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31歲稱帝:哪是靠什麼運氣,都是步步倒逼

劉秀31歲稱帝:哪是靠什麼運氣,都是步步倒逼

首發:文化影響力


很多人知道劉秀,是從“王莽攆劉秀”開始的。

被王莽軍隊攆得團團轉的劉秀,總是能逢凶化吉,蜘蛛救他,蚯蚓救他,鹿救他,山救他,河救他,大雪封住橋洞救他,他想喝水時井也會傾倒……

王莽的軍隊永遠追殺不了劉秀,這個程序是固定的。

故事都是用來娛樂的,充當茶餘飯後談資的。現實中劉秀的經歷,沒那麼逗趣。

劉秀28歲南陽起兵,31歲河北稱帝。似乎是命中註定,似乎是天選之人。

誰受苦誰知道。劉秀的成功,不是什麼命中註定,都是步步緊逼,九死一生。被追殺、被圍困、被通緝,哪次不是狼狽不堪?

01 小長安之戰的窘迫。

劉縯劉秀兄弟,在南陽起兵,一個威望高,一個形象佳,品牌的力量強大,一下子武裝了七八千人。

這七八千人,是“兄弟連+親友團”。稱兄道弟的有,沾親帶故的有。玩命的事兒,自己人要先上,做個表率。

他們浩浩蕩蕩的隊伍,在南陽郡境內,攻下了湖陽縣、新野縣、棘陽縣,勢如破竹。

劉秀31歲稱帝:哪是靠什麼運氣,都是步步倒逼

在南陽城南的小長安,他們的部隊,遇到了南陽郡守甄阜和都尉梁丘賜的大軍,這可是養之有素的正規部隊。

打仗不是俠客比武,也不是下象棋。剛武裝起來的漢軍,在小長安之戰中,一敗塗地,慘無可慘。

這一戰,漢軍幾乎全軍覆沒,僅劉氏宗親就戰死了幾十人。

劉秀在逃難中,和妹妹劉伯姬共騎一匹馬。途中遇到二姐劉元,還有劉元的三個女兒,劉秀想救她們母女離去。劉元搖著手說:“你們快走吧,再不走,都要死在這兒了!”

就這樣,眼睜睜的,劉元母女被追上來的王莽的軍隊殺害了。

劉秀31歲稱帝:哪是靠什麼運氣,都是步步倒逼

劉秀被王莽軍追得無處可逃,這一系列經歷,演繹成了“王莽攆劉秀 ”的故事。

為有犧牲多壯志。強者終究是強者。大敗後的劉縯劉秀兄弟,聯合綠林軍,在兩個月後,擊敗並斬殺甄阜、梁丘賜,報了小長安之仇。

02 昆陽之戰的九死一生。

報了小長安之仇後,劉縯率軍佔領了南陽城。

此時的劉玄也稱帝了,以南陽為都城,建立了更始政權。劉縯被封為大司徒,劉秀被封為太常偏將軍。

接著,劉秀也被派去“北伐”了。

好鋼用在刀刃上,劉秀也不負重託。他從南陽一路向北,連續攻下昆陽、定陵、郾等地,斬獲很多。

劉秀的北伐,讓王莽更坐不住了。他動員百萬大軍,直逼南陽而來,“旌旗輜重,千里不絕”,陣勢非常嚇人。

憑藉人數眾多,莽軍就想貓玩老鼠。

王莽軍的統帥是大司徒王尋和大司空王邑,他們先頭部隊在兩三天時間內,就把漢軍所在的昆陽城團團圍住。為了炫耀威力,他們把昆陽包圍十多層,設置了一百多座軍營,旌旗遍野,鑼鼓之聲於數十里之外都可以聽到。

莽軍挖地道,使用衝車和棚車猛攻昆陽城,集中了所有的機弩向城內狂射,箭矢像雨水一樣傾洩。城中的軍民不能外出行動,連出門打水也要頭頂門板,以防中箭。

劉秀31歲稱帝:哪是靠什麼運氣,都是步步倒逼

昆陽城內的漢軍,才有一萬多人。當時的漢軍首領王鳳想投降,莽軍首領王邑 卻說“不準投降,只能被活捉”。

王邑還放出狠話說:“攻下昆陽,才能顯示我們的威風!殺盡城中的軍民,踏著他們的鮮血,前歌後舞前進,這才痛快!”

置於死地而後生,羚羊總要逃脫獅子。昆陽城內總是要想辦法的。

關鍵時候還需要關鍵人物。劉秀自告奮勇,帶領十三騎殺出重圍,到郾、定陵兩城去搬救兵。

郾、定陵兩地軍隊一聽說昆陽的情況,貪戀既得財物,嚇得不敢去救援。劉秀說:“現在去救援昆陽,能得到千萬倍的財物,功不可沒;要是不去,被各個擊破,性命不保。”以理服人,很重要。

劉秀帶著數千援兵殺回昆陽,與城中的守軍內外夾擊莽軍。為了鼓舞士氣,劉秀假傳漢軍主力已經前來救援昆陽。

劉秀31歲稱帝:哪是靠什麼運氣,都是步步倒逼

劉秀挑選勇士,猛攻莽軍中堅力量,斬殺了主帥王尋,破壞了敵軍

的指揮系統,一下子動搖了敵軍。兵敗如山倒,莽軍在被不斷打擊中,最終被全線崩潰。

昆陽之戰,漢軍以少勝多,繳獲的輜重裝備堆積如山,連續搬運一個月也沒搬完。

昆陽之戰,使劉秀一戰成名,更使王莽的統治迅速崩潰瓦解。

03 平定河北時期的狼狽。

昆陽之戰,更始政權算是緩了一口氣,暫時站穩了腳跟。

當時,南方地區流傳著一首童謠:“諧不諧,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意思是說,更始政權能否坐穩天下,關鍵看和赤眉軍的關係,還要看河北的控制權。

劉秀31歲稱帝:哪是靠什麼運氣,都是步步倒逼

赤眉軍首領樊崇投降更始政權後,只剩下河北的問題了。讓誰去平定河北呢?

有人推薦劉秀,畢竟劉秀是昆陽之戰的戰神,有勇有謀,不二人選。但是,更始帝在幾個月前謀殺了劉秀的大哥劉縯,怕劉秀懷有二心。

更始帝遲疑不決,卻沒有得力人選。在劉秀的周旋下,更始帝才讓他“行大司馬事,持節北渡河,鎮慰州郡”。

對劉秀來說,有機會離開殺兄仇人,那是夢寐以求的事情。

前往河北的劉秀,身邊只有馮異、銚期、堅鐔、祭遵、臧宮、王霸等幾位干將。到了河北後,南陽老家的鄧禹、賈復、陳俊又前來投奔,使劉秀的力量有所加強。

劉秀,從更始帝的牢籠中逃脫了。但河北也不是什麼溫馨港灣,而是一個魑魅魍魎的世界。叢生的險惡,正撲面而來。

劉秀到河北後,有個叫趙林的人,詐稱王郎是漢成帝的兒子劉子輿,擁立王郎為皇帝,建都邯鄲。

這個“邯鄲政權”,打著復興漢室的旗號,很快就得到了河北地主豪強的響應。他們還派遣使者,勸降了很多郡國。原來歸順劉秀的郡國,現在又反水了。

這樣一來,劉秀的招討工作就難上加難了。王郎還下發文書,懸賞捉拿劉秀。劉秀這位招討使,瞬間又變成了通緝犯。

在河北,一幕“王郎攆劉秀”的故事徐徐上演。

劉秀一杆子人逃亡到饒陽縣時,都餓得飢腸轆轆,於是進了一家傳舍,詐稱是邯鄲使者,想討頓飯吃。劉秀和下屬餓壞了,爭搶食物,吃相難看,被小吏懷疑是冒牌使者。狡黠的小吏擊鼓數十下,謊稱邯鄲將軍來了。劉秀的下屬們聽後嚇壞了,想要起身逃跑。情急之下,劉秀從容坐下說:“請邯鄲將軍進來。”過了很久,劉秀才離開。傳舍中有人叫守城門者攔住劉秀,守門的長官說:“天下大局還沒穩定,我會阻攔一個有德行的人嗎?”於是放劉秀離開了。

在嚴寒的冬天裡,劉秀和屬下感到飢餓疲勞,馮異急忙煮好豆粥供應。第二天,劉秀對諸將說:“昨天的豆粥,又解餓又禦寒。”後來,又遇到了大風雨,劉秀率領隨從到道旁空舍中避雨,馮異又親自煮麥飯為之充飢。這麥飯,大概就是後來說的“麥仁湯”吧?

劉秀軍隊被王郎軍隊追到了滹沱河邊,沒有船,無法渡過。情勢緊急,驟然降溫,雨雪交加,河面居然結冰了,將士們紛紛踏冰過河。王朗追兵到來的時候,冰面卻又裂開了。

劉秀不知所往的時候,冒出一個白衣老翁,指引劉秀去信都郡。信都太守任光,是劉秀的南陽老鄉,他及時向劉秀伸出援助之手,使劉秀在信都擁有了立足之地。

劉秀便在信都徵召士兵,得到4千人,接著他攻破了附近郡縣。附近的官吏和豪傑知道劉秀身份,邳彤、劉植、耿純等紛紛歸附劉秀,使劉秀隊伍迅速達到數萬人。

劉秀的另一個南陽老鄉吳漢,成功說服自己的長官、老鄉、漁陽太守彭寵,選擇支持劉秀。上谷太守耿況在兒子耿弇的勸說下,也決定支持劉秀。這兩個郡,擁有天下最精銳的騎兵,那簡直就是機械化部隊。他們南下後與劉秀會師,開始吊打王郎!

劉秀還迎娶了真定王劉揚的外甥女郭聖通,得到了真定王的支持。

劉秀31歲稱帝:哪是靠什麼運氣,都是步步倒逼

形勢逆轉了,反攻開始了。劉秀髮檄文討伐邯鄲王郎,各郡縣紛紛響應,更始帝也派兵攻打王郎,最終攻破邯鄲,殺了王郎。

更始帝見劉秀在河北已成氣候,就派人加封他為蕭王,命令收兵,回朝。劉秀才不傻,河北才是他的福地,更始政權和那個小心眼皇帝算個屁。他要與群雄爭霸天下。

在河北,劉秀還收編了銅馬、赤眉幾十萬大軍。河北已經是劉秀的河北。

終於,劉秀在河北鄗縣登基稱帝。此後經年,劉秀以河北為基地,逐漸平定群雄, 一統天下,中興了漢室。

劉秀31歲稱帝:哪是靠什麼運氣,都是步步倒逼

“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哪是什麼天選之人,哪是什麼命中註定?起兵3年的劉秀、31歲稱帝 的劉秀,哪是靠什麼運氣,都是步步倒逼,九死一生,竟成大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