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劉志勤:中國需要建設世界頂級“生化科學研發中心”

本文大概1500字,讀完共需

2分鐘

作者劉志勤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本文刊於3月15日觀察者網。

正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病毒給我國的城市建設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和新的城市建設戰略。

這次疫情大爆發告訴我們,城市不只是要有高樓大廈,不只是要有多少樓亭館所,它更需要的是讓居民安全、生活安心的場所。

這次疫災的發生,告訴我們一個城市的核心應當是“防疫系統”是否完善、周全和可靠。

城市的“防疫系統”是否完善,決定著這個城市的生命線。一個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再快,物資供應再豐富,但是如果沒有完好的“防疫體系”的存在,那麼一場幾十年不遇的一次疫情蔓延,就足可以在短短的幾天內讓這個城市前幾十年取得的成果付之東流,一切迴歸到零點,回到原地。

這個教訓,中國不能不防,不能不備。

「战疫」刘志勤:中国需要建设世界顶级“生化科学研发中心”

圖源:新華網

中國建設一流“生化科學研發中心”正當其時

中國借疫情防控的戰略機遇,優先發展“中心”,完全符合天時、地利、人和,物需之則,應當抓緊部署。

天時。全球面臨疫情威脅,渴望能夠有現成的科研機構迅速拿出科研成果,以解燃眉之急。可惜,世界上的專業研發機構雖然很多,但是科研力量分散,無法集中天下之有技之人,集中研發有關疫苗和有關的藥物,大大降低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癒率。

目前國際上的相關科研機構主要分佈在美國,其次在歐洲,還有日本、澳洲。中國在追趕中。

地利。中國作為這次新冠肺炎病毒的主要受害者,深刻體會到擁有一個頂級的“中心”是如何的重要。

中國有14億人口,疫情防控必須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中國必須建立多個類似的“中心”,在關鍵時刻可以為拯救世界,拯救人類做出偉大貢獻。

人和。中國擁有一定數量的優秀科研人員,不少人已經成為國家生命安全的英雄。他們將成為這個科研中心的中堅力量,能夠研究出我們急需的藥品和疫苗。最關鍵的是,全民對於生化科研已經達成高度一致的看法,人們對於建立自己的研發中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沒有異議。

在中國建立的“中心”,是國家發展的需要。中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隨時有能力抗擊十分重要,要做到在任何時候都“有備而來”,是“嚴陣以待”的備戰狀態。

建成中國首個“ 生物科技金融中心”

中國有雄厚物資及金融支持“中心”的研發事業,所以中國更需要借勢發展“生物科技金融中心”,確保“中心”的事業順利推進。

具體建議包括:設立“生物科技銀行”,專門提供有針對性的融資便利和客戶服務;加強與國際同行業的合作,提供國際資本參與度,確保成為一個國際性科研中心,為人類戰勝未來的未知疫情提供最好,最有效的科研成果。為中國,為世界,特別是為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培養相關的人才,形成龐大的專業人才隊伍,在疫情爆發時,能夠像聯合國的“維和部隊”一樣,立即組成具有極高戰鬥力的“抗疫部隊”,奔赴疫情第一線,為消滅疫情病毒做出特別貢獻。

中國除了要建立一個“生化科研研發中心”外,還要結合“ 生化科研金融中心”,與“綠色金融”,成為推動中國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雙引擎。

中國需要設立“生化金融銀行”,專職處理與生化科研相關業務,並設立“生化金融儲備庫”,吸納必要資金,留作戰略金融儲備,以備萬一之需。

未來世界的發展面臨多種不確定因素,特別是少數國家的少數政客,可能會出現“非理性”思維,進而採取“非理智”行動,其目的就是以傷害別人為己任。對此,我們不能不防。目前國際上的確有人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不計後果的阻止,遏制中國人民過上小康生活。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4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人大重陽

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在看”我嗎?

「战疫」刘志勤:中国需要建设世界顶级“生化科学研发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