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互補共戰疫病——“通治方”外加“辨證施治”“辨證施護”

新華社北京3月17日電(記者強曉玲、李勁峰)3月1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中西醫互補共戰疫病——“通治方”外加“辨證施治”“辨證施護”》的報道。

“這兩天感覺怎麼樣啊?”穿過漫長的走廊,李長輝推開病房門。

“進來第二天燒就退了。”林女士連忙從床上坐起,指著嗓子處的藥貼讓李長輝檢查,“這兩天貼了藥敷貼,咳嗽減輕,黃痰已經沒有了,只是嗓子還一陣陣發癢。”

上午9點,全副“武裝”的李長輝進入病區開始查房,這是他每天繁忙工作的開始。

從2月14日集結出發,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中醫援助醫療隊來到湖北襄陽,已經一月有餘。從當初人滿為患到如今病患陸續出院,中西醫結合療法救治新冠肺炎讓越來越多的患者受益。每天拖著笨重的防護服,在襄陽市中醫院惠民院區一圈圈巡查下來,李長輝是開心的。

這裡收治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多屬輕症,但不少患者的低熱、咳嗽、咳痰在入院前往往已經持續多日,有人甚至“扛”了一個多月。入院後經過中醫治療,未發生輕症轉重症現象。

2月29日收治的患者林女士,就屬此類病例。

在檢查了林女士舌苔、脈象後,李長輝向她解釋,“你的病在中醫講就是肺熱,除了‘通治方’,又根據你的情況增加了清肺化痰的中藥,CT結果顯示,之前的症狀已經得到緩解。”

隨後,他叮囑一旁的主管醫生安排林女士再做一次CT和核篩檢查,“如果都沒有問題,就準備出院吧”。

(小標題)“通治方”基礎上的“辨證施治”

李長輝所說的“通治方”是什麼?

“疫情暴發後,國家就頒佈了由中醫專家組制定的中醫治療方案,明確指出,這種病因表現類似的新冠肺炎患者當屬中醫疫病,在預防救治中,中醫藥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並會同專家為社區、方艙醫院、專科治療醫院開出適合的‘通治方’。”王聖治是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此次赴襄陽中醫醫療隊領隊,也是遼寧省制定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方案參與者,他說:“‘通治方’外,會為患者進行個體化‘辨證施治’,加減配藥。”

“自古以來,中醫對瘟疫傳染病的治療一直是有優勢的。”王聖治介紹,“史料記載,歷史上大約三五年就會發生一次瘟疫流行”。

《黃帝內經》曰“察色按脈,先別陰陽”,新冠肺炎當屬“寒溼疫”,是感受嗜寒溼之疫毒而發病。明代吳又可在《溫疫論》中創立“戾氣”病因學說,這次戾氣嗜寒溼,在武漢寒溼環境下集中暴發。

2003年“非典”期間,參加工作不久的王聖治就體會到“中西醫結合對‘非典’患者的治療成效”。其中,廣東省中醫院做了不少探索性的工作,後來數據顯示,中醫治療對患者愈後康復起到了積極作用。他說:“‘非典’暴發初期中醫參與度是不夠的。”

新冠疫情暴發後,根據國家頒佈的中醫藥治療方案,除內服中藥外,中醫外治法的八段錦、經絡養生操、耳穴壓籽、穴位貼敷、中藥燻蒸等被廣泛推廣,起到培補宗氣和運行氣血的功效,患者的咳嗽、咳痰、氣短症狀得以緩解。同時採用移情療法,指導患者舒緩緊張焦躁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王聖治說:“中醫治療是通過調理患者肌體的陰陽平衡,使患者增強自身抗病毒能力,當陰陽調理趨於平衡,患者自己戰勝病毒的能力就會增強,反之亦然。”

在一個月的臨床治療中,醫療隊負責的兩個病區中,中藥使用率達100%,沒有發生新冠肺炎輕症轉重症案例。王聖治說,針對同一樣本的“通治方”,以及個性化的“辨證施治”,“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是有效的”。

(小標題)中西醫結合治療釋放中醫更大優勢

“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搶救中,中醫西醫形成互補,起到了非常好的臨床療效。”在醫療隊援助病區裡,同樣有重症患者。每一次的重症專家會診,李長輝都在其中,“就像打仗,用最好最有效的武器對付敵人,不論是中醫還是西醫”。

2008年,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籌備ICU,學習中醫的李長輝成了一名重症康復醫生,一做就是12年。恰恰是這12年的臨床實踐,讓他越來越體會到,“‘中西醫結合治療’在搶救危重症患者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他說,“乾重症的大多數都是西醫醫生,但把中醫的臨床經驗運用到重症搶救治療,是中醫參與現代醫學治療的嘗試,不僅不衝突,更是互補。”

“此次新冠肺炎救治當中,中西醫結合治療發揮了更大優勢。”李長輝說,以襄陽市中醫院為例,該院80%確診患者為輕症,少部分重症。在採取中醫藥治療後,“輕症治癒率明顯,轉重症數字為零”。而重症患者除了採取中藥治療外,仍需採用高流量吸氧、無創插管、有創插管甚至ECMO救治,“當重症患者進入平穩期,中藥介入對於病情的改善,祛邪扶正,增加肌體免疫力起到積極作用”。

不久前,病區收治了一名70多歲的女性重症患者,伴有糖尿病史,入院時已上無創呼吸機,通過高流量吸氧維持。經過專家會診,中醫介入,“我們在不斷地給她調方,三到五天一個處方,患者的呼吸困難得以解除,脫離危重症,轉為普通患者。”李長輝說。

如今,在中醫治療中,西醫CT檢查使得中醫診療的“望聞問切”更加精準化,“這也是中醫診療的一種延伸,能夠幫助醫生精準辨識,準確治療”。李長輝說,“實踐證明,中西醫各取所長,結合治療,更有利於新冠肺炎患者治癒”。

(小標題)中醫療效仍需更多樣本數據說話

中醫診治講究個性化的“辨證施治”,對於護理同樣強調“辨證施護”。

“跟西醫護理相比,中醫護理除了要掌握輸液、霧化吸入等基礎護理工作,還要熟練掌握中醫特色護理法。”援助醫療隊的護師鄧莉參與過“非典”戰役,有著豐富的中醫護理經驗。

她介紹,護士們每天除了傳授健身操,一些個性化的中醫護理被引入治療。“施護”過程,對中醫護士的中醫基本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慢性病患者如何‘施護’,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怎樣‘施護’。”鄧莉說,辨證“施護”中,“不同類型疾病的護理方法不同,溼熱跟寒熱的護理又有不同”。

“中醫護士們很辛苦,跟患者在一起的時間更長。比如做一個耳穴壓籽,需要15分鐘。現在大家都穿著防護服,戴著手套,做一次耳穴僅貼膠布就需要很長時間。”鄧莉說,通過這些個性化的中醫綜合治療手段,提高患者睡眠質量,增加信心,幫助胃腸功能改善,“使由病毒導致的炎症和免疫損害得以積極恢復”。

在國家衛健委相關發佈中顯示,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以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和北京中醫醫院院長、江夏方艙醫院院長劉清泉為首的團隊,在武漢進行的102例臨床對照研究結果中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輕症患者,臨床症狀消失時間縮短2天,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縮短1.7天,平均住院天數縮短2.2天,CT影像好轉率提高22%,臨床治癒率提高33%。其中,根據前期對34個接受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患者,與18個西醫治療患者的比對情況來看,中西醫治療患者臨床症狀消失時間更短,臨床治癒率更高。

“目前,在質疑中醫療效的聲音中,更多是缺少‘有效治療的科學數據’,以及形成標準化的治療方案。”王聖治說,“這也是現代中醫治療急需解決的問題”。

“武漢方面的專家做了大量的工作,這些已拿出的患者樣本比對數據說明,在此次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患者中,普通症狀轉為重症的概率降低,並非只是一兩個案例而已。”王聖治說。

“有不少人認為中藥沒有用,其實是不懂中醫的人不會用,甚至打著中醫的幌子,在做著傷害中醫的事情。”李長輝介紹,如今,日本漢方藥出口比例已佔全球份額90%以上,其藥學理論多來自《傷寒論》等中醫藥論著。“中國做得還很不夠,民眾對於中醫藥的認識還很不夠。如果說通過這次疫情讓民眾對於中醫藥有了全新的認識,也算是中醫藥的一次機遇。”

對於患者來說,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關鍵看療效”。李長輝說,這些天看著不少患者治癒出院,除了對每一位醫生的感激之情,“更多是對中醫藥治療豎起了大拇指”。

“質疑和反對,來自不瞭解。在此次抗擊疫情的戰鬥中,中醫的責任就是治病,讓輕的病人痊癒,讓中度病人別向危重發展,減少危重病人的死亡率。”此前,劉清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中國,中醫西醫各有所長,只有互相幫助互相借鑑,才能取長補短,取得的結果也將能既大於中醫又大於西醫,共同構成中國醫學。(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