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武進士後人善習武

●本報寧化記者站 賴全平

在寧化縣安樂鎮俞坊村於今年1月上旬舉行的進士坊修繕落成典禮上,俞坊村體健武術館20多名孩子現場表演少林拳、俞家棍及朴刀、關公刀等技藝,博得村民陣陣喝彩。

俞坊村始建於1131年,自古崇文尚武,歷代考取文武功名者超過120名,被譽為“桅杆赫赫俞坊村”。雍正十一年(1733年),俞家先祖俞學天高中癸丑科武進士,成為清朝寧化唯一武進士。進士坊始建於清乾隆癸未年(公元1763年),為朝廷批准築建。進士坊大門前至今還豎有兩對石桅,見證著當年的榮耀與歲月的滄桑。歷經近三百年的風雨洗禮,進士坊損毀嚴重,2019年村民籌資修繕。

俞家棍為明代抗倭英雄俞大猷所創,號為天下第一棍,亦是少林棍的鼻祖。俞家棍屬單頭棍,具有帶棒兼槍的技法特色,主要由刺、劈、敲、磕、滾、彈、攔、剪、打、揭、捧、掛、洗、壓、挑、帶、託、撥等三十六種棍法組成。俞家棍突出的實戰技法有“八剛十二柔”,講究以靜制動,以逸待勞,順勢借力,虛實相兼,剛柔相濟。2011年底,俞家棍被列入福建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少年強,則國強。俞坊村距離寧化縣城30公里,現有村民260多戶近1000人。2019年7月,俞坊村組建首屆武術培訓班,以少林武術派為背景,聘請連城冠豸文武學校教師吳家龍傳授少林拳。20多名青少年集中練習少林拳,年齡從6週歲至20週歲不等,武術讓他們變得更加專注和自律。去年10月,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俞家棍傳承人蘇德來專程從泉州前往俞坊村,考察全村的習武情況,並對愛好武術的村民進行指導,提出要將武術融入當地廟會、龍燈等民俗活動,定期舉辦武術文化節。讓俞家棍、五祖拳械在俞坊村更好地開花結果。蘇德來認為,十八般武藝都要傳承,村民要會耍不同兵器,主攻各自擅長的兵器。2019年12月,俞坊村成立體健武術館,蘇德來被聘為武術館總教練,村民集中練習俞家棍、五祖門拳、械及十八般兵器等南派傳統武術,進一步將中華傳統武術發揚光大。

“練習武術後,我覺得更有精神了,學習效率更高了。”俞坊村體健武術館學員俞心玥今年11歲,讀五年級,她學拳術,以及刀、槍、棍等兵器耍法,既強身健體,又磨鍊了意志。

練武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練壓腿劈腿的時候,腿部拉傷是經常的事。每到週末,俞坊村的孩子們集中習武。練到一定階段,身體和心理負擔會加大。再加上小孩貪玩的秉性,有的孩子沒能堅持下來。“堅持下來的孩子,不僅身體好了,精氣神也有了,也更懂得禮貌。”副館長俞遠新感慨道,長期堅持習武的孩子都很優秀,並不影響在校學習。

武術給學員帶來自信。體健武術館學員俞佳俊今年12歲,讀六年級。他擅長刀術,多次隨隊參加武術表演,嫻熟地耍弄關公刀的經歷,讓他變得樂觀自信。他說,學習到很多武術技藝和套路,今後要勤學苦練,把中華武術發揚光大。13歲的學員俞豔則坦言,練習俞家棍要苦練站樁、劈腿、壓腿、踢腿,從手型、指法、肘法、步法、棍法等入手,每一步都要穩紮穩打,力求練好。

俞坊村體健武術館館長俞長輝兼任俞氏家廟理事會會長。他說,習武要從娃娃抓起,強身健體只是武術的最初級內容。弘揚全村的習武傳統和文化才是武術的根本。他希望通過習武,讓孩子們遠離電子遊戲,健康快樂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