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反映古時文壇觀念中一個重要的範疇:"雅體"

前言:《四庫全書總目》(下面簡稱為《總目》)首編於清代,是清朝一部十分重要的目錄類著作

此書概括了我國古代一系列文化範疇,對我國文化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們從文體論來看待《總目》一書,那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雅體論"了。"雅體論"從類別上講,可以分成以下幾種:風雅、奧雅、高雅、清雅與雅麗等。對於對文學有愛好的讀者來說,每一種不同的類別代表著不同的含義。下面我們就來對這幾個別類進行欣賞。

深刻反映古時文壇觀念中一個重要的範疇:

《四庫全書總目》

一、典雅的含義是:典重、醇正且嫻雅

在雅體中,"典雅"指的是一種較為複雜的合成體貌,在雅體中較為常見。詩人兼詩評家司空圖創作有《詩品》一文,其中就把"典雅"運用於其中,在《詩品淺解》中對其稱:"典則不枯,雅則不俗。"在《詩品臆說》裡也有記載稱:"典,乃典重。雅,即'風雅''雅飭'之雅。"文風到了這裡,依然使用"典重"去協調"嫻雅"的文體,依此把典重而嫻雅的體貌表現出來。《總目》中的《華陽集》記錄如下文字:"詩文典雅麗則,講筵所進故事,因事納忠,亦皆剴切。"在其中的論許應龍的《東澗集》一篇中寫道:"今二制並在集中,典雅嚴重,實能得代言之體。"對此,《文心雕龍·體性篇》也有相似描寫:"典雅者,鎔式經誥,方軌儒門者也。"從上可知,要把典雅描寫到極致,就需要學習儒家經典內容,甚至需要用這些內容修身才能做到做好。學習儒家經典知識,便是要人們把儒家經典做為知識的依據,把它當成培養人們氣質的根基。

深刻反映古時文壇觀念中一個重要的範疇:

司空圖

"正"這一內容,通過其文風的作用逐步滲透到"典雅"當中。那麼什麼是"正"呢?它是指價值系統裡那些不可被撼動的權威內容。"典雅"體貌內容裡包含了"正"因素,那麼有另一種雅,即"醇雅"亦可納入其中。"俚俗"代表著那些跟"典雅"相反的、帶有貶義的體貌,其含義為世俗與市井的或鄙野的。這一體貌位置上在價值體系的邊緣地帶。古代商周時期,士產一階層仍然活躍於社會當中。"士"屬於貴族,但處於貴族的底層,他們居住於國中,因此有另一個名稱,即"國士"。同這些國士相互對應的,是那些居住在外圍的鄙人或稱野人。由此可見,"雅"這一文化內容,是國士們需要去學習的文化內容。

深刻反映古時文壇觀念中一個重要的範疇:

《文心雕龍》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鄙人或野人裡使用的俚俗是與"雅"文化相反的內容。俚俗如果放在當前的語言環境下,就相當於目前我們所稱的大眾文化。到清朝乾嘉這一段時間,士階層早就已經消失了很長時間了,然而有知識的人仍然把雅俗的區分當成是自己參與文化圈子身份的標誌。他們對那些以士為身份,卻從事俚俗的行為,給予批評。這就是當前對《總目》裡區分雅俗的行為進行爭辯辨的目的所在。

深刻反映古時文壇觀念中一個重要的範疇:

雅俗行為

二、"奧雅"超越了淺俗,包含有幾個內容:淹雅、博雅、古雅與閒遠

在雅體的各種分類中,"雅"與"俗"有著不可缺少的區別性意義,但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其文化觀念上,都具備了對"俗"的重要超越。關於此點,在著作《文心雕龍·體性篇》裡指出:"遠奧者,馥採典文,經理玄宗者也"。雅俗爭辨中,"俗"要得到有效提升,那麼"馥採典文"與"經理玄宗"是現實有效的策略。從可靠性上看,這同"典雅"都同樣是採用修習經典的方法,去昇華個人的精神境界。這一種方式《總目》中有記載,被稱為"淹雅"。

深刻反映古時文壇觀念中一個重要的範疇:

《文心雕龍·體性篇》

"奧雅"、"淹雅"、"博雅"是三個相似的"雅"。這在《總目》裡論劉攽中有記錄:"豈非攽學問博洽,詞章奧雅有不可遏抑者乎!"此處所講的"奧雅",在內涵上同"淹雅"與"博雅"具有相同的意義,指的都是在學問淵博的情況下產生的超拔世俗的境界。有一點引起人們的關注,那就是在《總目》裡論宋祁雲一段記錄瞭如下內容:"所著詩文博奧典雅,具有唐以前格律。"這一段的意思是,"博奧典雅"也不必全面達到那一種學問十分淵博的境界。

深刻反映古時文壇觀念中一個重要的範疇:

"博奧典雅"

達到高深且細微的境界,是"奧雅"體能達到的最高層次。對此,劉克莊在評論方俊甫的詩作時講過:"君詩之病在於煉字而不煉意,予竊以為未然。若意義高古,雖用俗字亦雅,陳字亦新,閒字亦警。"其含義深入且細微,言盡而意尤未盡,這種"言外之意"正是這一境界的高端表現。《總目》裡論方幹詩一篇中定道:"蓋其氣格清迥,意度閒遠,於晚唐纖靡俚俗之中,獨能自振"。這裡的"意度閒遠",指的就是劉克莊所稱的"意義高古",這即為在意義高深細微中所能達到的"奧雅"的高超境界。

其中,論韓拙一篇裡也有相似記錄稱:"其持論多主規矩,所謂逸情遠致,超然於筆墨之外者,殊未之及。"這裡說評論稱韓氏太過拘泥於"規矩",所以不能達到超越筆墨外的尋種"逸情遠致"的境界。

不管是針對於"典文"或者是"玄宗","奧雅"這一體貌都是針對於淺近的俗態而存在的。"淺俗"這一詞的含義首先指的是言盡且意也盡。對此《啽囈集提要》中解釋道:"詠史詩肇於班固。厥後詞人間作,往往一唱三嘆,託意於語言之外。至周曇、胡曾,詞旨淺近,古法遂微。"在《高閒雲集提要》一文中也稱:"其詩頗清遒,而淺於比興。往往意言並盡,少含蓄深婉之致。"那麼在"意言並盡"外面,淺俗的內涵亦是種不含蓄或缺乏儲蓄的體貌。在這種情況下,"奧雅是淺俗的對立面",其內容主要在於對"淺"而言,其意思也就是言盡意未盡了。

對於《總目》所包含的文化觀念,要實現含蓄,可以通過擁有淵博的學問來獲致,也可以通過深度思考及感悟來獲得,這就是劉克莊所稱的"煉意"。

深刻反映古時文壇觀念中一個重要的範疇:

《高閒雲集提要》

三、"以高逸俗"和"以清滌濁"是高雅與清雅的主要內容

同"奧雅"裡各種體貌的深淺對立,"高雅"同"清雅"這兩個分類,它們強調的是對塵俗的全面超越。這一點在《總目》中論藍智詩的一篇中寫道:"五言結體高雅,翛然塵外,雖雄快不足,而雋逸有餘。"此處"高雅"對比於"塵俗",意味著人們應該用高逸的精神境界,去全面超越"塵俗"裡那些凡鄙與庸俗之內容。對此《總目》中論陳傅良一篇記錄道:

"傅良雖與講學者遊,而不涉植黨之私,曲相附和,亦不涉爭名之見,顯立異同。在宋儒之中,可稱篤實。故集中多切於實用之文,而密慄堅峭,自然高雅,亦無南渡末流冗沓腐濫之氣。"

文人司空圖採用"矯矯不群"一詞來解釋"飄逸"這一體貌。這裡陳傅良所稱的"高雅",同樣擁有矯矯不群、孑然獨往的精神內涵:"文無世俗'冗沓腐濫'之氣,行無時人"曲相附和"之習"。

深刻反映古時文壇觀念中一個重要的範疇:

文學評論家陳巖

上述這樣的邏輯,《總目》中並不多見,比如在論陳巖一段中就說過:"其詩亦俱瀟灑出塵,絕去畦徑,有高人逸士風格,不僅足供山志採擇而已。"在論朱松一段裡又說:"松早友李侗,晚折秦檜,其學識本殊於俗,故其發為文章,氣格高逸,翛然自異。"

這裡不管是陳巖的稱的"高人逸士"及跟它對應的"瀟灑出塵",或者是朱松的"氣格高逸"和與之相對的"本殊於俗",它們共同的地方皆為通過"高"的境象,達到超越塵俗的境界,從而到達同藍智所稱的"結體高雅"而"翛然塵外"的思維一致,這樣這些內容都可以歸納為"高雅"了。

《總目》裡記錄"絕俗"時,經常會涉及到別的一種雅體,即清雅。比如在論王紱一篇中就寫道:"其詩雖結體稍弱,而清雅有餘。蓋其神思本清,故雖長篇短什,隨意濡染,不盡計其工拙,而擺落塵氛,自然合度"。

"清雅"這一分類完全不同於"高雅"。後者是通過將精神高度進行人為拔主,去超越"俗",但前者是經由淨化"清"的意象去最終超越"俗"的。之所以要淨化,是因為這裡某些對象汙濁了。對此仍有矛盾,因為"俗"在定義上並不包括汙濁的內容。那麼《總目》為什麼有這樣矛盾的邏輯呢?其中的答案在於與"俗"字對義涵進行擴充

。歷史發展到"俗"被解釋成"世間的"時,它的義涵就被擴展到"濁"或"汙穢"等的範疇中。這一段擴展的歷程,同屈原和他的追隨者相關聯。在《楚辭》一書中,反覆運用"濁世"或"時俗之溷濁"這一些詞句,這讓它們具備了固定的意象。打從這起,"俗"便被"濁"這一義涵融入其中了,由此後人經常把"塵俗"合併成一個詞。

不管如何表述,塵俗被"清雅"和"高雅"超越了,《總目》之所以會反覆強調這一超越,其目的在於要用清高氣節去對文人的文化觀進行規戒:在期待文人都能擁有"高雅"的同時,亦希望文人們不要受到世俗塵氛所汙染。

深刻反映古時文壇觀念中一個重要的範疇:

《楚辭》

四、雅麗是一種去除蔬筍氣的文雅之體

在世人對雅俗進行辨論的領域裡,有個現象值得關注,那就是《總目》裡經常出現的"蔬筍氣"。對於"蔬筍氣",蘇軾在《贈詩僧道通》中說過:"語帶煙霞從古少,氣含蔬筍到公無。"對其詩作,蘇軾自已有標註道:"謂無酸餡氣也。"由此,"酸餡氣"或"蔬筍氣"就演變成了後世人們十分重要對詩歌進行評述的專用術語,經常被用來警示人們需要堅持清苦寒酸的"僧詩"精神。對此,葉夢得在《石林詩話》中寫道:

"近世,僧學詩者極多,皆無超然自得之氣,往往反拾掇模效士大夫所殘棄,又自作一種僧體,格律尤凡俗,世謂之'酸餡氣'"。

深刻反映古時文壇觀念中一個重要的範疇:

蘇軾

對於《總目》記錄的"蔬筍氣",它僅是個泛泛而談的評論性批評概念。一個角度上看,《總目》仍然經常出現用"蔬筍氣"去批評僧詩,比如評論釋重顯時寫道:"亦皆風致清婉,琅然可誦,固非概作禪家酸餡語也。"在論釋本晝一篇中寫道:"其詩不作禪語,絕無僧家蔬筍氣。"按照它的邏輯,仍舊用"蔬筍氣"作為僧詩的批評性體貌。

什麼是"蔬筍氣"呢,《總目》對其的記錄更多地在沿用葉夢得的"格律凡俗"所產生的批評性邏輯,比如論釋大一篇中記錄道:"其五言古詩,實足揖讓於士大夫間,餘體亦不含蔬筍之氣,在僧詩中猶屬雅音。"追尋其文中的意思,"蔬筍之氣"就是相對於"雅音"的世俗語調。此外,在論釋居簡的《北磵集》這一篇中,寫道:"居簡此集,不摭拾宗門語錄,而格意清拔,自無蔬筍氣。"

在《東皋錄》提要中的論釋妙音這一詩作中寫道:"在緇流之內,雖未能語帶煙霞,固猶非氣含蔬筍者也。"詩中直接使用了東坡的原話,讓後人不能直接知道體貌術語之間有何關聯。這種不確定性的對比模式,有相近的例子。比如在《谷響集提要》一篇中裡論釋善住詩中,就寫道:"大抵以清雋琱琢為事,頗近四靈、江湖之派,終不脫宋人窠臼,所言未免涉於過高。然造語新秀,絕無蔬筍之氣,佳處亦未易及。"

這裡"造語新秀"指的是"琱琢"後的結果,它包含著"秀麗"的內涵,這樣一來,就實現了從"蔬筍之氣"中的"過質"的對立。《總目》的記錄中,還有不少可以跟"蔬筍氣"進行對應的體貌術語。比如"雅麗",在《總目》論王安一篇中寫道:"四六諸作,尤為雅麗",在論慕容彥逢一篇中也有類似的記錄"文章雅麗,制詞典重溫厚,尤為得體",在論楊冠卿裡又寫有"

才華清雋,四六尤流麗渾雅"等,上述這些者包含著"文""雅"兩個不同的範疇。

深刻反映古時文壇觀念中一個重要的範疇:

《四庫全書總目》

結語:《總目》對"雅體"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其中類似於"雅麗"的體貌特徵的還有其他的,比如"雅秀",比如在論邢侗一篇中就記錄道"所作大抵和平雅秀",在論吳綺一篇中寫道"

追步於李商隱,風格雅秀"。另外在論艾性夫詩一篇中有"氣韻清拔,以妍雅為宗",其中的"妍雅",也屬於這一個類別。

綜合上述情況,在眾多的體貌中,比如"雅麗""雅秀""妍雅"等這些都屬於複合性的體貌,它們都與相應的分類形成對立關係,比"文質"或"文雅"對立於"蔬筍氣"等。這一來,他們之間形成了貼切的對立關係。《總目》極力貶抑粗鄙俚俗的"蔬筍氣",另一方面推揚"雅麗",從中亦可以發現其極力地去崇尚嫻雅而秀麗氣質的文化觀念。

上述內容,就是《四庫全書總目》對於"雅體"的記錄及我們對其的欣賞內容。

[參考文獻]

顏崑陽.論"文體"與"文類"的涵義及其關係

王克讓.河嶽英靈集註.成都:巴蜀書社

司空圖,袁枚.詩品集解續詩品注.郭紹虞

永瑢,紀昀,等.欽定四庫全書總目

劉勰.文心雕龍/四部備要

永瑢,紀昀,等.欽定四庫全書總目

永瑢,紀昀,等.欽定四庫全書總目

張健.滄浪詩話校箋2

呂思勉.《古文觀止》評講錄/王元化.學術集林

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四部叢刊初編

蘇軾.東坡全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葉夢得.石林詩話/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釋惠洪.冷齋夜話/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