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NCCN濾泡淋巴瘤指南解讀

2020 NCCN濾泡淋巴瘤指南解讀

2015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公佈了原發乳腺癌的診斷、治療和隨訪臨床實踐指南。2019年,ESMO指南進行了更新,ESMO專家與KSMO專家於2019年召開了面對面會議,目的是適應最新ESMO指南,並考慮種族和地理差異,使之更適合亞洲乳腺癌患者。

乳腺癌篩查

在乳腺癌中高風險的國家,推薦年齡50-69歲女性定期(每一年或每兩年)進行乳房x光檢查[A=100%],雖然可能獲益的證據還不是很明確,但對於40~49歲、70~74歲女性,也建議進行乳房x光檢查[A=100%,II,B]

對於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不論是否有BRCA突變,建議每年一次核磁共振(MRI),或每6個月進行乳房x光檢查和/或超聲波檢查[A=100%,III,A]。

診斷、病例和分子檢測

所有病例中,乳房成像應包括雙側乳房x光檢查和乳房以及腋窩超聲檢查[A=100%,I,A],在不確定情況以及特殊臨床情況下,推薦MRI[A=100%,I,A]

病理評估包括原發腫瘤的組織學檢查和腋窩淋巴結(若懷疑)的細胞學/組織學檢查[A=100%,I,A]。

病理報告應包括組織學類型,分級,ER、PgR(侵襲性腫瘤)、HER2(侵襲性腫瘤)以及增殖標誌物狀態(Ki67)的免疫組化(IHC)評估結果[A=100%,I,A],應根據組織學類型和免疫組化結果劃分為可選擇亞型[A=100%,I,A]。

TIL評分具有預後價值,可為患者提供額外預後信息[A=100%]。但不應用於指導治療決策或指導升級、降級治療。

應為乳腺癌高風險人群提供遺傳諮詢以及胚系BRCA1/BRCA2突變基因檢測。

分期和風險評估

應根據TNM系統評估疾病分期[A=100%,I,A]

不需要對所有患者進行全面的實驗室檢測,包括腫瘤標記物和影像學分期[A=100%,III,D]

建議在手術和全身(新)輔助治療之前進行最低限度的血液檢查(全血細胞計數、肝腎功能檢查、鹼性磷酸酶和鈣水平、乙肝病毒檢測) [A=100%,V,A]

高風險患者推薦進行胸腹部和骨骼的影像學檢查(高腫瘤負荷、侵襲性生物學標誌、有症狀或實驗室結果可提示轉移) [A=100%,III,A]

當常規方法不能確定時,FDG-PET-CT或許可用[V, A],在高危患者中可能會取代傳統影像學分期[A=100%,V,B]

術後應根據病理TNM系統對手術標本進行病理評估[A=100%,I,V]

基因表達譜分析可用於提供更多預後信息或預測信息,以補充病理評估結果,並指導輔助化療策略。

治療策略的選擇應基於腫瘤負荷/位置(原發性腫瘤的大小和位置、病灶數、淋巴結受累程度)和生物學特徵(包括生物標誌物和基因表達),以及生物學年齡、絕經情況、一般健康狀況[A=100%,V,A]

年齡和其他因素應一起考慮在內,不應作為停止治療或推薦治療的唯一決定因素[A=100%,V,A]。

對於絕經前年輕患者,在開始任何治療之前,應討論生育能力問題,並在患者需要時討論生育能力保留問題[A=100%,V,A]。

手術推薦意見

01 保乳手術

保乳手術(BCS)是大多數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首選局部治療方案,在需要的情況下,使用癌整形技術保持良好的外觀效果。

需仔細評估切除邊緣組織學。邊緣處不需要有腫瘤,原位病灶首選>2mm[A=100%,I,A]

02 乳房切除術

乳房重建可行,建議所有需要乳房切除的女性進行乳房重建[A=100%,V,A]。

除了炎性的患者,絕大多數患者應立即接受乳房重建術[A=100%,V,A]。

患者的最佳重建技術應建立在個人解剖學、治療和病人相關因素和偏好方面的討論之上。

03 腋窩管理

前哨淋巴結活檢(SLNB)(而非全部淋巴結清除)是淋巴結陰性、早期腋窩分期的護理標準[A=100%,II,A]。

對於前哨淋巴結活檢陽性,但腋窩病變負荷低(微轉移或一到兩個前哨淋巴結轉移可使用術後乳房切向放療)患者,不需要進一步腋窩手術[A=86%,C=14%,II,A]。

無論乳房手術類型如何,腋窩放療都是前哨淋巴結活檢陽性患者的合理選擇[A=100%,II,A]。

04 原位惡性腫瘤(上皮內瘤變)手術

對於乳腺導管原位癌(DCIS),保乳術後的全乳放療或全乳切除,均為可接受的治療選擇[A=100%,I,A]。

當用保乳手術治療時,對於全乳放療的乳腺導管原位癌,切緣2mm已足夠[A=100%,II,B]。

除了腫瘤較大和(或)分級較高的患者,尤其是需要乳房切除手術的患者,乳腺導管原位癌不應該常規進行前哨淋巴結活檢[A=100%,V,D]。

05 隱匿性乳腺癌

隱匿性乳腺癌首選局部治療方案為腋窩淋巴結清掃(ALND)和全乳放療[A=100%,IV,B]。

06 乳房切除手術減少風險

可為風險很高(例如BRCA1/2基因突變或有淋巴瘤胸部放療史)女性提供減少風險的手術(預防性雙側乳房切除術和重建手術)。手術之前,必須進行嚴謹的基因評估和心理諮詢,並且應討論密切監測的方式[A=100%,III,A]。

對於首選雙側乳房切除手術(包括對側減少風險手術)而非首選保乳手術的低風險患者,應告知,與乳房切除手術相比,接受保乳手術治療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結局甚至更好[A=100%,V,A]。

應該按照早期乳腺癌的常規原則進行初步全身治療後的手術治療,應考慮基線腫瘤特徵和治療結局[A=100%,II,A]。

如果預期進行保乳手術,必須進行腫瘤部位標記[A=100%,V,A],手術前後應該使用MRI評估[A=100%,II,A],或選擇可替代的影像學方法[A=100%,III,A]。

對於腋窩陰性患者,初步全身治療前後可進行前哨淋巴結活檢,而初步全身治療後前哨淋巴結活檢是首先方案[A=100%,II,A]。

對於基線腋窩淋巴結受累轉為陰性的患者,可對篩選後病例進行前哨淋巴結活檢,若為陰性,可避免進一步腋窩手術[A=84%,B=16%,II,B]。

初步全身治療後,前哨淋巴結活檢發現任何腫瘤殘留,提示進行腋窩淋巴結清掃[A=100%,II,B]。

放療推薦意見

01 保乳術後的全乳放療

強烈推薦保乳術後進行術後放療[A=100%,I,A]。

對於局部復發風險較高的患者,建議加強放療以降低乳腺內復發風險[A=100%,I,A]

02 保乳術後加速部分乳房放療

對於局部復發風險較低的患者,加速部分乳房放療(APBI)是可選擇的治療方案[A=100%,III,C]。

03 乳房切除術後放療

乳房切除術後放療(PMRT)推薦用於高風險患者,包括有切緣陽性、腋窩淋巴受累、T3~T4期腫瘤患者[A=100%,I,A];1~3個腋窩淋巴結陽性的患者也應給予考慮[A=100%,I,A]。

04 區域放療

對於淋巴結陽性患者,推薦對淋巴結進行擴大放療(特定區域淋巴結放療的作用尚不明確)[A=100%,I,B]。

腋窩淋巴結清掃後,不應該對腋窩手術部位進行常規腋窩放療[A=100%,I,E]。

05 放療和乳房重建

考慮到局部手術,如有指徵,可在乳房重建後進行術後放療[A=100%,I,A]。

有必要加強多學科參與和患者參與,以個體化乳房重建和放療的順序和類型的最佳組合[A=100%,V,A]。

06 放療劑量分割

基於當地的報銷方式和設備的可用性,乳腺癌的常規術後的放療推薦中度大分割方案(分割為15~16次,每次≤3Gy)[A=100%,I,A]。

07 原位惡性腫瘤(上皮內瘤變)放療

對於大多數接受保乳手術治療的乳腺導管原位癌患者,推薦全乳放療[A=100%,I,A]。

低風險乳腺導管原位癌患者可選擇免去放療[A=100%,V,B]。

局部復發風險較高患者,可考慮瘤床加量放療[A=100%,III,B]。

乳腺導管原位癌乳房切除術後患者,不推薦放療[A=100%,I,E]。

參考文獻:

Park YH, Senkus-Konefka E, Im SA, et al. Pan-Asian adapted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early breast cancer: a KSMO-ESMO initiative endorsed by CSCO, ISMPO, JSMO, MOS, SSO and TOS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0 Jan 16]. Ann Oncol. 2020;S0923-7534(20)35929-9. doi:10.1016/j.annonc.2020.01.008

2020 NCCN滤泡淋巴瘤指南解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