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中国商业片的运营模式


还原真实历史事件,2018 5.14,重庆飞往拉萨 四川航空3U8633在青藏高原万米高空中飞机副驾风挡玻璃爆裂脱落,机舱遭遇强风,低温,失压,缺氧多重危险,以刘传健为代表的机组人员经受重重考验,把119名乘客带回地面,创造了中国民航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中国机长》-中国商业片的运营模式


由张涵予饰演的机长刘传健在危难关头凭借多年的航行经历和个人坚毅大胆的抉择扭转危机,为所有机上人员赢得一次生还的机会,也因此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冠上英雄的名称。对于英雄,我们一贯是要弘扬的,弘扬事迹,歌颂品质,这是新时代应倡导和铭记的。为此,香港导演刘伟强拍摄了这部赞扬英雄的影片,献礼新中国成立七十华诞。

《中国机长》-中国商业片的运营模式


影片一经上映就赢得了十几亿的票房,初心是好的,效果也自然不差。然而,我们在欢庆丰收的喜悦时,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这部影片的目的是否契合时代的号角?本来是用来纪实致敬却活脱脱变成了一部商业片?

《中国机长》-中国商业片的运营模式


当飞机在经历了那么多的危险停稳后机长拿起来传呼机向客舱讲话,所有机长的责任与担当在那一刻得到了彰显。那个在飞机上最能挑刺的人甚至看不起空姐认为她们就是个端茶送水的服务员的乘客在经历生死考验后却发自肺腑地对机组人员接连称谢,强烈要求见机长,这种由态度转变所显现出的人性真实确实让人动容。一首《我爱祖国的蓝天》配合人们劫后余生渴望平安幸福的心情,使电影的的主题在末尾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让观众也看的欣慰看得释然。


然而中国机长的欠缺也是非常明显的。无关紧要的事件零散拼凑,碎片化。

《中国机长》-中国商业片的运营模式


例如像杜江饰演的副机长,也许是导演给予的发挥空间有限,也许是影片经过了艺术化的处理,也或许是导演刻意用来调节气氛的安排。总之从头到尾我只看到一个不大严肃的机长形象,人物说出的话也基本不离调笑逗趣。尤其是在有妻子的情况下去搭讪头等舱的美女,抛开人物的原型是否如此,这样的情节也似乎不太符合献给新中国七十华诞的主旋律。

《中国机长》-中国商业片的运营模式


由欧豪扮演的第二副机长想要赢得张天爱扮演的空姐黄佳的芳心,先是言语上的挑逗,后来在餐桌上更是用行动表现爱意,后来在影片结束时经历了一系列事情后黄佳对于他的表现给予了肯定。一个完整的爱情故事没什么问题。那么,这个故事放在这里是想要表达些什么?我们试着考虑一下,作为一部赞颂英雄的影片夹杂了这么些与主题无关紧要甚至不严肃的成分,难免会降低观众对于影片的敬畏感。

《中国机长》-中国商业片的运营模式


倘若影片表现的是一些不正面的,与主题相背离的内容,只是为了迎合世俗大众的感官享受,让观众看了云里雾里,莫名其妙。从而误导观众,曲解了导演原本想要表现的东西,作品也因为这样的随意穿插而丧失了它的崇高,从而沦为了一部以谋取利润为目的的商业片,我觉得这不是一部好的影片应该展现出来的东西。

《中国机长》-中国商业片的运营模式


被称为经典中的经典的《泰坦尼克号》,几乎每一个真实场景都在为了一个主题而存在,那就是爱情的永恒。也正是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成就了这部影片的伟大。《釜山行》也是这样,在面对生死存亡时,所有的场景情节都是在为了凸显人性的温暖而服务。

《中国机长》-中国商业片的运营模式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艺术也绝不是用一些零散事件拼凑完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合情合理,方为影片不可或缺的价值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