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走進一個面積達2.8萬畝的國家級溼地公園

這是一個佔地面積有近2.8萬畝的國家級溼地公園,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千(河)渭(河)交匯處,所以名叫"千渭之會國家溼地公園",地域跨鳳翔縣、陳倉區及高新區,其溼地面積佔總面積的93.2%,超2.6萬畝,範圍非常之大。

我駕車導航前往,當車駛上一段河堤路後,導航提示說已到達目的地,我一看,心馬上涼到了冰點,只見河道上水在流淌,一大片平坦的河岸上,雜草叢生,經過寒冬的摧殘,大都已枯萎,顯得很荒涼。但地面上卻長出了薄薄一層連片的綠茵,見好多人好像在上面撿什麼東西。我心想,這溼地公園大概是還在規劃中,沒建好吧。既然來了,就下去看看吧。

帶你走進一個面積達2.8萬畝的國家級溼地公園

在渭河岸摘苜蓿草的人們,這也是溼地公園的區域

我走近那些撿東西的人,一問才知道,原來地上長的是苜蓿草,他們是在採摘其嫩葉,說是拿回家用來涼拌,是一道很美味的野菜。

帶你走進一個面積達2.8萬畝的國家級溼地公園

市民釆摘的苜蓿草嫩葉

我印象中,苜蓿是牧草。查了一下,原來它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其維生素K含量之高是任何蔬菜都比不上的,而且維生素B、C等也相當豐富。具有清脾胃、利腸、下膀胱結石的功效。這麼好的東西,以前人們怎捨得用來喂家畜呢,真是的。

我問他們,千渭溼地公園就這個樣?"這裡不是公園,公園在那邊。"一個婦女向東指了一下。

倒塌,原來跑偏了,如果不問就返回去,那不白跑了一趟?這導航已害我不止一次了。

上車沿河堤往東走,經過一段幾百米還沒有修好的河堤泥路,再下了一個很陡的坡,走上左邊一條混凝土路就看到了另一番景色,這才是公園(後來才知道公園有好幾個入口,我走的這地方還在修建,目前不是正常入口,所以我很難不生導航的氣)。

來遊玩的人不多,大概還不是納涼的季節吧。我從河堤上走來時提下那條是渭河,現在左拐進來看到的就是千河了,因上段有壩截流,或是早季的原因,所以下斷水流很少,大片河床基本"露底",佈滿了大大小小的河石,幾家人老老少少的在上面尋找著心儀的卵石,說是當手玩。據說每年的秋冬時節,因為雨水少,河床就露出來,到夏季雨水多就又淹沒了。

帶你走進一個面積達2.8萬畝的國家級溼地公園

市民在乾涸的千河河床撿河石


帶你走進一個面積達2.8萬畝的國家級溼地公園

我也融入其中,好多年沒有這種體驗了。此情景,勾起了我對兒時的深深回憶。兒時如果在河上撿到一塊稱心如意的卵石,不知要樂多少天,整天裝在衣兜裡,閒時就拿出來玩弄、炫耀。

雖然跨河橋上車倆經過時會傳來輕微呼呼的聲音,但還是蓋不住鳥兒飛來飛去追逐嬉戲和吟唱的叫聲。河水裡有不少野鳥野禽,或閒息,或覓食,或嬉戲。河中荻草(很像蘆葦)枝葉已經枯黃,展現的是枯而不朽的風骨,與清澈的河水及遊禽,還有周邊已長出嫩葉的楊柳,構成別具一格的美景。待到葉綠花盛時,則又會呈現另一番韻味。

帶你走進一個面積達2.8萬畝的國家級溼地公園

千河上成群的野生禽鳥


帶你走進一個面積達2.8萬畝的國家級溼地公園

抱怨這麼美的水景沒有棧橋伸到河中去覺得不爽是麼?我也這麼不地道的幻想過,不過細想一下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是條自然河流,又不是人工湖,遇連續暴雨及山洪暴發時,河水暴漲又急湍,對設施及遊人都是極大的安全威脅,再者,那對破壞生態環境也是一種破壞。所以,不會建棧橋伸到河中去的。

休閒遊走間,忽見河岸另一邊有個湖,曲曲折折的木棧橋在水面迂迴,湖中荻草,湖邊楊柳,這分明是規劃者替遊人所想,滿足遊人"人在水中"的美好感受而打造的人工溼地。我正要走向棧橋,一隻白鷺飛來站在湖中荻叢的石圍欄上,我輕輕走去,白鷺展翼而去。我走在棧橋上,身處湖中,看著輕拽的柳枝及金黃的荻草,腦海裡頓發"伊人宛在水中央"的美夢。嘿嘿,不好意思,想多了。誰叫此情此景如此浪漫美妙催人聯想呢?

帶你走進一個面積達2.8萬畝的國家級溼地公園


帶你走進一個面積達2.8萬畝的國家級溼地公園

浪漫的湖中棧橋

因為是千渭交匯處,所以,去兩河交匯點看個究竟是必須的。開車拐到河對岸走到河床,一目瞭然。左邊是渭河,水稍盛,而右邊是千河,水稀少。要是在雨季河水充沛,兩河匯合之勢應該相當壯觀。只有等到夏季了。

帶你走進一個面積達2.8萬畝的國家級溼地公園

千渭交匯。左為渭河石為千河

在匯合口往下百來米的對岸邊,一大群水禽在戲水,因距離遠,天氣又灰濛濛的看不清楚,但可以看出其體型較大,毛色碣黃,不知道是哪一種遊禽。


帶你走進一個面積達2.8萬畝的國家級溼地公園

河邊體型較大的水禽

據瞭解,園內有多種遊禽和涉禽。我看到河裡毛色有黑有白有黃,體型有大有小,有的一會在天上飛,一會在水面遊,就是傻傻分不清它們叫啥。

千、渭兩河,很多人可能不瞭解。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陝西人稱其為母親河,發源於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鳥鼠山,幹流長818公里。流經甘肅天水、陝西寶雞、咸陽、西安、渭南等地,在渭南市潼關港口匯入黃河。

而千河是渭河的重要支流,發源於甘肅六盤山南坡石嘴梁南側(也有說在張家川縣或華亭縣境內),幹流長約153公里,流經甘肅張家川、陝西隴縣、千陽縣、鳳翔縣、陳倉區,在陳倉區千河鎮馮家咀村匯入渭河。

帶你走進一個面積達2.8萬畝的國家級溼地公園

渭河歷史上還有段可歌可泣的"七仙女過渭河"的動人故事。那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紅軍長征時期,紅二十五軍護士班全部七名女護士,被稱為"七仙女",都是十來歲不足二十歲的姑娘,軍領導考慮到長征途中太艱苦,怕她們吃不消,一旦掉隊就會有危險,於是安排她們留在根據地,併發了銀兩讓她們自尋辦法躲避敵人的圍剿。但他們軟磨硬泡堅決要求隨部隊長征,軍領導最後同意。在長征途中,部隊先後在長安縣(今西安長安區)灃峪口及甘肅天水等處過渭河,其間"七仙女"中兩人壯烈犧牲,其餘五名堅持到了長征的勝利。扯遠了。

嗯?好像走完了,不是有2.8萬畝麼?怎麼走了一公里左右就沒啥了?我查閱了一下,公園南北長有17公里,東西寬7公里耶,原來公園的範圍往西還包括我導航到達的位置(錯怪了導航),還不止,還要往西再走約5公里直至臥龍跨渭大橋為界。這麼看來,溼地公園渭河段還是原始的,還沒經過建設。千河段目前也就開發建設了一公里左右,往北還有16公里一直到王家崖水庫這一大段也還沒開發。到底啥模樣?我好奇開車往北走去。河堤路是修好了的,河道里還是原始狀態,盡是沼澤,長滿荻草,叫不出名的禽鳥在忽飛忽伏,不停的鳴叫。偶見有人在休閒的垂釣……原始景象就很詩情畫意,如果經過修飾後,建設一些方便遊人遊玩觀賞的設施,那會更迷人。


帶你走進一個面積達2.8萬畝的國家級溼地公園

平坦的千河段河堤路及千河


帶你走進一個面積達2.8萬畝的國家級溼地公園

釣客


帶你走進一個面積達2.8萬畝的國家級溼地公園

按照規劃,千渭之會國家溼地公園包含溼地保育、恢復重建、科普宣教、管理服務和合理利用五大功能區,具體是千渭水廊、濱河遊樂區、農業體驗區等多個功能區域。工程要全部或大部份完成,相信還需要不少時間。建成後, 公園將成為寶雞的城市“綠肺”和生態隔離帶,寶雞人民有福了。到時,要盡情遊玩得花上幾天時間。期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