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暮之年的愛情:你若安好,我便無恙

自古以來,我們國人就對房子情有獨鍾,有房才有家的觀念根深蒂固。一千多年前,詩聖杜甫大聲疾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時至今日,房子仍然是人們生活中談論最多的話題。


垂暮之年的愛情:你若安好,我便無恙

最近,我每天都在追《安家》,一直思考一個問題:買房是為了安家,還是安放幸福?劇中徐姑姑和張乘乘,為了買房而假離婚,結果“假戲真做”;老嚴夫婦辛辛苦苦賣包子,積攢了320萬,掏空家底買了房子,結果差點流落街頭……“安家”本應該是一件大喜事,卻都帶著淚光點點,每一個“安家”的故事,都讓人感到那麼心酸。


垂暮之年的愛情:你若安好,我便無恙

同樣是一個賣房和買房的故事,宋爺爺和江奶奶讓我們看到了“安家”的更深層含義:一切都是為了愛!無兒無女的江奶奶和宋爺爺,跟兩個外甥共同擁有一棟老洋房的產權。宋爺爺知道自己的病治不好,想趕快賣掉老洋房,買一套帶電梯的房子,這樣江奶奶就不用上下樓那麼辛苦了。而江奶奶想的卻是,把老洋房賣掉,換成一大筆錢,帶著宋爺爺出國去看病。


垂暮之年的愛情:你若安好,我便無恙


垂暮之年的愛情:你若安好,我便無恙

房似錦羨慕地說:“這老兩口,一心都在為對方著想,這恩愛秀的。我一直以為愛情是屬於年輕人的,真沒想到,垂暮之年的愛情也如此讓人神往。”

遺憾的是,宋爺爺和江奶奶的心願都沒實現。宋爺爺病重住院,迫切需要“救命錢”,但兩個自私而貪婪的外甥,一直暗中阻止老洋房出售。他們想把老倆口拖死,然後平分屬於江奶奶的房產。最終,宋爺爺沒有等到這筆錢走了,而江奶奶的精神也徹底垮了,沒過幾天也追隨宋爺爺去了。


垂暮之年的愛情:你若安好,我便無恙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宋爺爺和江奶奶給我們闡釋了什麼是最好的愛情。

就像劇中房似錦說的,我們一直以為愛情是屬於年輕人的,而父輩的感情根本不叫愛情,只能叫“過日子”。我們理解不了,兩個性格迥異的人,可以執子之手白首偕老;也理解不了,吵吵鬧鬧的兩個人,嘴上說“後悔”,卻心裡都在為對方考慮。

我的父親比我的母親大10歲,他一直以為自己會先我母親而去,家裡的存款寫的都是我母親的名字。他一直很節省,就喜歡存錢。母親嗔怪他是“守財奴”,有錢也捨不得花。

我母親是毫無徵兆地突然去世的,當時我的父親喃喃自語:存的錢一點都沒用了……其實,他之所以喜歡存錢,就是不想給我們兒女增添負擔,一直在為我母親的晚年生活盤算,可是沒想到,我的母親卻比他先走一步。


垂暮之年的愛情:你若安好,我便無恙

母親健在的時候,父親精神一直很好。他經常笑著說,算命先生說過他能活到99,母親總是滿臉微笑。可是,自從母親突然走了之後,父親一下就蒼老了。一年後,他也跟母親一樣,睡覺前還好好的,早晨起床喊吃飯,卻沒有回應。走得時候很安詳,就像熟睡的人,而那一天是“七夕”,中國傳統的情人節。村子裡的人都說,父親這是要去那邊跟母親團圓了。

父親走的時候是85歲,我一直相信,如果母親還在,他真的能活到99歲。垂暮之年的愛情就是這樣吧,你若安好,我便無恙。就像我的父親母親,風風雨雨50多年,他們早已經融入彼此的生命,一個走了,另一個便沒有了撐下去的意志和動力了。


垂暮之年的愛情:你若安好,我便無恙

徐姑姑說,愛情是什麼?是奉獻自我成全對方。現代年輕人,都把房子作為結婚的前提條件,買房就是安家嗎?其實,房子和家是不能畫等號的。房子再大,如果沒有愛來駐紮,那也是冰冷的鋼筋水泥。父輩們住的都是土坯房、磚瓦房,雖簡陋而擁擠,卻充滿了家的味道。


垂暮之年的愛情:你若安好,我便無恙

房子是用來安放愛的,是為愛來遮風避雨的,而不僅僅是用來住的。或許從垂暮之年的愛情,我們更能體會到“安家”的真正內涵,因為有愛,所以才有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