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疫情是否讓一些年輕人意識到了存錢的重要性?你們怎麼看?

強子30271


確實是在存錢,這種東西誰都不知道,萬一呢,你在家,沒工資,沒錢,小孩要吃,家裡有用,還有房貸.車貸,去哪裡要,自己手裡有糧,啥都不怕,


江西小裴


這次疫情讓我的中年危機感,滿滿的爆棚了!!!作為一名工作多年的職場人士,在東部省會城市工作,工資在20萬左右,加上妻子也有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在居住的城市,負擔一個三口之家開銷還是綽綽有餘的。雖然偶爾有對自己未來的擔心,但從沒想到過曾經以為很遙遠的中年危機突然間就來到你的眼前。

因為工作所處行業的原因,我老婆1月5號就放假了,我隨後在1月10號也提前休假了,當時為了過一個愉快的春節還專門留了一筆過年的錢。計劃在年後2月初就上班了,突然而來的疫情一下子打破了原有的計劃,剛開始看到國家下發的延期開工的通知,心中還竊喜可以多休息兩天,後來慢慢發現,過了國家規定的日期後,公司還是沒有開工,就這樣一直持續到2月底了,現在都三月份了,公司通知部分崗位復工,很不幸我的崗位不在復工之列,這一下猛然感覺到了危機了。因為原來預備過年的錢早就已經花完了,現在還遲遲不復工,一直處於消耗存款的狀態,加上之前養成的消費習慣,一切都感覺捉襟見肘起來。

因為我在私企工作,最近和在國企、事業單位工作的朋友聊天,他們現在處於辦復工的狀態,但是工資福利待遇都一直按照正常發放,突然覺得之前爸媽讓我畢業後不要去私企的建議是多麼的正確。



旺馬生活


說一句實話,平時花錢大手大腳的侄子在北京打工。這次新型肺炎疫情的爆發,確實讓他感受到了錢的困惑和危機。大侄子這回是從北京回來過年的,回來的時候這孩子交了5000塊錢押金,然後每天以200塊錢的租車費用出了一臺轎車開車回來的。本打算在家裡面風風光光的待四五天就走了。可哪曾想這春節還沒過完,就趕上了疫情的爆發。疫情爆發以後,我們伊春馬上就實行了封城的舉措。

豐城以後,我大侄兒這個90後的年輕人開始焦慮不安起來,因為租的車子錢每天都是200元,就等於在挖他的心一樣。而且大侄的信用卡還面臨著還欠款還自己的信用卡里透支的錢。孩子一開始還能應付幾天,後來不得不跟我的哥哥嫂子述說自己的難處了,沒有辦法,我的哥哥就給那個租車的老闆打了一個電話,人家確實也挺體諒咱們現實的情況。人家把租車費用降低了,每天交120元。而且還同意租車款在押金裡面扣。好在是大侄兒遇到了一個好心的租車老闆呀!這不初十的時候,才辦理完了所有的手續,檢查了身體沒有什麼新型肺炎的症狀,所以急匆匆的開車回了家去。到現在為止,大侄兒也沒有出去工作,每天的花銷都是他父母轉賬給他的。

通過這件事情,我大侄兒深有體會,錢的重要,他說只要是上班以後可加倍的去努力掙錢,再也不揮霍錢了,再也不花錢不仔細的算計了。看來這件疫情的事在大侄兒身上確實是得到了教訓。


伊春美食美客


天生大手大腳的,不管發生什麼事,該不存錢,還是不存,有的年輕人,自幼由於家庭因素,什麼時候都懂得居安思危,我大姨子家孩子,參加工作四年,工作在外地,工資不高,這次家裡要給他買車,八萬多元,自己承擔近一半,而我小舅子家的孩子,參加工作十餘年,在長客工作,工資高,房貸首付家裡承擔,也就是說一分錢存款沒有,論條件,我大姨子家還優於小舅子家,這次疫情過去,我看依然我行我素,照花不誤。


正必壓邪


對於你這個問題,仁者見仁吧!有些人依舊喜歡今朝有酒今朝醉,有些人卻今日有酒留著慢慢喝!

我是90後,我覺得自己還年輕,這場疫情我算是意識到了存錢的重要性!

對於上班族的年輕人,又被稱為月光族的一類人。發的那點薪水剛剛好夠一個月的開支,一個月平平穩穩的,沒有事情還好,有點事情真的是折騰不起。

對於上班族,工資就像大姨媽,一個月一次,一會就沒了。相比較月光族,還有一類就是超前族。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更多的年輕人已經不滿足月光族,開始了超前消費的模式!現在無論是做什麼,都可以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淘寶購物有花唄,京東購物有白條,點個外賣還有生活費!花著明天,甚至後天的錢,沉浸在今天的樂此不疲裡。

月光族也好,超前族也罷!只要還能工作,我們就能轉的動,可是疫情當下,真正舒服的是那些學會存錢,懂得佈局的人。已經快2個月沒有工作沒有薪水的人,該怎樣面對鋪天蓋地的賬單?

經歷了這一次,雖然有種劫後餘生的快樂!除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要去學會佈局,學會存錢!

手裡有貨,你才能做到不慌不忙!

手裡有貨,你才能做到悠閒自在!

年輕人存錢還是很重要的,你們怎麼看?


西貝小龍


這次疫情,使許多年輕人禁足宅家,只吃不掙,確實使一部分手中沒有積蓄的年輕人感到了手頭拮据,嚐到了沒錢時的艱辛。網上曾有視頻稱:年前花的一毛不剩,過了年一分沒掙,沒錢的日子真是難撐。這視頻反映了一些月光一族面臨疫情的尷尬,按說,通過此次疫情災難,應該喚醒那些花錢大手大腳,不留積蓄的人,該緊緊手,平時留些積蓄,以備不時之需。但事實也許不是這樣。

我們知道,現在的年輕人,生長在蜜糖罐裡,根本沒過過苦日子,而對上了些年紀的人,節儉過日子看不慣,認為是守財奴。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此次疫情災難,或許有些年輕人暫時遇到了沒錢時的難堪,也許有的人臨時起意,想今後節儉過日子。但節儉過日子,也得養成習慣,習慣不是一日一朝的事,而是長期鍛鍊逐步養成的。而年輕人平時花錢大手大腳慣了,已養成了奢侈的習慣,要讓他有錢了節儉,忍一天兩天尚可,只要有錢了,讓他長年累月的節儉,似乎不大可能。因為疫情畢竟好轉,好多省市企業工廠業已陸續復工,年輕人又可工作掙錢了,有了錢,就應該會很快忘記了沒錢日子的難處,畢竟那樣的日子很短暫,不過月餘而已,這樣的傷疤很快會癒合的,就會好了傷疤忘了疼,有錢照樣大手大腳花。

當然,也不乏會有一些有心的,有自持力的年輕人從中吸取教訓,變得較為節儉,按時存些積蓄,遇到歉年,遇到災情,手中有錢,囤裡有糧,心內不慌。但真能做到這些的,不知事後有幾人。畢竟,由奢入儉難。


愚人1954


這次疫情應該對年輕人的經濟有所啟發。

疫情期間,宅在家裡,不能出門。這時候,家彌足珍貴,遇到滯留的親戚朋友,如果你都沒有好的居所安排,是不是很尷尬,看來,家要夠大。

疫情期間,很多人沒有了收入,基本是吃庫存,庫存多一些,心裡自然有底。

疫情期間,都是自己在家做飯吃,我們家似乎兩個月就吃掉了原來一年的米麵,這個時候,我醍醐灌頂,再也不要家裡糧食有點就行,關鍵時刻,它非常重要。

其實,即使不是疫情,也要存點錢“家中有糧,心中不慌”。





密雲穆家峪


疫情下的眾生相:年輕人為什麼要多存錢?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1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帖子,一位匿名網友自述了這次疫情帶來的影響,頗有感觸。

疫情來臨之前,網友和男友的工資每月至少能有兩、三萬,這在他們生活的城市已經算是不錯的收入。

因此,他們還購置了婚房、車子。

雖然每個月身上揹著房貸、車貸,但對網友來說,收入足以應付這些支出,所以她也未曾細算過。

平日裡,不太做飯,就常常動動手指點外賣;工作累,下班懶得擠車選擇打車;生活上,越來越注重質量,護膚品也越買越貴;此外,因為父母常年節儉不捨花錢,網友還為父母添置了許多物品......

原本想著照目前的節奏生活下來,日子會越過越好。

不料,一場疫情,讓他們陷入了窘迫。

疫情曝出後,公司資金緊張,雖然在家做著之前兩倍的活,網友的收入卻縮水到原來的三分之一。

另一邊,男友的平日工作常常出差,如今出差已絕無可能,公司的生產線也停滯了,收入只能眼看著大幅縮減。

疫情之下,一直對金錢不太敏感的網友變得憂心忡忡,平日沒怎麼存錢的她第一次強烈地意識到金錢的可貴。

面對每個月還需按時支付的房貸、車貸,還有必要的生活支出,網友陷入了困境。

電影《縫紉機樂隊》裡有句臺詞很戳中現實:金錢可以救命,但理想和愛情不能。

多麼扎心卻無奈的真相啊。

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從缺錢開始。

2

自媒體人阿何說過一個朋友的經歷。

春節假期結束後,朋友從老家返回杭州工作,結果到了小區門口,保安怎麼說都不讓她進去,並喊道“只有業主能進,租戶不能進去。”

朋友當場蒙了,她在這個小區已經住了3年,卻不想被這樣拒在門外。

朋友在杭州無處可去,她只能拉著行李箱,在小區門口吹冷風。

看著其他業主輕鬆自如地穿梭在小區的門裡門外,朋友心裡很不是滋味。

等了許久,房東終於趕過來,才把她帶進了小區。

說起這段經歷,朋友曾說,她一定要在杭州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

其實,朋友並不是負擔不起房子,只是這些年,她把錢都花在吃喝玩樂上了。

朋友愛旅行,一有空就提包旅遊,如今她已遊遍十幾個國家。

曾經的她,以為租房也挺好,只是如今,再無這種想法。

作家連嶽說過,有房和無房,是兩個階級。

這句話在疫情之下,尤為凸顯。

想起看過的一個段子:

“小時候摔倒了,要看周圍有沒有人,有就哭,沒有就爬起來;

長大後摔倒了,要看周圍有沒有人,有就爬起來,沒有就哭。”

多麼扎心啊。

小時候,我們喜歡在人前哭,因為會有人疼,有人幫,有人給你糖。

人到中年再摔倒,周圍已沒有可以幫你的人,許多人只會看你笑話。這時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年紀越大,越沒有人會原諒你的“窮”。

許多時候,唯有你存下來的錢,才能切切實實讓你活得體面。

3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即便是行業巨頭也無法倖免於難。

2月9日,娛樂業龍頭K歌之王發佈的《總經理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登上熱搜。

信中透露,因為疫情影響,公司財務承受巨大壓力,於是決定與全體員工200多人解除勞動合同。


足踏星


說實話這次疫情並不能使年輕人警醒,因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通訊、交通、郵寄各方面都很發達,錢花沒了,可以在親人朋友借。一個微信都能解決的問題,會難住他們嗎?不象我們老一輩,自己都吃不飽,哪裡來的錢借給別人?就是想借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現在不管怎樣,吃飽飯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少享受一些,沒有太困難的事,不象老一輩吃不飽穿不暖,忍飢挨餓受凍,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應,那種鑽心的痛苦年輕人是體驗不到的。特別是孩子多的家庭,孩子餓的皮包骨,連棵野菜也吃不到的時候,那種痛苦是徹心透骨哇!現在的年輕人是不會再經歷過去的時光了,也希望子孫萬代不在遭那樣的罪了。所以經歷過那個年代的老人都是省吃儉用節約度日,家裡板櫃大桶等能裝糧食的傢俱都是裝的滿滿的,以備不時之需。直到九十和零零年代看社會條件穩定了才放開點手腳,捨得花錢,但一定是有備用的錢以備不時之需的。也不會忘記教育下一代,警醒下一代,家有餘糧心不慌這個祖訓,正所謂沒有運慮必有近憂。希望年輕人也能記得這個祖訓,這是前輩人用生命獲得的總結啊。


漫步人生83525


家有餘糧,災年不慌,這是古訓,也是過來人的至理名言。如果不是疫情,“今朝有酒今朝醉”大有人在,但疫情捆綁住了手腳,一些沒有固定收入的人開始生活緊迫,才知道了儲蓄的重要性。我們不提倡過度節儉、過分吝嗇,像葛朗臺一樣去生存,但也不能驕奢淫逸、坐吃山空。

年輕人朝氣蓬勃,富有進取精神,是未來、是希望、是嚮往,能掙能花,無可厚非,但寅吃卯糧,過度消費,不利於有計劃地發展,一旦有特殊情況,就會抓瞎。比如這次疫情,就打亂了許多人的規劃,幸好政府想的周全,應對得體,既對創業青年搞稅収減負,又對貸款戶進行利率優惠,延遲還款等等,想方設法幫助大家渡過難關,這才使大夥有了喘息機會,能重新開始。

行百里半五十,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經過這次疫情的洗禮,我們年輕人要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既要花的爽快,也要掙的豐沛,更要細水長流,使好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