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氣!國產紅外測溫傳感器精度達0.1℃ 擺脫進口依賴

  近日,隨著湖北一線連續傳來的好消息和方艙醫院的全部撤艙,全國人民緊張的心情也逐漸緩解,這說明,我國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蔓延情況已經明顯控制住了,抗擊工作已經接近尾聲。然而,此時,國外的情況卻不容樂觀,為了不讓我國抗擊疫情成果功虧一簣,接下來的防範和篩查工作依舊保持嚴格謹守。


爭氣!國產紅外測溫傳感器精度達0.1℃ 擺脫進口依賴


  疫情爆發以來,測溫儀器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各方媒體關於測溫儀的使用規範和工作原理等知識普及甚多。想必很多人都瞭解到,紅外測溫儀產品由於其非接觸優勢,被市場各方青睞。然而,這些購買力的背後,可曾有人注意到,紅外測溫產品重要的技術元部件——紅外傳感器,卻主要依賴於進口。

  從1月底至今,紅外測溫儀的測量不準確問題頻出,可是對於這樣人命關天的事情上,根本馬虎不得,於是,大家都傾向於購買質量更佳、有品質保障的品牌產品。再加上覆工復產造成的人員流動變大,大規模的篩查工作更加劇了紅外測溫儀的市場需求,因此,紅外傳感器有了上百萬顆的訂貨需求。如此一來,純粹依賴進口不但價格昂貴,也不能很快收到這麼大批的貨物。

  在市場需求和實際情況的刺激下,為了解決燃眉之急,國產儀器企業的鬥志被點燃,發奮研究,力圖創造出高品質的國產紅外傳感器。3月13日,據科技日報消息披露,中國兵器工業集團電子院華東光電集成器件研究所通過技術攻關,已完成傳感器芯片各類單項試驗,性能指標精度達到0.1℃,抗干擾能力優於目前市場主流產品(性能指標精度為0.3℃)。


  事實上,紅外溫度傳感器也就是熱傳感器,利用輻射熱效應,使探測器件接收輻射能後引起溫度升高,進而使傳感器中一欄與溫度的性能發生變化。而檢測到其中某一性能的變化後,便可探測出輻射。由於技術限制,紅外溫度傳感器所處的環境條件對測量結果有很大影響。所以,一般策略是,當環境溫度過高、存在灰塵、煙霧和蒸汽的條件下,可選用廠商提供的保護套、水冷卻、空氣冷卻系統、空氣吹掃器等附件,這些附件可有效地解決環境影響並保護測溫儀,實現準確測溫,否則會影響測溫精度甚至引起測溫儀的損壞。

  此前,我國的紅外溫度傳感器技術方面投入研究不足,落後於進口產品,現在,在剛需的刺激下,華東光電集成器件研究所為國爭氣,研製出毫不遜色於進口產品品質的熱傳感器,且投入了批量生產中。據悉,他們預計在3月底完成芯片樣品研製。同時該所還採購全自動化組封裝關鍵設備、補充芯片製造的關鍵設備,推動傳感器芯片製造、組封裝的國產化,月產能從目前的2萬顆提升到100萬顆以上,4月初既可大量投放市場。

  在全世界現代化發展進程中,科技水平能從側面反映各個國家的國力是否強盛,而科學儀器的研發製造在科技大環境中,不斷重複著汲取、生長、結果、落花的良性循環。每一輪循環,都會帶來科技的飛躍。現在,我國從紅外溫度傳感器中實現了技術突破,加速了儀器產品國產化的腳步,也為我國儀器人增添了信心。未來,秉著這股堅韌、創新的精神,我國儀器界將突破更多的技術瓶頸,成為科儀強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