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蔓延,石油暴跌,股市熔斷,丁蟹效應是否會傳到樓市?

quwulc


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件,美國股神巴菲特震驚了,股市熔斷機制設置以來,只經歷過一次,而今,一個星期之內經歷三次。股市的驚濤核浪將超過2008金融風暴。傾巢之下豈有完卵。隆隆海嘯已經轟鳴,摧枯拉朽,世界資本主義的大廈🏢要倒塌,世界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要滅亡,這是大自然的語言,這是宇宙的行動方式。





老張觀世界o


丁蟹效應(又稱“秋官效應”)是股票市場的一個奇特現象,指的是從鄭少秋於1992年在《大時代》中飾演丁蟹開始,凡是播出由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電影等,恆生指數或A股均有不同程度下跌,股民損失慘重的現象。

所以,丁蟹效應和全球疫情蔓延,石油暴跌,股市熔斷,以及樓市有什麼關係?

根本沒有關係!

甚至連丁蟹效應也只是一種所謂的“主觀情緒”而已。

我們要知道,全球疫情蔓延,石油暴跌,股市熔斷,都是目前一系列的連鎖效應,並不是所謂的丁蟹效應!

正因為全球經濟正在處於一個向下的週期,金融市場的估值過高。

這個時候,又恰好出現了一個“原油價格戰”、以及疫情爆發的雙重黑天鵝,才會導致金融市場大跌,恐慌情緒升級。

不過從現在的情況來看,許多國家已經開啟了一個救市的行為,以及積極採取行動對抗疫情,相信沒人願意看到情況進一步惡化,也沒人希望金融危機的爆發。

如果救市措施有效,那麼不會殃及到房地產。

但!如果救市無效,全球進入了金融危機時期,那麼房地產自然也會下跌!這就是所謂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而對於此次的情況來看,是一場“內憂+外患”所導致的局面,和所謂的“丁蟹效應”沒什麼關係。

鄭少秋表示這個鍋我不背!!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如果你覺得這篇回答對你有幫助,請記得點贊支持哦。


琅琊榜首張大仙


首先要確認下,你指的是全球樓市,還是中國樓市。


我覺得應該問的是中國樓市。那你完全不用擔心,樓市一點問題沒有。


全球疫情蔓延,石油暴跌,股市熔斷。我們A股表現如何?完全沒怎麼跌,全世界最堅挺的市場。


在中國,股市都沒崩,樓市更不會有一點影響。而且,現在全球疫情蔓延,但中國已基本控制,全力恢復生產,資本最佳避險區域,你覺得中國樓市還有問題嗎?


另外最核心的:中國樓市不能有問題。


中國、美國、歐洲,三大超級經濟體的軟肋是不一樣的。


歐洲民眾大部分金融資產在債券;

美國人民56%的儲蓄在股市;

中國人民大部分資產是房子;


所以攻擊歐洲就攻擊它的債券市場,美國則是股市,中國是樓市。一碰必炸,政府會想盡辦法救。以我們的國力、經濟實力、政府能力,加上國家已經非常重視這個問題,所以調控不會放鬆,穩定不會放鬆,樓市不會有大起大落的情況。


銀獅Silverlion


全球疫情蔓延,石油暴跌,股市熔斷,確實讓很多人對未來樓市行情產生了擔擾,特別是在前兩個月裡有大量數據表明樓市已經出現下滑。但實際上在我看來,中國樓市絕對不會出現大幅度下跌,因為政策會一直努力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數據顯示截止目前為止,全國已經有將近60個城市出臺“救市”政策,那麼就算其他行業出現下滑,樓市也不會有多大下跌。雖然所有人都知道中國的房價已經明顯超出一般具名承受能力,大家也都希望房價能早點出現下跌,但卻沒人希望房價在短期內出現大幅度下跌,否則會出現一系列社會問題。



勿名無聲


目前來看,對中國樓市影響不大。中國是最大石油進口國,70%的石油依賴於進口。石油價格下跌將有助於國內企業生產成本下降,利潤空間上升。樓市價格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土地價格。而國內土地供給是由政府統一決定。根據供求關係,需求不變的情況下,當供給減少,價格就會上升,反之供給增加,價格就會下降。也就是說政府完全有能力調整土地供給數量而影響樓市價格。樓市價格下跌,對任何人而言都是最壞的結果。下跌之後,居民財富減少,企業無法清償貸款,銀行壞賬資金上升,政府財政收入下降……更嚴重的情況就是,居民斷供貸款,企業倒閉,銀行破產,那麼這就社會動盪啦。所以,疫情、石油和股市下跌,對房價的影響較低。

中國樓市有其自身的運行特點。從需求端看,中國居民對住房有著執著的居住和投資需求。這源於整個社會的消費觀念——居者有其屋,千百年來形成的社會習俗很難改變。另外從投資渠道看,目前國內的投資渠道有限,可投資的金融產品較少,大量資金沒有更好的投資去向只能進入樓市。從供給角度而言則是政府掌握了樓市的重要根基——土地。因此從整體而言,需求端剛硬不易改變,供給側可調可控,所以至於價格是跌是漲還要看政府的綜合考量。


金融與經濟


全球防控,石油暴跌,金融熔斷,房地產泡沫,全球經濟將受到重大影響,地球人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美聯儲大動作息為零全球經濟下滑,顯示美元地位在世界經濟中的影響度,但逐漸美元會失寵而人民幣替代,又趕上幾個大國總統連縣長都沒有當過,不守信用沒有擔當,我國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大國擔當,中國式疫情防控指導全球,捐物世界人民,中國經濟穩中求進,已為第二大經濟體,一帶一路引領全球致富奔小康。我國的阿里巴巴全球信賴,我們的軍事裝備領先地位不容置疑,我國北斗精確度高而清晰被世界公認。一句世界經濟一日千里,發展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會迎刃而解。


孟軍醫工作室


說真話、講實話、不廢話、沒套話,讓我們今天說一點大家都能夠聽得懂的人話,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社長。

所謂丁蟹效應,就是我們看的電視連續劇大時代中飾演丁蟹的主演鄭少秋,在電視劇播出之後,凡事跟鄭少秋有關係的電視劇電影,只要播出恆生指數或者A股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導致散戶投資者虧損慘重。

由此丁蟹效應產生,也是散戶投資者判斷股市的一種語言,屬於股票投資過程當中的一種特殊現象,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財經理論客觀的論證。

全球市場

雖然2020年3月13日,全球股市開始反彈,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股市禁止做空,技術調整之後的反彈,能否繼續持續還要看後市的走勢。

以道瓊斯指數為主的股票下跌幅度高達30%,此時的石油價格出現了暴跌,道瓊斯指數一週之內兩次熔斷,連規避風險的黃金也開始了下跌。

股市的暴跌無疑給投資者造成了短暫的恐慌,到底股市的下跌所謂的丁蟹效應能否傳導到樓市,我相信每一個人心知肚明,只是不願意挑明。

當前樓市

目前的樓市其實跟當前的全球股市是一樣的道理,哪怕是各國央行降息或者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房地產行業從業人員和相關專家總是會誤導投資者進行房地產的投資。

告訴他們一旦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樓市回暖,這種現象在過去房價上漲的過程當中也許是有用的,但在當前房價下跌的過程當中是根本沒有任何作用的。

丁蟹效應很明顯在樓市市場開始傳播,引起這種傳播的最主要原因是,2020年2月份恆大地產75折銷售房價,從線下轉移到線上銷售沒開始。

一時之間讓房地產中介,房地產投機客,手中持有多套房子的房東一時之間分不清東南西北,當然所謂樓市的專家總是希望樓市上漲,哪怕是長到天上他們都願意看到。

卻不知道專家早已經將1990年日本樓市泡沫破裂忘記在腦後,所謂的專家成了磚家。

綜合來看:丁蟹效應早已傳到市樓市,2019年中旬開始就已經非常明顯了,聰明的投資者早已經降價拋售手中房產,剛性需求的早已經選擇觀望離場,所以才有很大降價激活剛性觀望投資者的需求。

宏觀調控政策“房租不成”,房地產行業2020年去庫存化依然壓力重重。


社長財經


這些疊加因素的影響,應該是會傳導到房地產領域的。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特別是現在已經呈現出全球蔓延,全球流行的趨勢。更致命的是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在面對疫情防控的問題上,思維混亂,措施不力,醫療資源嚴重匱乏等一系列問題,可能會造成疫情大流行。比如說,瑞典就直接放棄了對疫情的監測和通報機制。

特別是近幾天,因為國際油價問題引發的股市暴跌行情,極大的造成了全球資本市場的動盪。尤其是,美歐股市在短短几天的時間,就觸發了3次熔斷機制。可以說是,極大打擊了市場信心。

縱觀國內市場,特別是房地產市場,可以說是隨著疫情的突發,瞬間進入冰凍。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1月份至今,全國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額同比2019年下降達88%。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份,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同比下降57.6%,成交價環比下跌8.6%,同比下跌9.7%。

另外,2020年是房地產企業債務集中償付期,房地產企業違約的風險是大概率事件。同是,持續的調控政策,過高的空置率,透支的購買力,特別是近期海南省取消了預售制度等等因素,應該都會進一步促使房價下跌。





建言建語


你好,我的答案是不會,原因如下:

1.這次的股市暴跌 油價暴跌基本是是因為新冠疫情帶來的全球恐慌,並不是金融危機或經濟危機,當然今年所有經濟體都會受影響,但是經濟基本面並未遭到本質破壞。

2.具體到中國,可能性更加小,當然今年房價因為疫情大家不能出門會,另外上半年收入減少,開發商有積壓肯定有所波動,預計下半年之後會迅速穩定下來。

3.中國的房地產行業還是支柱產業,而且不是完全市場化的。另外城市化還遠遠沒結束,地方政府對房地產各項稅收的依賴也將長期存在,不允許大幅降價。

4.房子不動產屬性決定房市和股市 油價也有非常大的區別。


瀟湘夜雨2025


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樓市。

關於疫情的種種,我就不多說了,這些天我相信大家打開公眾號刷屏的都是和疫情相關的信息和文章。

看的已經夠多的了。

咱們還是來聊聊樓市,聊聊在疫情影響下的樓市,未來可能的走向。

首先現在不需要去看某一個城市的房價走勢了。

因為樓市已經在疫情的影響下,基本被凍結,交易量趨近於0.

1

這個時候價格開始失真,失去價格信號的市場已經無法反應出真實的樓市走向。


當然其實也沒有走向,因為買賣雙方都跟家裡宅著呢。

樓市一直以來,都是受到諸如土地,人口,政策等等客觀因素存在,而影響其走勢。


疫情這種不可抗因素的出現,會對2020年的樓市產生怎麼樣具體的影響我們還不得而知。

但17年前類似的情況,也許可以給我一點啟示。

2

讓我們把時間退回到2003年的非典時期。

以北京為例,非典時期的確對樓市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2003非典疫情爆發後的4月和5月,北京正處於快速上漲的房地產投資增幅,直接下降到8%和12.6%。

在這之前的1999年-2002年,北京房地產開發平均增幅為28%。

即便到了2003年的第一季度,增幅也保持在20.2%。


和房地產投資增幅一起大量下降的還有商品房的銷售量。

2003年4月份,北京商品房預售為5204套,預售面積為66.2萬平米。


到了5月份,北京商品房預售套數增加到了6346套,預售面積上升到了74.4萬平米。

雖然略有增加,但是和2003年第一季度的月均銷售商品房9044套,面積101.4萬平米相比,還差的很遠。

簡單說,非典疫情的出現,讓2003年的北京4月和5月的商品房預售平均減少了3296套,減幅高達36%。


同樣也讓全國樓市的開發速度和銷售量都出現了大幅度的降低。

如果沒有後來8月份的一次超級紅利,2003年走出非典的樓市,只能靠著自身的修復能力,慢慢恢復正常。
因為8月份超級紅利的存在,非典疫情的出現,對2003年的樓市來說,只能算作一個小小的波動。

非典疫情過後,樓市開始進入自我修復階段,所有人都認為樓市慢慢的正在恢復正常,但是誰也沒想到8月31號的一份文件,徹底催化了這個過程,並且改變了中國樓市的進程。

8月31號,國務院下發了《國務院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這也就是廣為人知的18號文件。

18號文件的第一條就是:“房地產業關聯度高,帶動力強,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18號文件的出現,讓非典的影響徹底消失,也讓樓市從2003年8月31號開始,駛入了一個新的快車道。

17年後的2020年,我們再次遇到新的疫情,樓市面臨著同樣被冰凍和減速的風險。

唯一不同的是,這次不可能再有17年前那種類似18號文件的大紅利出現。

這次的樓市只有等待疫情結束,然後進入自我修復過程,最後市場逐漸恢復正常。

3

因為抗擊疫情的需要,人們開始不再外出,幾乎所有行業全部受到影響,當然也包括樓市。

有人說現在現在不同於2003年,2003年我們的網絡還不發達,而現在的網上購房完全可行,基本可以忽略疫情的影響。


的確,目前我們的網絡環境更加成熟,但是疫情期間如果指望網上購房可以代替線下,就和指望雙11賣房能讓房價下降一樣可笑。

2009年雙11期間,各路電商推出形形色色的網上售房活動。


蘇寧,京東,阿里拍賣,全部成為房企的合作伙伴,為其在網上開闢售房的第二戰場。

每家電商的賣房噱頭都玩的不小。


首先是碧桂園和蘇寧的合作,在重慶全城推出了40多個項目號稱全部為特價房源,並且還支持分期首付,商鋪更能打5折。

其次是恆大和蘇寧的合作,恆大在蘇寧易購平臺投放了1111套特價房源,單套房源最高優惠據說過百萬。


然後在京東上,融創開設了自己的旗艦店,雙11期間花111元就可以參加京東購房補貼,最高補貼高達190萬。

最後富力,中南,綠地,泰禾,融創,萬達,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大牌房企,則利用阿里拍賣平臺的巨大流量,開始嘗試新房的線上交易。


整個雙11網上賣房,可以說聲勢是浩大的,結果卻是慘淡的。
大量房源被人爆料根本無法購買,線上所謂的特價房並不支持支定金,只能通過電話溝通,最後還是要線下交易。


最終雙11網上賣房,就像一場鬧劇,甚至最後房企都不願意公開雙11期間網上成交的數量。

房產和其他產品不同,房產是絕對的非標準化產品。


地段,戶型,面積,裝修材質,房間朝向,車位,小區環境,物業管理,交通配套,這全部的一切在線下的售樓部都還不一定能瞭解清楚,何況線上的幾張圖片?幾段視頻?

所以網上賣房沒戲,2020年樓市的這次小陽春真的要推遲了。


但是注意,推遲的只是時間,樓市潛在的需求並不會因為時間的推遲而消散。

小陽春並沒有消失,只是被暫時無法抗拒的疫情強行壓制了下去。


4

1月25號,成都房地產協會發布《關於全力配合做好我市房地產開發行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全市房企一律停止開放售樓部。


1月27號,杭州主城區,包括蕭山,臨安等各區已經要求樓盤暫停營業,而餘杭區更是要求中介門店也全部停止營業。

同一天,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全市住房保障系統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的通知》要求房企暫停新樓盤的開盤促銷和搖號等群眾性聚集活動。


這三個城市只是因為疫情對當地樓市採取非常措施的極少一部分。


全國剩餘的城市,基本上或多或少都對當地樓市採取了相應措施。

回顧2019年接近尾聲的時候,各地樓市開始陸續進行尺度不同的放鬆動作。

降低落戶門檻,加大公積金額度,減少限購政策的社保繳納時間等等。


而央行也是以8000億的全面降準給2020年開年的樓市,做足了想象空間。

房企更是從拿地細節上展現出對2020年及未來樓市的信心。

2019年全國300城市土地出讓金合計50294億元,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2018年的41773億元。

在各種客觀條件充足的情況下,本該準時到來的小陽春,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徹底偃旗息鼓。


有人前兩天在公眾號後臺給我發私信說,樓市這次真的要危險了。


私信中沒說危險的原因,當然我知道他指的是疫情。

在這裡我可以負責的再重複一次,疫情只會讓需求推後,並不會讓需求消失。


樓市只會在一段時間內受到影響,長期的走勢不會受到疫情的改變。

即使沒有類似於2003年18號文件的紅利存在,2020疫情結束後,樓市同樣會進入自我修復階段。

一旦修復開始,前期因為疫情而被壓制的需求,就會開始集中陸續釋放。
我相信在一線醫護人員的努力下,在眾多院士的參與下,疫情的結束只是時間問題。


5

疫情結束之時,就是樓市開始修復之日,這個時候很有可能會出現幾種情況。


第一,去年年底開始的放鬆政策,會繼續在疫情結束後出現在各地樓市,力度甚至會更強。


疫情結束後的樓市,需要一定程度的刺激,雖然沒有2003那種重磅級的紅利出現,但各地的放鬆政策,還是會對當地樓市的修復起到加速作用。

尤其是今年各地基建工程大量陸續上馬,而很多地方上又開始減少財政預算的情況下,因為樓市而帶動的土地市場,就成為了緩解地方財政壓力的一個重要來源。


所以樓市的恢復,必然會伴隨著地方上利好政策的出臺。

第二,未來隨著疫情的退散,壓制的需求開始陸續釋放,樓市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彈,但是力度絕對不大。


更多表現為是交易量開始以較快的速度上漲。

這一點和有沒有小陽春沒關係,即使不存在小陽春,因為疫情造成正常樓市的需求被壓制,一樣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彈,區別只是反彈程度的大小而已。

第三,2020年1月20號的LPR按兵不動,保持了和12月同樣的利率水準。

接下來的LPR的降低可能在疫情結束或者接近結束的時候出現。


疫情的出現讓整個經濟環境短期內受到了衝擊。

這其中不僅包括了房地產類的實體經濟,網絡經濟體也同樣包含在內。


電商平臺的物流問題,旅遊平臺大量退款問題。

可以說疫情之下,所有行業無一倖免的都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衝擊。


根據今年貨幣政策的主基調來看,穩健是第一位,其次就是要繼續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在本來就打算繼續降低融資成本,而後又遇到疫情突然出現從而衝擊經濟的情況下。


可以預計,大概率在疫情結束後,降低融資成本的政策會以較快的速度出現。

畢竟已經已經讓經濟增速遭遇阻力,更多的中小企業也因為無法按時復工,造成資金鍊緊繃。


工資,房租,貸款利息,等待交貨的訂單,這一切都對大量中小企業造成了巨大的資金週轉壓力。

所以一旦疫情結束,可能出現的宏觀經濟方面的政策,首當其衝的就是1年期LPR和5年期LPR的利率降低。


1年期LPR降低,讓中小企業有了更低的融資成本,加快企業恢復產能,緩解資金壓力。

而其中5年期的LPR利率降低,也就是房貸利率的下降,則會對樓市的修復起到關鍵性的加速作用。


6

以上三點,就是我對疫情後樓市可能發展方向的一些判斷和理解。

房地產的體量是龐大的,疫情只會造成暫時的衝擊,但是樓市的走向不會因此改變。


不要因為一場疫情對樓市失去信心,同樣不要對疫情結束後樓市的反彈存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壓制的需求會把疫情造成的樓市空擋緩慢燙平。


我們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的等待。

等待疫情的結束,等待樓市的重新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