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道藏》在南陽,但藏它的“藏經閣”卻已近凋零

(文|蘇雁濱)不錯,它只是一個藏經閣,一個“藏經書的地方”!但它卻能和金庸筆下那些藏著武功秘籍的“藏經閣”媲美、與震驚世人的寧波“天一閣”相匹敵!

國寶《道藏》在南陽,但藏它的“藏經閣”卻已近凋零


藏經閣的由來

南陽人知道藏經閣,怕是一定源於那部皇家御賜的稀世珍寶——明正統《道藏》而知的!這部稀世的珍寶,雖幾經輾轉,在抗戰的厄運中幾經磨難,終因其“無比珍奇”而閃亮,終成就了南陽圖書館引以為傲的“鎮館之寶”!

從這看來,南陽人對書還是敏感的!1971年,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在整理時發現:大量的古版經書上印有“明正統”的字樣,謹慎的工作人員不解;便拿兩本起始的古蹟去北京辨認,這一去,讓古蹟立刻成為了稀罕物!北京圖書館的專家連忙上報到時任全國文學藝術會主席、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先生的面前,並強烈建議把書籍運到北京保管!

國寶《道藏》在南陽,但藏它的“藏經閣”卻已近凋零


“這樣強烈的要求”是兩位南陽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始料未及地;一時不知如何是好的兩位工作人員,看到這些“大人物”的反應,迅速知曉了經本的價值;於是馬不停蹄地回到南陽上報!這也讓南陽與北京、上海一起,成為了全國僅存三部明正統“道藏”的擁有者!一時間南陽有珍寶的消息不脛而走,成為南陽人的驕傲!

但藏經閣的命運,卻沒有因這部藏書而顯貴;而是,在歲月裡的摧殘,寧靜裡“腐爛”!說起來,藏經樓修建時間其實算不上久遠,但他的存在卻正是為了這部皇帝御賜的經書!

清同治年間,朝廷為了表彰玄妙觀抗擊太平軍(捻軍)有功特意封賜明正統《道藏》,皇帝的青睞讓整個南陽都躁動起來!承載著著皇帝御賜的名號、依靠著“正統道藏”的名聲,藏書閣的修建是南陽修建史中較大規格的!可以想象,在那個皇權至上的朝代裡,皇帝御賜一道聖旨便要懸掛中堂,日日朝拜,何況一部經書?可謂是舉全市之力,由“名人設計,皇家驗收,屬地監管”而形成的一座高規格、高象徵的藏書聖地!

藏經閣的境遇

藏經閣,能免於戰火摧毀,也屬“神仙”保佑!但凋零的現狀,卻著實讓人惋惜!當宛城區政府安家在南陽玄妙觀的時候,獨獨對這個“經閣”少了辦法,兩層的樓高,純木雕的工藝,讓它即不能防火、也不能防水!扒掉吧可惜,可放置在政府院內,似乎又與風格格格不入,有些異類!於是便索性放置在牆外!但這一放置便是幾十年,雖也曾立上一個“重點保護”單位的名號,但“漠視”的遭遇卻讓它毫不費力地被任何人“隨時破壞、隨意觀瞻”!殘磚、瓦礫隨處可見,朽木、斷簷司空見慣。只是後牆的雜石堆中的幾處碑文不時受到踏貼愛好者的青睞,引來不少人無可奈何的惋惜!

國寶《道藏》在南陽,但藏它的“藏經閣”卻已近凋零


國寶《道藏》在南陽,但藏它的“藏經閣”卻已近凋零


文化的悲鳴

是啊,“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功名利祿尚且如此,更遑論區區一座藏經閣呢?

有時,聽著那些旅遊大城的文化“吶喊者”嘶聲裂肺的喊著:別讓商業沾染這片純淨的文化時。我竟恨不得想與那些斂錢的“正義商人”交談,告訴他們,在南陽還有這麼多驚詫世人的遺蹟!甚至更恨不得由他們去開發、去擴大,因為即便如此,藏經閣至少也能好好地留存!因為聰明的商人明白,這“藏經閣”才是搖錢樹!

國寶《道藏》在南陽,但藏它的“藏經閣”卻已近凋零


的確,南陽正在“整齊劃一”地與大都市看齊的都市發展前進著,用高聳的樓房、寬闊的街道,便利的交通、熱鬧的鬧市規劃著,獨獨忘卻了城市“最閃亮”的符號!當一座城市變成鋼筋鐵骨的建築,那麼人們也將因缺少思考而變得僵硬!北京城沒有因為樓高,而讓有人忘返,卻因故宮之美屹立世界之畔!上海也沒有因為富饒,而讓文人駐足,而因舊上海的十里洋場引來遊人的追逐!蘇州更沒因工業發達而引發熱議,相反卻因敬畏園林,而留下“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際遇!

那南陽呢?又該何去何從?難道要等到遺蹟被吞噬時再來懷舊?難道要等到有一天南陽需要文化支撐“魅力”的時候再去找尋?也許是我想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