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檢察建議呵護疫情期間留守兒童

一份檢察建議呵護疫情期間留守兒童

“檢察官姐姐,我們什麼時候能見到爸爸媽媽,見到小湯圓呀?我和妹妹都好想他們……”2月24日下午,在海寧市中心醫院的兒童病房中,4歲的茜茜和2歲的朦朦(均為化名)圍在檢察官張鑭的身邊,亮亮的大眼睛看著這位和藹的大姐姐,小手還很調皮地摸摸她西裝領子上的檢徽。

2月5日、6日,茜茜和朦朦的父母相繼確診為新冠肺炎,被緊急送往醫院治療。該消息一經向社會通報,海寧市檢察院的未檢檢察官張鑭下意識地注意到兩對夫妻的年齡都在30上下。他們有沒有孩子?孩子有沒有親屬照料?社區是否有給予足夠的保護?帶著這些疑問,張鑭立馬與屬地社區聯繫。經調查核實,兩對夫妻各有一名年幼的女兒,其中朦朦的媽媽在2月8日元宵節那天為她生下了一個弟弟,取名為“小湯圓”。三名兒童現均在醫學隔離觀察。

兒童事無小事。海寧市檢察院第一時間跟進,密切關注三名兒童近況。2月20日,茜茜和朦朦的醫學隔離期滿。這本是個可喜的事情,但海寧市檢察院瞭解到,她們的父母雖已治癒出院,但根據新冠肺炎的治療要求仍需隔離觀察14天,同時奶奶已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爺爺、小姨均是親密接觸者不適宜進行照料。這段“空白期”,茜茜和朦朦又將何去何從?

為更好保障父母隔離期間留守兒童的監護照料,避免因疫情使兒童陷入困境,當天,海寧市檢察院向海寧市民政局發出檢察建議,通報了茜茜和朦朦情況,並建議其根據有關文件要求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做好疫情期間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照料和救助工作。該院還同步將情況上報海寧市委及省檢察院,爭取藉助多方力量共同解決問題。接到檢察建議後,海寧市民政局高度重視,迅速組織召開專題會議部署落實,並經與衛健部門協調,明確二名女童繼續留在海寧市中心醫院接受監護照料,由醫院的四名護士組成“臨時媽媽”團隊,24小時無間斷照顧,直至其父母恢復監護能力。

茜茜和朦朦已經離開父母14天了,雖然有“護士媽媽”們的悉心照料,但是她們的精神狀態如何?能夠適應這樣的生活嗎?為此,海寧市檢察院依託設立在該院的海寧市預防青少年犯罪和未成年人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協調民政、衛健、婦聯等成員單位為她們採購了牛奶、尿不溼、玩具、零食等物品送到了海寧市中心醫院,希望茜茜和朦朦在離開爸爸媽媽的這段時間裡,感受到全社會對她們的關愛,健康成長,於是就有了開頭的一幕。

今天,我們還收到了一個好消息:就在今天,小湯圓已正式排除感染可能,健康出院,被接回海寧市中心醫院的他,將由政府部門委託月子中心派出月嫂代為照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兩家人將迎來真正的團圓。

疫情無情人有情。海寧檢察院堅持依法履行檢察職能,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牢固樹立“兒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切實統籌做好疫情期間困境兒童、留守兒童的幫扶關愛工作,不讓一個家庭因為疫情而破碎,為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貢獻檢察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