之變後發生了改變。所以到明朝中後期蒙古各部對於明朝來說屬於獨立部落政權,連羈縻統治都算不上。而滿清入關前,這一切得到了改變。

後金崛起後為了補充人口基數的不足,不斷向北不的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拓展。抓捕戰士補充八旗,後金版圖逐漸向北方擴展。這種模式可不是什麼羈縻統治,是直接併入後金版圖的直轄。在於蒙古科爾沁部結盟後,為了打破漠南蒙古的林丹汗和大明的聯盟,後金多次征戰漠南終於擊敗林丹汗。林丹汗遠遁青海,漠南納入後金版圖。後金對漠南蒙古編制蒙古八旗加入後金軍隊,所以在大清入關以前漠南蒙古和海西女真以及更北部的野人女真地區納入後金強有力直轄版圖。這兩塊直轄地區以及後來大清王朝對於所有邊疆地區的嘗試直轄傳統才是滿清帶來的嫁妝。


有人說大清入關如同帶著嫁妝的小媳婦,如何理解?


大清王朝統一後對於邊疆地區的直轄掌控能力超出了歷代王朝

統一後的大清王朝的版圖面積在歷代王朝排名也是靠前的,與歷代王朝版圖不同的是清朝具備兩個特點:1、鼎盛時期的版圖與後期版圖相差不太大。2、對於邊疆地區的直轄掌控能力超出了歷代王朝。這兩個特點都反映了清朝對於邊疆地區的強大掌控能力,否則在資本主義列強的鯨吞下損失慘重了(可以對比西亞的奧斯曼土耳其)。當然這種狀況的實現和近代國際法的形成、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中華民族的逐漸形成等等多方面的因素有關,但是我們不能否認清朝對於邊疆直轄嘗試和維護統一作出的努力。


有人說大清入關如同帶著嫁妝的小媳婦,如何理解?


小結:

綜上所述滿清入關前帶著嫁妝是客觀事實,而且這種攢嫁妝的方式也隨著大清統一後逐漸發揚光大。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