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華民國革命英雄人物


海南中華民國革命英雄人物


海南中華民國革命英雄人物

1926年,中國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執行委員合影。前排右起:二為劉中悟,三為何香凝,四為彭湃。

百年辛亥風雲· 瓊崖人物

他是瓊崖早期同盟會骨幹,親身參與瓊崖政權交接的“府城之戰”;

他是討袁急先鋒,較早策動了“陵水起義”;

在討袁討龍農軍中,他是最活躍的領導人之一。

劉中悟

人物小傳

劉中悟(1887-1926),又名子琨,陵水縣橋仔村(現轄萬寧)人。1907年考入瓊州府中學堂,1909年加入同盟會,成為瓊崖早期同盟會革命者骨幹分子之一。此後,他回故鄉秘密成立萬寧、陵水地區同盟會組織,使橋仔村成為萬、陵地區革命黨人活動的根據地。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劉中悟率萬、陵地區革命黨人參加了革命黨為奪取政權而發動的府城之戰。1913年春,劉中悟集合萬、陵地區四五百人之眾,發動武裝起義,一舉攻佔陵水縣城,宣告成立陵水縣革命政府。這是瓊崖辛亥革命史上首次重要的人民起義,也是瓊崖興起討袁之役,革命黨人進行軍事鬥爭的一次重大勝利。同年7月“二次革命”爆發,劉中悟帶領的人民起義軍改稱“人民起義討袁護國軍”。不久,他的同學陳繼虞也率起義軍一部南來加盟。與此同時,劉中悟又聯絡活躍在萬寧、興隆、禮紀、七甲一帶的黎族首領鍾啟曾、鍾孟君兄弟率領的黎民武裝四千多人參加討袁鬥爭。1914年,朱執信奉孫中山命組織廣東民軍討伐軍閥龍濟光。劉中悟、陳繼虞受命組織瓊崖民軍,在橋仔村大本營堅持苦戰近一年,終因敵人力量強大,民軍被迫解散。

1917年春,劉中悟經孫中山幫助進入南京法政大學專修,後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就讀政治經濟科。1920年初,劉中悟學成歸國。

1925年10月,在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革命者的努力下,中國國民黨廣東省第一次代表大會正式成立由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人為主的廣東省黨部。劉中悟被選舉為省執行委員會商民部秘書。12月12日任省執行委員兼商民部長,並被推舉為商民運動委員會主席。1926年9月18日因病去世。

讀民國初期瓊崖討袁(世凱)討龍(濟光)歷史,劉中悟是一位繞不開的重要人物。

從1911年末瓊崖政權交接的“府城之戰”,到1913年組織策動“陵水起義”,一直到1916年與敵軍多場慘烈的遭遇戰,劉中悟幾乎悉數親身參與。

在家鄉播撒革命火種

1887年12月13日,劉中悟出生在陵水縣橋仔村一破落的書香之家。父親劉輝開是清廩生,少不得志,早歿。劉中悟是遺腹子,童年的啟蒙教育,幾乎全部來自母親梁氏,母親講述的岳家軍等故事,在劉中悟身上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1908年,劉中悟以優異成績考取瓊州府中學堂(後改製為瓊崖中學),這時,孫中山創立同盟會及其革命思想早已傳播海內外,瓊崖中學也很快成為革命黨人秘密活動基地,劉中悟對孫中山十分敬仰,決心追隨孫中山投身革命。

1909年,林文英、陳子臣在海口成立了瓊崖第一個同盟會支部,陳繼虞、劉中悟等秘密參加了同盟會,成為瓊崖早期同盟會革命骨幹分子。因橋仔村地處陵水、萬寧分界地區,山深林密,且離兩縣縣城均不遠,是一處理想的聯絡點。劉中悟受命多次秘密潛回陵水老家,成立陵水、萬寧地區同盟會組織,鄉中熱血青年林顯讓、周士英、嚴大椿、潘東四等先後秘密加入同盟會。橋仔村男女青年率先剪掉辮子、解下纏足,一時大快人心。

劉中悟等人的舉動,讓清政府地方勢力十分恐慌,他們貼出通緝令懸賞緝拿劉中悟,甚至多次帶兵進剿橋仔村。劉中悟等在鄉親支持下,多次化險為夷。

據稱,有一次劉中悟和陳繼虞、鄭振春等革命黨人回橋仔村活動時,其行蹤被清巡營探知。200多名清軍尾隨追來,劉中悟設計在村口開槍阻擋清軍,革命黨人和群眾得以脫逃。清兵惱羞成怒,將劉家房屋盡數燒燬。

長途奔襲馳援“府城之戰”

海南東線高速通車前,從陵水到海口,坐車往往要六七個小時,而在交通極不發達的百年前,從陵水趕到海口,恐怕沒有兩天是做不到的。

1911年底,署理瓊崖道的範雲梯拒絕交權給革命黨人,受命接管的趙士槐決定武力攻打府城,強行接管政權。接到消息的劉中悟,帶領陵水、萬寧地區革命黨人和熱血青年30餘人奔赴海口,馳援府城之役,配合趙士槐帶領的學生軍,由東門、北門向府城進攻。

為了打這一仗,劉中悟用母親支持的50塊大洋,從保亭黎族首領王鐵那裡買了一把駁殼槍!

可惜的是,這一仗,由於革命黨人和學生軍們無論從人數還是武器裝備上,都無法和反動勢力抗衡。最終,革命黨人攻城受阻,傷亡較多。劉中悟和革命黨人分散後,帶著林顯讓、嚴大椿等人潛回陵水山區,以圖再舉。

先聲奪人策動“陵水起義”

劉中悟膽子的確大。就在“二次革命”尚未爆發,討袁還未形成全國浪潮前,他已經開始策劃並實施軍事行動。

1912年至1913年,袁世凱竊取總統職位後,實行專制統治。廣東政局急轉直下,瓊崖雖然名義上“獨立”,但實質上清王朝專制工具仍原封不動,清朝封建餘孽———反動官僚、反動軍閥照樣殘酷壓迫人民,壓制革命。

劉中悟經與陵水同盟會革命黨人商議,擬以橋仔地區為中心,秘密運動陵水、萬寧兩縣邊界山區的民眾舉行武裝起義,奪取陵水、萬寧縣城,並秘密派人北上與瓊崖同盟會聯繫。陵水、萬寧邊界地區的民眾,歷來飽受官兵匪侵害,要求革命的願望與呼聲也非常強烈。不到數月,劉中悟集中的起義軍已有四五百人之多,稱“人民起義軍”,劉奉命仿同盟會革命軍隊編制之法,把這支武裝編為排、列、隊、營,分設排、列、隊、營長,其黨人骨幹如劉信初、嚴大椿、周士其等分掌各營、隊之重職。

經歷府城之戰,劉中悟深知武器裝備對戰鬥成敗的影響。問題是,當時義軍僅有一支由劉中悟使用的駁殼槍,還有幾支是自制火藥槍外,此外幾乎沒有像樣的武器。為儘快武裝起這支隊伍,劉中悟又和母親梁氏商量,變賣一部分田產籌資購置軍械。梁氏也知道兒子乾的是玩命的事,她深明大義,還從孃家籌措一些資費。此外,劉中悟還到陵水東營地區聯絡黎族首領黃德禎、黃德其兄弟統領的幾十名黎族武裝人員,使他們帶著十幾支槍加盟義軍。當時以橋仔村為起義總機關,統帥部就設在村頭的“關聖帝君廟”中,石梅、加攝、東營分設聯絡站。

1913年元宵節,偵探報稱陵水知縣劉俊奇和大土豪劉公亞在縣府通宵擺宴聽戲,衙門官佐多在看戲,縣府警備隊和巡防隊守備鬆懈。劉中悟當機立斷,決定當夜襲擊陵水縣城。次日二更時分,起義軍從石梅誓師出發。劉中悟命一紀姓排長帶一排精銳義軍化裝潛入城內,買通縣府警備隊,打開城門,率眾入城。隨後,劉中悟帶領30多名義軍直搗縣府,敵軍猝不及防,紛紛潰散。劉公亞聞變大驚,帶上幾個隨從匆忙脫逃,溜回他的老巢;知縣劉俊奇見勢不妙,倉皇逃命。群敵無首,都做鳥獸散。義軍清早當即發佈《安民佈告》,宣告陵水縣革命政府成立。劉中悟被推舉為陵水縣長,宣告陵水獨立。

儘管後來反動勢力瘋狂反撲,為保存義軍力量,劉中悟主動撤出陵城,率隊回陵萬兩縣邊區駐紮,並著手鞏固以橋仔村為中心的革命大本營。同時分派聯絡員往文昌、瓊山、定安等地同革命黨人聯繫,尋求支援。

身經多戰戰功赫赫

1914年陳俠農奉命返瓊擔任瓊崖討袁軍總司令後,劉中悟領導的義軍在南路萬陵等地區遙相呼應,並匯入了討袁軍和陳繼虞後來領導的民軍陣營,部隊一路連陷萬寧、陵水、新村港、三亞港等地,並攻克崖縣,軍威大震。劉中悟身經多次戰役,戰功赫赫。

發展陵水、萬寧地區有利的軍事形勢,乘勢攻佔陵水、萬寧、崖縣各戰略要地,使三縣連成一片,作為全瓊軍事鬥爭的根據地,取勝後再進攻瓊東、樂會、定安、文昌和瓊山,由南及北逐步向府城、海口地區推進,直至佔領全瓊———這一軍事鬥爭策略是由劉中悟、陳繼虞、鄭振春等在瓊山山水村一次內部會議上提出的,並得到了陳俠農的採納。

當後來萬寧縣城重新被敵奪去時,率部經過激烈戰鬥,收復萬寧縣城的,正是劉中悟、鍾奇曾率領的部隊;而在陳俠農攻打嘉積市的行動中,敵我雙方在椰子寨激戰時,劉中悟率部趕到,前後夾擊,將守敵擊退至城中。

1916年初,陳繼虞、劉信初、鄭振春帶領的討袁軍和民軍數千人,在瓊山山水村一帶陷入龍濟光部隊包圍,戰鬥空前慘烈,敵我伏屍累累。為改變戰局,劉中悟率部向敵發起反攻,佔據村前山坡制高點,壓制正面進攻之敵。敵人進攻受阻,便放火將山坡上的野草點燃,改用火攻討袁軍。一時烈焰沖天,所幸天突降暴雨將大火澆滅。

討袁軍在山水村與敵激戰七天七夜,終因彈盡糧絕決定分頭突圍。劉中悟率部轉戰十多天後返回陵水、萬寧邊界。討袁軍奉命解散後,劉中悟又成為討龍(濟光)軍的重要領導人,和陳繼虞等多次組織軍事鬥爭。在敵我力量對比十分懸殊後,才決定化整為零,分遣骨幹暫往外地轉入地下鬥爭。

1917年春末,劉中悟奉命赴上海中華革命黨總事務所接受新任務,後進入南京法政大學專修數月,而後赴日本早稻田大學進入政治經濟科學習。回國後,劉中悟歷任萬寧縣長、北海白石場鹽知事、中國國民黨廣東省黨部執行委員兼商民部長等職。

女兒劉愛瓊記得,在廣州時劉中悟家中常來的客人包括範其務、何香凝、陳浮木等國民黨要員,還有老家的曾三省、陳繼虞、符佩禹、劉信初等。劉中悟的這些摯友,經常教劉愛瓊念“總理遺囑”,背熟一次就獎勵一件小玩具,給劉愛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6年9月18日,劉中悟因病在中法韜美醫院(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前身)去世。能文能武的劉中悟英年早逝,給人留下了無限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