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上漲的五塊“墊腳石”被拿掉兩塊,樓市降溫,業主只能二選一

身處樓市中的每一們參與都知道,房價是否有上漲有五塊“墊腳石”。分別是人口增長、金融支撐、政策保障、棚改帶動、地價上漲。而從最近的房地產系列表述來看,其中有兩塊墊腳石已被拿掉,而其它的墊腳石也並不牢固。

第一塊被拿掉的墊腳石便是“房地產政策保障”,國家統計局公佈二月房地產相關數據,堅持房住不炒定位,那麼原有的房地產作為經濟支柱的相關政策將不復存在。

根據國家統計局昨天公佈的數據,不管是新房還是二手房,成交量均出現大幅下跌,且房價下跌的城市正在增加。70個大中城市2月份一共有23個城市的新房價格環比下跌,31個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微漲0.1%,武漢、石家莊和太原等12個城市受疫情影響無成交。我們昨天也提醒過,上個月的數據看一看就行,並不代表真實的樓市表現。因為,上個月很多城市處於銷售暫停的狀態。

第二塊被拿掉的墊腳石便是棚改。

說起棚改,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拆二代,只要家中有舊房被棚改盯上,原本低價的舊房瞬間身價大漲,一個普通的工人立馬變身富翁。只要看見誰家的老房子上面畫著一個大大的“拆”字,就讓人們聯想到堆積如山的現金。這方面的兩個典型案例便是,深圳一個賣鴨仔飯的大叔,家中有10幢房子還開著豪車賣著12元的盒飯。另一位是給租客減免半月房租的女士,她說自己有1200間或套房在出租,減免半月租金,自己少收入80萬元。

棚改讓一些人因地制富,也讓部分貨幣補償資金重新買房,短時放大買房需求,帶來了房價的上漲。不管是專家還是學者,很多人均認為棚改在改善居住品質的同時,也是促進房價上漲的墊腳石之一。

不過,這塊墊腳石今年被拿掉了。

按照棚改攻堅十三五規劃,“今年,基本完成現有的城鎮棚戶區、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而棚改結束後,便是舊城改造,主要工作不再是拆後再建,而是“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今後的老房子就是以修繕、改造升級為主。通過改水電路網、電梯、停車庫、養老撫幼、節能改造等設施以及增加、提升物業管理和公共服務等等內容,以此拉動內需消費。舊改的好處是既沒有拆二代富豪產生,也不會促進房價上漲,同時還能提升居住品質。

像這種降房價一舉三得的新舉措,值得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