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給職場人深刻啟示:掌握“口罩原則”,提升職場段位


疫情給職場人深刻啟示:掌握“口罩原則”,提升職場段位

字數 ▍2000字,閱讀約5分鐘

01 小口罩大作用

疫情初期,有這樣一則報道:一位老翁去市場買菜,菜販都戴口罩,老翁自己沒有戴口罩,和他同時買菜的另一個人也沒戴口罩。這個人後來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就這樣匆匆的15秒時間,沒有任何直接接觸,老翁回家後不久身體不適,檢查患上了肺炎,由於年齡較大,免疫力低下,不幸離世。

這位老人幾乎不出門,只在市場買菜,沒有其他感染源,從菜市場監控中確認,當時買菜的另一個人是確診者,是傳染渠道。

看後,不覺讓人唏噓,薄如蟬翼的小小口罩,裡外竟是生死之別。口罩在“非典”之後,再次成為保命的利器,而且,這次的功勞遠遠大於“非典”期間。

復工之後,職場成為口罩的海洋,遠遠望去,不見了熟悉的他和她,全是白白的口罩大大的眼睛。口罩也成為公司的福利,定期發放。

復工的職場人,各自談疫情的驚心動魄、宅家趣聞,共同的感慨是,口罩原來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救命大恩不言謝。

疫情給職場人深刻啟示:掌握“口罩原則”,提升職場段位

韓國一對新人近日婚禮,嘉賓全部戴口罩


02 口罩的前世今生

我們來看看這位恩人“口罩君”的前世今生。這個前世今生的分界點,就是1863年列文-虎克用200倍顯微鏡發現了細菌,人們第一次瞭解到,這個世界中另一個微生物世界的存在。

從此以後,人們在給戰士療傷,給孕婦接生的時候,開始主動洗手,於是大大減少了感染,就洗手這一個動作,不知拯救了多少人的性命。

由於有了細菌的知識,醫生開始在手術的時候,用紗布掩上口鼻,避免飛沫造成的感染,這是口罩“今生”的開始。

口罩的“前世”,是在此前,多次瘟疫流行,人們出於恐懼和本能的反應,會用衣物遮住口鼻,也曾出現過全身罩避、面目遮上如鳥的面孔一樣的人,突出的鳥嘴塞滿棉花,對別人施以救治、處理屍體,自己卻不被感染。

這些人被稱為有異術、神力的人,被神眷顧,不會感染瘟疫,其實,不過是使用了最為原始的口罩和隔離服。

隨著外科醫術的發展,更多的外科大夫使用紗布蒙臉的方式避免感染,蒙臉的方式也是千奇百怪。把紗布縫製在衣領上,用時拉起,然後放下。每次直接用紗布繃帶纏繞,包住嘴和鼻子,不過沒多久喘氣就是問題了,換一次十分費事。

用鐵絲做一個框,把框固定在腦袋上,紗布繃在框上,就像現在的紗窗。還有一種,用整個紗布做個頭罩,只在眼睛、嘴的地方剪出三個洞,那感覺不像是做手術,倒像是在搶銀行。

真正意義的現代口罩,誕生於上世紀初的中國東北,是由一位中國的諾貝爾醫學獎提名者發明的,此人叫伍連德,劍橋大學的醫學博士,時任北洋陸軍醫學院副監督。

疫情給職場人深刻啟示:掌握“口罩原則”,提升職場段位

伍連德

1910年10月,肺鼠疫在東北爆發,這場瘟疫是由俄國的貝加爾湖經中東鐵路傳播到中國東北,並迅速在河北、山東等五省蔓延開來。伍連德臨危受命,作為“防疫全權總醫官”指揮防疫。

伍博士到達東北以後,在一間簡陋的民房中做了中國第一例醫學屍體解剖,分析清楚病灶,確定人體感染渠道為口鼻、飛沫,傳染病為肺鼠疫。接下來的措施,就和當下“新冠肺炎”防疫措施幾乎相同:隔離、戴口罩。

伍連德發明了和現在口罩相似的口罩,並組織大量生產,價格低廉,對有效控制疫情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後世人們為紀念伍連德博士,把他發明的口罩叫做“伍氏口罩”。

由於當時整體醫療條件很差,政府組織效率低下,雖然在伍連德的組織下,疫情控制在北方5省之內,在4個月內徹底解決了肺鼠疫,但還是有6萬同胞在此次疫情中喪生。

疫情給職場人深刻啟示:掌握“口罩原則”,提升職場段位

“伍氏口罩”,國士無雙



03 做一個職場“口罩君”

在人類自詡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面對小到肉眼看不到的病毒、細菌引發的瘟疫,也還是沒有根治的辦法,人類徹底消除的瘟疫只有天花,還是因為一位英國鄉村醫生無意間發現牛痘疫苗,歷經幾十年,才徹底消滅的天花。

正如鍾南山院士所說,最有效的還是古老的方法。隔離是摧毀病毒最根本的辦法,隨時隔離的最佳辦法就是戴口罩——真是小動作解決大生死。

聰明的職場人會發現,在職場管理當中,有一種普遍的現象,就是“簡單的事情複雜化”,開不完的會議,又臭又長,爭論不休;看不完的文件,囉裡囉嗦,讓人頭暈;放不完的PPT,讓人目眩神迷。

在職場管理中,我們要向“口罩君”學習,貫徹一種趙貓貓稱為“口罩原則”的管理方法:抓住問題的核心,制定簡單有效的解決方法,簡潔表達,不花哨,低成本。

不論什麼場景,當你想說“不”的時候,當你不會、不知道的時候,或是當你知道的時候,當你會做的時候,都請你像“口罩君”一樣,不要再繞個大彎子,切中要害,簡單明瞭地表達。

不要害怕簡單,簡單有效是最難的,簡單是最美的——這正是喬布斯的產品哲學。複雜、囉嗦的職場表達,讓人憤恨。囉嗦者或許自我感覺良好,但其實,正在斷送自己的前途,浪費合作伙伴的生命。

為什麼很多職場人會不自覺地掉入複雜的陷阱?一是看不清問題的本質,越說越複雜。二是簡單的問題故意複雜化,以彰顯自己高深莫測,顯得專業。三是抄來的,不理解,就越講越多。

職場人,通過新冠疫情向“口罩君”學習,在職業生涯中貫徹“口罩原則”:抓住問題的核心,制定簡單有效的解決方法,簡潔表達,不花哨,低成本。簡單有效地做事,你的職場生涯也會簡單快速地晉升。

疫情給職場人深刻啟示:掌握“口罩原則”,提升職場段位

簡單有效做事,職場步步高昇



歡迎關注趙貓貓砸職場,專注管理領域。品財經故事,學硬核管理,咱們下期再會。

疫情給職場人深刻啟示:掌握“口罩原則”,提升職場段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