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理解“氣大傷身後悔難”這句話的意思,你還會生氣嗎?為什麼?

快樂人生wjm


自身經歷談事:

以前當初中班主任的時候,還真的和學生因為一些事情生氣了,現在看來,真的 一點都不值得,當時給我氣得夠嗆,以前在企業上班的時候,也是因為一個事情,和領導生氣,我自己還得了一場大病,現在看來,真的沒有必要!如果是換成現在,肯定不會生氣,餘生很貴,哪有時間去生氣!再說,也不值得!

01 還是那句話:健康最重要!

02 生氣是拿別人的缺點來懲罰自己,何苦呢!不值得!


總結:不會生氣,因為實在不值得生氣!餘生很貴!珍惜健康!



和大成老師學英文


會生氣,因為想要達到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不是件容易的事。

人是理性動物,這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是一種理想化的自我表現,尤其是在無意識情況下。

比如公司在頭一天晚上開會說的要完成什麼目標,實現什麼業績,可等第二天基本上就拋到九霄雲外了。

晚上想理想、談成長,第二天照樣睡懶覺。

事實上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很感性的動物,無時無刻被我們身邊環境所影響。

比如我身邊兩個朋友合夥開公司,一開始一方早上8點就到了公司,而另一個朋友老是中午才上班。

可等半年過後,這個積極的朋友也到中午才上班。

突然有一天,把事實告訴他,他還不相信是受對方影響,被帶壞。

社會心理學有個叫自我服務偏差,意思就是就算自己犯錯也不會承認,而是找一些客觀原因或者別的原因來,來維護自己的自尊

如果想改善自己的感性現狀,就要嘗試建立新的認知觀體系,可以學一下心理學、哲學方面的知識。

心理學就是讓我們更好的瞭解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是一門科學。

尤其是認知心理學, 教會我們瞭解思考的過程,讓我們理解我們的認知結構,我們的行為背後的驅動力。

精神分析心理學,讓我們更加了解我們的過去,認識到潛意識力量的重要性,告訴我們從陰影走出來的方法。

綜上,發脾氣在所難免,這不僅僅是我們內在的原因所造成,還有所處的生活環境因素。我們可以瞭解心理學嘗試,是我們變得不再那麼感性和衝動。

因為分享,所以更強!

關注我,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


心理學分析



 華榮富貴 


年輕時,我會很生氣,甚至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句玩笑,我都會轉展不眠。現在年紀大了,別人無論說,還是打,我都笑著大碗吃飯,一覺睡到大天亮,因為我言行坦蕩。倒是要我難看的人,自己真的難受了,因為他們做的事違心了!


醒醒194190289


  • 會,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 說真的,我個人認為大部分脾氣大的人都很善良,他們發脾氣是因為有的人是太氣人了,誰沒事喜歡拍桌子、踢板凳,吹鬍子,有的人就是讓人恨,別以為讓人生氣的人都是好人,都是有事好好說話的人,那就大錯特錯了!不過愛發脾氣確實不好,我就是其中一個,沒辦法,有的人就是能把你氣哆嗦,林則徐在自己書房有二字《制怒》,可是天底下能真正做到的又是何其難矣!
  • 一個人的脾氣秉性是不太容易改的,辦法也不是沒有,多讀書,讀書之義在於明理,錯誤不是一個人造成的,哪怕對方佔九十,自家也有十分的不對,對勤的人,說一聲就行了,勤人是不需要監督的,對懶的,先把鞭子放到他看得見的地方,不用對他們抱著期望和幻想,只有現實,你是選擇皮肉疼,還是選擇把份內工作做好,當然鞭子不是真的鞭子。

夢中身為客


氣大傷身後悔難。世上沒有賣後悔藥的,我認為有,就是:不做。

世人都知氣大傷身,但為什麼還那麼生氣呢?不妨試試.若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者你認為不平的事,要換位思考一下,是否能做到不生氣或心裡平衡呢。若是真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也不要鑽牛角尖,要順其自然或者是把問題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不過,要真的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需要個人的素質與涵養。古人曾說過“難得糊塗",真得人聰明難,糊塗更難。真正糊塗了就不生氣了。人生氣,生大氣是“聰明"的表現。

所以說生氣,不管氣大、氣小都是傷身的。要想生氣後不後悔,那就別生氣。遇事想開點,處事慎重點,多想想其後果定能平平安安、歡歡喜喜的生活。


桂富652


還是會。因為“理解氣大傷人”是屬於認知或者說理性層面的,而“生氣”是情緒層面的,兩者對應的腦區都不是一個地方。通俗來說,大腦具有各種各樣的功能,比如說腦幹負責人的吃喝拉撒等有關的神經系統的活動,前額葉皮質管認知,但管不了情緒。在大腦裡有個地方叫杏仁核,與人的情緒產生有關。只要杏仁核能正常工作,人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情緒,包括開心高興等積極情緒,也包括生氣害怕等負面情緒。不可能只有積極情緒,而沒有消息情緒。

所以,從生理角度來講,知道和做到也是兩回事兒。


小馬遇冰河


有屁不放,有氣不生,有火不發,有仇不報。君子乎?懦夫也!


紋天論地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相識本是緣分,相處時當以善為本。不要因為一些小事就和別人生氣,糾纏於口舌之爭。在此我奉勸生活中的每個人,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不禮貌的攻擊時,要儘量剋制自己,做到少生氣不生氣。畢竟氣大傷身後悔難,與事理與你的身體都沒有什麼好處,以下是幾個能避免生氣的辦法,各位不妨鑑賞效仿

1. 將心比心

將心比心就是寬以待人,推己及人。孔子告誡我們,己欲立而立人。這是以自己為標尺,衡量言行舉止能否為人所接受,其依據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將心比心,設身處地。還可以用角色互換的方法,假設自己站在對方的位置上想想,對一個行為或言論的反映、感覺如何,理解他人、體諒他人,寬以待人,要有主動謙讓的精神,寬容讓人。在與他人交往常常會因為對信息的意義理解不ー,個性、脾氣、愛好、要求的不同,價值觀念的差異產生矛盾或衝突,此時我們應效仿航行中有一條規律可循,“操縱靈敏的船應該給不靈敏的船讓道。”我們認為,這在人與人的關係中也是應遵循的一條規律。應該尊重他人意見,尋找共同立場,主動讓道,而不應搶道爭先。禮讓方能確保安全,於己於人都有利。

2. 不計較他人

黃炎培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席話,[人家的譭譽,不必計較。我小時因為窮,為別人鄙視,屢向人家求婚而被拒絕,直到第六家我已故的王夫人家,先岳父王筱雲先生賞識我的文章和楷書,才促成我的婚事。不久在科舉場中,露了頭角,賀者盈門,都說早就看出此兒不凡。及後參加革命,遭逮捕,險被殺頭,立時聲譽驟落,大家看不起此兒了。適避難歸來,稍利事業,乃又受稱譽。吾乃大悟,做人做事要時刻力求上進。猶如逆水游魚,至為艱苦。

的確,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人們經常會遇到譭譽問題。如何正確對待譭譽,反映了一個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水平。譭譽即是說一個人名聲的敗壞。因此,歷來高尚的人主張是要注意個人品行和道德修養,注意聲譽。一個人的“名聲往往容易毀於“人言”,常言說的“人言可畏”就是這個道理。黃炎培先生主張用“不必計較”來對待毀壞人名聲的“人言”,要求人們不必把個人的名聲看得過重。沒有事實根據的人言,總是“腿短”的,,不會長久站住腳,毀人名聲的人也許得逞於一時,,但不久定會敗露。一個人的品行是客觀存在的,它最有說服力。俗話說:“身正不怕影子斜”,王安石也說,“人言不足恤。”對待毀人名聲的流言蜚語,無言是最好的輕蔑,模糊些可以省卻許多解釋的精力。對於那些無中生有、信口雌黃、不負責任的“人言”,只為耳旁風,就像魯迅先生對待這種“人言”一樣,連眼珠都不轉轉!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

3. 謙恭待人

謙虛,是可貴的道德品質,又是重要的生存方略。謙虛,是促進事業成功,進而獲得人們的理解、支持和合作的動力之。謙虛的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因此,得人心,合人意,極易獲得人們的喜愛和歡迎。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到處可以發現,只要謙恭待人,不論是官還是兵,都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際環境,辦起事來得心應手,四通八達,因此中外名人都那麼稱讚謙虛的力量,虛心使人進步。智慧是寶石,如果用謙虛鑲邊,就會更加燦爛奪目,當我們大為謙卑的時侯,便是我們近於偉大的時候。

與謙虛相反,驕做自大,目中無人的人,則是不受歡迎的人。驕傲的人,一般說來業務都不錯,工作起來很賣力,可就是趾高氣揚,老虎屁股摸不得。對這種人,領導覺得用起來順手,管起來扎手,不大滿意。群眾覺得業務水平高,尾巴翹得也高,不好接近。結果是領導和他若即若離,群眾對他敬而遠之。獨來獨往,天馬行空,不容易與同志之間形成融洽的關係。

4. 凡事想開些

保羅博士有一句名言:“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荷蘭有句名言;“事情既然已是這樣,就不會成為別的樣子。勇於承認事情就是這樣,心平氣和地接受已發生的事情,是克服更多不幸的第一步。”凡事想得開,對於一些無可避免的事實要提得起,放得下,接得住,受得了。只有這樣,才能生存得瀟灑倜儻。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為不可避免的事實生氣擔憂,頗費精力,耗損人生。要勇敢地面對,不幸、災難和挫折,用平靜的心態去應對不可改變的事實,大不了從頭再來。不要為小事生氣,這句話可以使我們開闊胸襟,幫助我們忘卻許多不愉快的經歷。我們常常為一些不令人注意,因而也是應當迅速忘掉的,避免微不足道的小事打擾而失去理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幾十個年頭,卻為糾纏無聊瑣事而白白浪費許多寶貴的時光。試問時過境遷,有誰還會對這些瑣事感興趣呢?



田樁律師


你好!我是靜靜學習能力指導,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會生氣。因為當事情發生的瞬間,情緒會暴發,當情緒腦出來控制大腦時,人會失去理性。

從“三體腦”來分析,我們小時候發生過的不愉快的體驗,產生的情緒都會存儲在古腦裡,生活中發生類似情景時,就會從古腦裡提取以前的經驗出來,情緒腦就會和古腦同時起作用,自動調動那個不愉快的情緒,你就會表現出生氣。

怎樣在理解“氣大傷身後悔難”後不生氣或少生氣呢?

我們不斷地學習成長,特別是現在提倡心理學科普,學習一些基礎心理學知識,改變自己的底層認知,多做正念練習,讓自己內心愉悅起來,積極正向的能量不斷提升,自己的這份快樂體驗會儲存在古腦裡,儲存的越多,人越開朗越快樂,也就越幸福!

當我們自己內心正能量滿,快樂體驗很多時,再遇到生氣的事,會理性分析,把自己從事件中抽離出來看問題,這樣就不會生氣了。這需要我們學習成長,轉換思維模式。

這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祝你幸福!也可以關注我,一起學習心理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