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食,導致身體瘦弱、抵抗力差,好好吃飯怎麼就這麼難?

孩子挑食,導致身體瘦弱、抵抗力差,好好吃飯怎麼就這麼難?

1.

“媽媽,再幫我盛一碗米飯!”兒子佳益對我喊道。這是他今天中午的第二碗飯,一盤糖醋排骨也基本被他吃光。

春天到來,萬物生長。八歲的兒子最近也飯量大增,估計又要竄個子了。

佳益一直飯量不錯,在吃飯方面沒讓大人操過心。我一直以為孩子都這樣,餓了就吃飯,是人之天性。直到看見小侄子吃飯的場面,才發現吃飯居然這麼費力。

2.

前段時間我帶佳益去姥姥家玩,中午我媽做了好多菜,烤鴨、涼拌牛肉、清炒小青菜、韭黃炒蛋等,主食是米飯。烤鴨和牛肉是佳益的最愛,端起碗大口吃起來。

可五歲的小侄子卻對吃飯很抗拒,哄了半天才坐到飯桌前,不情不願的拿起勺子,慢吞吞地往嘴裡送,好像吃飯對他來說是個十分痛苦的事情。

孩子挑食,導致身體瘦弱、抵抗力差,好好吃飯怎麼就這麼難?

旁邊的奶奶(我媽)受不了了,催著“快吃,快吃”,邊說又邊往孩子碗裡夾菜。看著冒尖的一碗飯菜,孩子速度更慢了,佳益一碗都快吃完了,他還在數著米粒。奶奶急了,索性把飯碗搶過來,開始喂孩子。

孩子好像已經習慣了,任由奶奶往嘴裡塞。可沒吃幾口就嚷嚷著吃飽了,離開了飯桌。“不行,吃太少了。你看看哥哥多棒,一大碗都吃完了,寶貝再吃一口啊。”

奶奶一邊哄著,一邊端著碗在後面追。小侄子飯量不大脾氣不小,不但不吃,還伸手把碗打翻了。奶奶氣急之下打了孩子,一時間孩子哭大人吼,場面失控。

我和佳益也弄得吃不下去了,問我:“媽媽,為什麼弟弟說吃飽了,姥姥還要逼他吃呢?”

“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姥姥覺得弟弟太瘦了吧,想讓他多吃點。”我無奈地回答道。

3.

相信很多家庭,都上演過類似的場景。孩子必須多吃、快吃,必須按照一定的時間吃完,這樣才符合要求,才能長身體。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讓孩子多吃一口飯,家長想盡了一切辦法。可這樣做,孩子真的就好好吃飯了嗎?

美國著名兒科醫生、心理學家本傑明斯巴克先生說:為什麼有那麼多孩子吃不下飯?主要原因是喜歡催逼孩子吃飯的父母也不少。一語道破。

孩子不好好吃飯,導致挑食,身體瘦弱、營養跟不上、抵抗力差等,這些原因固然讓家長擔憂,但不正確的養育方式只會適得其反。

孩子挑食,導致身體瘦弱、抵抗力差,好好吃飯怎麼就這麼難?

佳益從小到大,在吃飯上沒讓我費過勁,也沒有因為吃飯鬧過不愉快。現在八歲了,體格胖瘦適中,挺結實,個頭中等,抵抗力還不錯。去年冬天的那場流感,班裡一半同學都沒躲過去,他躲過了。

欣慰的同時,我也總結下了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孩子自身脾胃健壯胃口好,二是我從不和孩子在吃飯上擰巴。這兩者又互聯,孩子之所以胃口好,也是因為我從不和孩子擰巴,使孩子的脾胃得到了順暢的生長。

記得心理學家李雪發過一個微博:

餐桌上,什麼樣的人是真正的優雅高貴?吃飯的時候,用心感受食物,跟自己的感受在一起,品嚐食物的滋味。不去盯著別人怎麼夾菜,不去評判別人的吃相,尊重每個人有自己的吃法。大家自由自在的享受食物,就是最美妙的餐桌文化,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脾胃健壯,很少生病。

我和孩子吃飯時,就是這樣做的。所以我認為,排除孩子病理性脾胃虛弱外,絕大部分孩子是可以好好吃飯的。關於孩子吃飯這件事,我總結了自己八年來的帶娃經驗,為大家提供幾條真誠的建議。

4.

第一,零食和飯菜不是對立的,可以都有。

有的孩子吃零食沒有節制,到了吃飯時間就吃不下了。家長沒辦法,只能把孩子的零食藏起來,停掉孩子的零食。或者用零食作為誘餌,只有好好吃飯,才能獎勵一點。

物極必反,這樣只會讓孩子更想吃零食。現在的零食各種各樣、琳琅滿目,對小朋友充滿了誘惑,孩子想吃零食也是正常的需求。佳益幼時也不例外,到了超市就直奔零食區,薯片、糖果、蝦條、酸奶等小零食往推車裡拿。

孩子挑食,導致身體瘦弱、抵抗力差,好好吃飯怎麼就這麼難?

我認為當一件事滿足後,就不再感興趣了,吃零食同理,所以沒有過度控制。如果不給孩子滿足的機會,這種匱乏感會一直存在。其實放手後會發現,買回來的零食孩子並不會吃多少,反而媽媽吃得更多,小時候對零食的匱乏感,當了媽都補回來了哈哈。

對於零食,家長一直是允許的態度,孩子對零食的需求也是可有可無,並不會影響一日三餐。

第二,允許孩子挑食,尊重孩子的口味。

不知道挑食的標準是什麼,我不吃菠菜不喝牛奶,佳益不吃綠色蔬菜。應該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吃的食物吧。網上熱傳一個段子:為什麼挑食的都是孩子?因為家長買的都是自己愛吃的。

真理了。只有不愛吃的食物,沒有挑食一說,挑食是家長給孩子貼的標籤。

佳益不愛吃蔬菜,作為媽媽我也發愁,也曾試圖強迫,但看著孩子難以下嚥的表情又於心不忍,索性尊重孩子的口味。大人都能選擇自己愛吃的食物,為何孩子不可呢?

不愛吃蔬菜,但愛吃水果,那就用水果代替蔬菜補充維生素,保證每天一個時令果盤。還有個好方法,把蔬菜和肉在一起做餡料,做成包子餃子丸子,孩子也挺願意吃。

孩子挑食,導致身體瘦弱、抵抗力差,好好吃飯怎麼就這麼難?

用孩子接受的方法解決了問題,孩子開心大人也輕鬆。

三,到點不餓,可以不吃。

孩子在幼兒階段經常會出現這個問題,到了飯點,飯菜端上了桌,孩子卻不餓。

不餓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上一頓吃多了,也可能是中間吃了零食,又或者是肚子不舒服等原因。

排除孩子生病的可能,就要尊重孩子當下不餓的事實。如果媽媽發頓脾氣,逼迫孩子一邊難過一邊把飯吃了,也會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且這樣時間久了,會發現孩子越來越瘦弱,沒有精氣神,因為孩子的身心是一體的。

我的做法是可以不吃,想吃的時候再吃,不去刻意改造孩子。單獨留出一碗飯菜,等孩子餓了,就去給孩子熱一下。佳益兩到五歲間這種情況不少,經常和我們吃飯時間不一致,我們吃飯他在旁邊玩,大約到了六歲上小學後才逐漸恢復正常。

所以無需在意,尊重孩子的吃飯時間,幼時的孩子處於階段性成長,不知哪一天就會突然給你驚喜。

四,吃飯是人類的天性,不必過度重視。

孩子挑食,導致身體瘦弱、抵抗力差,好好吃飯怎麼就這麼難?

吃飯時的正確姿勢,應該是各自關注自己的飯碗,各自享受美食。而很多媽媽或奶奶注意力全撲在孩子身上,全程為孩子服務,給孩子夾菜、遞東西,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而自己碗裡的飯則是隨便扒拉幾口,吃了什麼都不清楚。

吃飯本是人類的天性,餓了自然有想吃的慾望。而家長的全程參與,讓孩子感受到的是控制和壓迫,導致無法和食物親密連接,甚至厭惡吃飯。

我和佳益日常的吃飯狀態,經常是我比他吃得還香。飯菜上桌,我充分享受著美食,這樣的狀態影響著孩子,他自然也對自己的飯碗感興趣。

總之,吃飯不是任務,是人之本能。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愛上吃飯,做個快樂的小吃貨。

會心,八零後中年婦女,喜愛用文字記錄生活點滴。

孩子挑食,導致身體瘦弱、抵抗力差,好好吃飯怎麼就這麼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