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來了“新面孔”——北京戰“疫”一線“增援”幹部紀事

面對洶湧而至的疫情,一個多月來,北京市啟動黨建引領“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機制,派出7.4萬餘名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幹部參與社區(村)值守,18.9萬名在職黨員主動到社區(村)報到,與社區工作者、物業、保安、樓門長、志願者、熱心群眾同心攜手,共鑄首都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

全北京7000多個社區(村)出現了一張張“新面孔”,給人們帶來希望、信心,記者走近其中幾位……

日行3萬多步的半拉“社區人”

社區來了“新面孔”——北京戰“疫”一線“增援”幹部紀事

↑北京市西城區下沉幹部姜真(左)在香廠路社區值守,負責為居民測量體溫、檢查出入證(2月7日攝)。新華社發

打開姜真的微信朋友圈,最近一個多月全是在社區站崗、消毒的圖文記錄,用他自己的話說“我現在也已經是半拉社區人啦!”不同的是,他曬的照片構圖、用光都透著一股專業勁兒。

1月20日,北京首次確診新冠肺炎病例,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

長期在西城區融媒體中心工作的姜真第一時間遞交請戰書,之後迅速來到天橋街道香廠路社區報到,成為北京市西城區首批主動“請戰”下沉社區的機關黨員幹部之一。

每個社區(村)至少有一名區直機關幹部、一名街道鄉鎮幹部、一名社區衛生服務專業人員,全天候派駐——數以萬計的幹部下沉,實現北京全市7120個社區(村)全覆蓋。

登記測溫,重點區域消殺,入戶排查……戰“疫”至今,姜真每天不停地在香廠路社區0.2平方公里的面積裡“打轉”,穿衚衕、爬樓梯,一天能走3萬多步:“17年前非典時我剛參加工作,黨員幹部衝鋒在前,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現在,到我貢獻力量的時候了。”

香廠路社區內設有便民菜站,服務附近8個社區的居民。每天上午買菜高峰時間,人流不停出入,測溫工作量驟增。8個社區都有不同的出入證,給防疫人員查驗帶來不小壓力。

“儘量將各種出入證都識記在心裡,同時打印出來貼在出入口方便識認。最近我值守時發現有人使用偽造出入證,及時交警察處理。”姜真說。

零下4攝氏度冒風頂雪的社工、79歲還堅持和年輕人一起站崗的肖老爺子、為準確測溫給測溫儀織毛衣套保暖的老黨員……下沉社區,姜真也沒忘了老本行,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用手機拍攝下一個個動人瞬間,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平臺傳遞溫暖。

最近,姜真正忙著給居民更換需要張貼照片的新出入證。“真希望這批出入證派不上多久的用場,希望疫情趕緊結束。”

真崗位真幹活兒的“急先鋒”

社區來了“新面孔”——北京戰“疫”一線“增援”幹部紀事

↑北京會展中心海關副關長劉天樂(左二)帶領海關黨員幹部到商務樓宇督導企業復工途中,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討論工作方案(3月5日攝)。新華社發(宋春添陽 攝)

面對疫情,北京海關組織10名黨員幹部下沉八里莊街道遠洋天地、紅廟兩個社區,全脫產派駐,由社區黨組織定崗定責。

“十萬火急的事兒,就要由急先鋒來辦!”北京海關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苑玉梅說。

北京海關的10名黨員幹部,是北京市級機關企事業單位2040名“下沉幹部”的縮影——到社區(村)充實基層防控力量。

隨著復工復產,外地人返京數量持續增加,社區防控壓力不斷加大。在區級單位前期下沉的基礎上,2月26日,北京市委組織部、北京市直機關工委等部門組織動員市級機關企事業單位選派幹部下沉社區(村),協助61個未返京人員超過1000戶的社區(村)、238個城鄉結合部人口倒掛村,以及首都核心區“無物業、無安保、無封閉開放式”的“三無小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下沉不是走過場,是真崗位真幹活兒。我們以兩個社區為單位,建立兩個臨時黨支部,將紅旗插在防控一線,將黨建引領作用帶到百姓中間。”亦莊海關副關長王少華在檢疫戰線歷練多年,下沉紅廟社區後又拿起了測溫槍,“測溫、識人,都是我們海關人的看家本領,我們要在社區站好崗,當好社區守門員。”

復工復產後,商務樓宇成為疫情防控的重點、難點。北京會展中心海關副關長劉天樂帶領海關黨員幹部在遠洋天地社區的商務樓宇反覆巡查,督導檢查企業復工復產情況。

“目前已將8棟商務樓宇摸排了兩遍,檢查督導企業近500家。”劉天樂說。

穿綠馬甲的“火線黨員”

社區來了“新面孔”——北京戰“疫”一線“增援”幹部紀事

↑北京市門頭溝區住建委工作人員、剛剛“火線入黨”的劉玉峰上門為社區居民義務理髮(3月7日攝)。新華社發(唐琦 攝)

3月7日,星期六,北京市門頭溝區城管委工作人員路珊珊和區住建委工作人員劉玉峰這兩名剛剛“火線入黨”的年輕人佩戴黨徽,穿上綠色的“門頭溝熱心人”馬甲,來到龍門新區六區報到。

當天,北京市門頭溝區13名來自不同崗位的“火線黨員”全部到社區(村)報到,積極參加“黨員頂崗一日、社工輪休一天”活動。截至目前,北京市火線發展黨員162人。

除了參與值守測溫、檢查出入證,路珊珊和劉玉峰還充分發揮個人專長,儘自己所能服務社區百姓。

“能在入黨第一天到社區參與疫情防控,非常有意義。”路珊珊將在單位處理12345來電訴求時瞭解到的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反饋給社區,提示社區提前做好相應工作,做到“未訴先辦”。

“我手藝一般,哪兒不合適您隨時說,我再給您修一修。”為幫助居民解決疫情期間理髮不便的難題,劉玉峰主動發揮在家練習出的理髮技能,到居民家裡,為老人免費理髮。

連日來,北京本地新增確診病例為零!疫情向好的背後,有著“增援”幹部的默默奉獻、守望相助……

來源 新華社 | 作者 李斌、王君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