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寶寶需不需要補充DHA?DHA該如何選?

任性的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對早產寶寶來說,DHA的補充非常有必要;對足月母乳餵養的寶寶來說,只要母乳的量可以滿足寶寶的需求,不需要額外補充DHA,而提供母乳的媽媽需要保證攝入足夠的DHA;奶粉餵養的寶寶,市面上的奶粉一般也強化了DHA,因此,DHA的攝入也是充足的。

對於已經添加輔食的寶寶,家長可以通過調整日常飲食來滿足,比如吃一些富含DHA的食物,深海魚類:鮪魚、三文魚、鮭魚、沙丁魚、金槍魚、黃花魚、秋刀魚、鱔魚、帶魚等;海藻類:紫菜、裙帶菜、海帶、龍鬚菜等;其他:蝦、蟹、貝類、蛋黃、含DHA的孕婦奶粉等。

如果準媽媽或哺乳期媽媽飲食均衡,經常吃深海魚,那麼就無需額外添加DHA補充劑;母乳餵養的寶寶、喝含DHA配方奶的寶寶同樣無需額外添加DHA補充劑。

DHA應該如何選擇?

DHA分為魚油和藻類兩種來源,而藻類是DHA最直接的來源,因為魚油中之所以含有DHA,也是因為魚吃了海藻。藻類DHA的純天然、植物性、抗氧化能力強、DHA含量高EPA含量極低。反之,魚油DHA,可能會殘留鉛、汞等重金屬、性質活躍易氧化變腥、EPA含量高。

上面提到的EPA,它是一種具有擴張血管、抗凝血作用的物質,這種物質對老年人有益,但是對於準媽媽、哺乳期媽媽和寶寶這類特殊人群來說,卻並非如此。因此,這類特殊人群來說,建議首選藻油DHA製劑。

如果寶寶不愛吃魚類,藻類,或者平時吃不到這些富含DHA的食物,家長可以通過DHA補劑來為孩子補充。


兒科醫生鮑秀蘭


給孩子補充DHA要看情況,雖然說DHA是好東西(DHA可促進寶寶大腦和視網膜發育),但是如果補得不對也沒有效果。寶媽如何判斷孩子需不需要補充DHA呢?下面慢慢講。

早產兒和出生低重兒,需要每天補DHA。

補多少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對於早產兒或出生低體重兒寶寶,要按孩子的體重每天補充40mg/公斤/天。比如說寶寶出生體重如果是1.5公斤,那麼孩子每天就要補充60mg的DHA。

足月出生的寶寶,需要按體重每天補充DHA20mg/kg。怎麼補呢?

1、母乳餵養的寶寶,這樣補充:

吃母乳的孩子要看寶媽的飲食習慣,還要看孩子每天的母乳量。DHA是一種脂肪酸,主要存於母乳的脂肪裡。後奶的脂肪含量高,所以吃母乳的孩子要保證每次都吃到後奶,媽媽不要換來換去。

每100ml母乳含DHA大約13mg。假如寶寶現在體重5公斤,那麼每天要補充100mg的DHA。也就是說寶寶需要每天吃770ml(100÷13=770)的奶量才行。寶寶吃的奶量不足,那就說明DHA補得不夠。

另外,寶媽飲食上多吃一點魚肉和海藻類食物。DHA就藏在這些食物當中。母親每攝入1.1克DHA,那麼母乳的DHA含量就會提高0.8%,關於這一點,我們要向日本人學習。因為世界上母乳當中DHA含量最高的就是日本人。

2、奶粉餵養的寶寶,這樣補充:

至於奶粉餵養的寶寶,要計算配方奶粉當中的DHA含量。雖然說很多配方奶粉都宣傳含有DHA成分,但是經過檢測之後並沒有,所以寶媽在為寶寶選奶粉時儘量選擇大品牌正規廠家的奶粉。至於餵養方法,仍然按照寶寶體重來計算。

3、奶量不足的寶寶,這樣補充:

對於每天奶量不足的寶寶,需要額外補充DHA製劑。DHA如何選擇呢?寶媽的選擇dha的時候,要優先選擇藻類dha。因為藻類DHA更加純淨,汙染更少。顏色透亮,沒有明顯的腥臭味,這種DHA就相對比較好。而魚油DHA可能就沒有藻類DHA純淨,而且魚本身也是從海藻當中獲得DHA。



哺乳期媽媽如何增加母乳當中DHA的含量?

多吃些魚和海藻就可以了。

哺乳期媽媽每天應該補充DHA220~240mg,但實際上根據國內權威機構的抽樣調查,絕大多數的哺乳期媽媽每天只補充了124mgDHA,所以這種差距還是蠻大的。

寶媽怎麼吃魚和海藻?魚肉每週2次左右,海帶紫色每天做湯都是可以的。烹飪魚肉的時候,不要烤不要煎,儘量選擇清蒸或者清燉。另外,在添加食用油的時候不要放玉米油和葵花籽油。

另外,哺乳期媽媽補充DHA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好處,那就是DHA可以有效減少和預防寶媽產後抑鬱。所以寶媽們要重視哦!如有疑問請留言。謝謝閱讀!


爸爸不講理


DHA的最好來源是母乳。它佔了初乳中全部脂肪的0.5%,和成乳中全部脂肪的0.2%,說到這,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了,DHA在母乳中的佔比其實是非常小的,但即使這樣,也已經完全可以滿足孩子每天對DHA的需求了。孩子對DHA的需求是非常少的。

為什麼要提到這個呢?因為現在的一些家長拼命給孩子補充DHA,認為補得越多越好,但事實並非如此。DHA屬於脂肪,如果補充量超過了需要量,就只能將它當成多餘的脂肪儲存起來。

怎麼補充DHA比較好呢?

我們建議,在母乳餵養的情況下,母親在均衡飲食的同時,再進食一定數量的深海魚或DHA補充劑,母乳中就會含有足夠的DHA。2歲之內的嬰幼兒,如果進食充足的母乳或含有DHA的配方粉,以及營養豐富的輔食,比如營養米粉,則不需再接受DHA補充劑。2歲後可酌情補充藻類DHA。

建議補充藻類DHA,而不是魚油

有研究證實,真正產生DHA的不是魚,而是海藻。

大家都知道,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海藻,這是一個食物鏈,而DHA在魚體內的形成和這個食物鏈有關,也就是說,魚本身並不會形成DHA,只是吸收了海藻中的DHA,並儲存在了身體裡而已。另外,因為某些海域已經被汙染了,含有重金屬,而在提純過程中,重金屬是無法和魚體內的DHA分開的,孩子吃過後,很有可能會出現過敏等症狀。而海藻不同,海藻生長在淺海,那個海域的汙染會小很多,所以相對來說,藻類DHA更安全、健康一些。

而之所以魚油會紅極一時,是因為,起初人們在為喝不到母乳的孩子,尋找可以補充DHA的替代物時,先發現了魚體內的DHA含量相對較多,於是就提純出了魚油。而且,魚油中還有一種沒法分離出去的物質,叫EPA,它有擴張血管,抑制凝血的作用。所以大家就覺得,魚油是給孩子補充DHA的首選。

但事實上,就像我們剛才說的,後來人們發現,藻類的DHA比魚油的含量要更高、要更純,加之孩子並不需要魚油中的EPA來抑制凝血,因此現在大家慢慢意識到,魚油來源的DHA對孩子不是最佳選擇,而開始推薦藻類DHA。


瑞拉寶寶


DHA對於寶寶的大腦和視力等發育非常重要,對於足月生產的寶寶,一般不需要額外補充DHA。

特殊情況除外,如早產兒或者低體重兒(出生時體重低於2.5kg)

因為早產兒或者低體重兒(出生時體重低於2.5kg)出生時身體還未發育完全,建議最好是補充DHA,至少補充至身長體重追趕上矯正月齡後的寶寶指標。


另外,如果母乳餵養,但是媽媽飲食中缺乏富含DHA食物,如魚類、堅果等,可能導致母乳中DHA含量降低。此時應需要改善乳母的飲食,而不是直接給予寶寶DHA製劑。

列舉一些富含DHA的魚類食物:

海魚:鯧魚(鯧鯿魚)(708.1mg)、帶魚(695.8mg)、鱸魚(632.4mg)、三文魚(420mg)、小黃魚(357mg)、秋刀魚(200mg)

河魚:鱖魚(桂魚)(268.8mg)、草魚(198mg)、鱅魚(包頭魚)(129.8mg)、鰱魚(144mg)


DHA何時補充

不論寶寶是母乳還是配方奶粉(一般都有DHA),只要乳母飲食中有足夠的DHA,餵乳量足夠,0-6個月的無輔食階段,均無需額外添加DHA。

0-3歲寶寶需要DHA的量:100mg/d,4歲後逐漸增加。

4-6個月之後,單純母乳或配方奶粉已經無法滿足寶寶的需求,此時需要額外補充,但仍建議食物(魚泥等)為主,DHA製劑為輔。


DHA製劑的選擇

建議給寶寶選擇藻油或者鱈魚肝油等以DHA 為主的製劑,不能用魚肝油等替代。

鱈魚肝油要注意重金屬汙染的問題,最好選擇安全標準嚴格的企業品牌。

另魚肝油主要是維生素A、D,而不是DHA。


當然也可以通過亞麻籽油等植物油來作為DHA 的來源,添加到輔食中,改善口感,補充營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