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 頡 廟 碑

《倉頡廟碑》,尖首有碑穿,碑高147釐米,寬79釐米,厚17釐米。四面刻字,碑陽24行,行字數最多者27字;碑陰二欄,每欄24行;左側三欄,每欄4行至6行不等;右側四欄,每欄6行。多數字跡剝蝕不清,僅存200多字。立於東漢延熹五年(162),隸書,無書者姓名。有東漢熹平六年(177)題字及北宋呂大忠、喬嶽題記等。《金石萃編》《西安碑林全集》有著錄。原立於陝西省白水縣史官村倉頡廟內,1975年移入西安碑林博物館。   此碑是白水縣令孫羨奉劉明府之命為頌揚倉頡而立的。倉頡相傳為黃帝的史官,是漢字的創造者。   《倉頡廟碑》書法藝術:   第一,用筆豐富多變。用筆方圓兼備,有方有圓,有起有伏,抑揚頓挫。   第二,結體舒展灑脫,活潑暢達。有《曹全碑》《華山碑》的點畫結構特點。   第三,氣息秀逸古雅,朴茂莊嚴。古穆莊重的筆畫中,有漢隸的樸素之美,平直的橫畫中帶有微妙的弧度,顯示出豐富的節奏感。飄逸中不失厚重,古樸中不失雅緻,是漢隸高古作品中的重要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