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動能率先轉換 協同發展大有空間

——長三角經濟更好發揮“穩定器”“動力源”作用

儘管面臨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2019年長三角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進、進中提質的向好態勢,在全國經濟格局中的比重進一步提升。記者在長三角調研中,受訪企業和基層幹部認為,2020年經濟下行壓力仍大,但是新動能日益壯大為經濟增長注入強勁活力,高質量一體化帶動協同發展仍有巨大空間,可以通過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長三角城市群的全球能級和水平,更好發揮長三角中國甚至世界經濟“穩定器”“動力源”的作用。

新舊動能率先轉換經濟“穩定器”作用進一步加強

位於杭州濱江區新華三集團的展廳裡,一臺代號CR19000的全球第一款專業級雲化集群路由器“黑櫃子”吸引了大家的眼光,據介紹,幾臺“黑櫃子”便可以支撐起整個浙江用戶的語音通話、上網、高清電視等需求。“2020年Wi-Fi 6大規模商用,網絡連接速率、安全性和穩定性將大幅提升。”新華三集團網絡規劃部總經理楊海軍認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將大大加速,數字化紅利可以拓展到更多領域。

2019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3795億元,增長15.1%,高於GDP增速8.3個百分點。數字經濟對杭州經濟增長貢獻率逾50%。作為浙江省“一號工程”的數字經濟正在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

長三角經濟率先新舊動能轉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上海加快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五個中心”建設,為其他地區發展賦能提速;江蘇物聯網、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等13個先進製造業集群錨定世界級產業集群,參與國際合作競爭;安徽創新活躍強勁,在承接長三角產業溢出的同時,正在成為科技創新策源地。

高質量一體化深化合作中,中國經濟“穩定器”作用進一步加強。滬蘇浙皖一市三省拉長長板,錯位發展,2019年滬蘇浙皖一市三省GDP增速全部達到6%以上,在全國經濟格局中的比重進一步提升。其中安徽同比增長7.5%,增速居全國前列。

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提升長三角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能級和水平。我國放開股比限制後的第一家合資整車企業總投資7.25億美元的光束汽車落戶蘇州、國內首家開業的新設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上海開業……通過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長三角不斷吸引全球資本、項目、總部落地中國;同時,長三角企業通過貿易多元化、主動走出去、資本收購等參與全球合作和競爭,提升長三角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能級和水平。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製造業大省浙江、江蘇工業增速回升,工業投資尤其是技改投資增長。2019年浙江、江蘇規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6%和6.2%,增速皆高於全國(5.7%);兩省工業投資分別增長9.7%、3.9%,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6.3%和8.6%。

“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尤其是疫情之下,可能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我們要有定力,要有恆心。”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蘭建平分析認為,科學有效防控的同時要為經濟復甦埋下種子,要著眼於引導投資方向、優化投資結構乃至長遠的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復工復產態勢良好協同發展仍有巨大空間

受訪長三角企業和專家認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面臨經濟下行壓力,但從目前來看,三省一市政企協同復工復產態勢良好,加上中央釋放積極政策信號,未來在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方面,尤其是投資“新基建”,產業鏈協同領域會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中央釋放積極信號,穩增長和促改革預期看好。“中央的逆週期調整政策將注重穩增長和降低民營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三花控股集團總裁張亞波認為,2020年金融監管不會大起大落,有利於市場繼續出清和加快恢復。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則表示,《國務院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開拓民企經營範圍,無疑對提高國企和民企核心競爭力產生正面影響力。

外部環境短期利好,促進製造業投資反彈。中美初步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後,2019年11月和12月製造業PMI超預期回升至50.2。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認為,展望2020年,中美關係改善將有助於市場形成相對穩定的預期,提振製造業投資。對於外向度較高的長三角地區來說無疑是利好因素。另一方面,工業企業的庫存週期接近底部,今年有可能迎來拐點,進入補庫存的上升週期,利好製造業投資。專家認為,隨著疫情逐步消除,可能迎來一波外需內需報復性反彈。

高質量一體化潛力巨大,資源配置效率有望進一步提升。產業、人才、資本和創新要素正在長三角跨區域更合理、高效、自由流動。例如,隨著資本市場一體化水平提升,長三角科創板企業申報踴躍,截至2019年底已申報科創板企業75家,佔已申報總數40.5%。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如規劃、土地管理、要素流動、財稅分享、公共服務等一體化,長三角“產業飛地”多點開花,對提升資源有效配置,區域經濟帶動作用明顯。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長三角產業鏈協同的重要性也進一步凸顯。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表示,“制度改革”和“進一步的改革開放”形成的制度紅利空間,有助於讓長三角經濟保持全要素生產率(TFP)較高增速,完成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

加快形成高端製造產業高地構建一體化統一標準

展望2020年,受訪企業和基層幹部認為下一步長三角經濟高質量發展仍面臨挑戰,在繼續堅持減稅降費、優化營商環境等舉措外,針對長三角產業錨定高端、全球競爭參與度高的情況提出以下建議:

——堅定不移推動高端製造發展,形成產業高地。長三角作為全國製造業基地,正在通過產業數字化發展高端製造業,各領域隱形冠軍和單打冠軍不斷出現。中微半導體設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尹志堯建議,高端製造到了國際競爭階段,海外巨頭壟斷已經形成,靠企業單打獨鬥無法實現跨越式發展,需要政府有形之手重點推動,中央和地方的宏觀協調以及相關政策的升級才更利於產業的發展。例如加快解決人工智能等高端前沿領域的法律法規滯後,數據庫、標準缺失等問題。

——從“一網通辦”到“一證通用”,加快一體化標準統一。 “發展一體化,標準需先行。”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局長馮水華表示,除了在基本公共服務、城市治理、旅遊等領域建立區域協同標準體系之外,還應在公共信用及個人徵信、環保及治理等領域共建長三角地區統一標準,推進區域內排放標準、產品標準、環保規範等內容及監督執法的統一。

——加快對外開放一體化步伐,塑造全球合作競爭新優勢。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基地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研究中心主任曾剛建議,長三角更應儘快以整體形象參與到國家其他重大發展戰略中去,尤其是同“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相互配合。巨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張毓強表示,中國市場很大,但是相比全球市場也是有限的,要加大“以外供外”的比例,塑造全球合作與競爭新優勢。

此外,受訪專家和企業家也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擴散,對全球經濟和市場產生衝擊,長三角經濟也是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中的一環,如日本、韓國和歐洲國家不僅是我部分產業的原材料來源,也是產業終端出口目的地。要充分發揮長三角經濟“穩定器”和“動力源”的作用,立足底線思維,加強總體謀劃,積極有效應對。(記者 屈凌燕 陳剛 何欣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