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為什麼騎牛而出行?

公義律師


老子之所以騎青牛,那是因為在古時候牛是一種非常被人們看重的動物,它的個性是任勞任怨,在田地裡幹活兒,沒有一絲的怨言。所以在那個時間人們眼裡,牛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傳說春秋戰國時期天下大亂,函谷關守將尹喜看見一位老人倒騎著青牛緩緩而來,這位老人就是老子。老子為何倒騎青牛?他又為什麼在函谷關寫下《道德經》呢?古往今來有多少仁人志士上下求索,追求真理,甚至有人聲稱已經掌握了宇宙的真理,但是老子為什麼卻說:沒有任何人可以掌握宇宙的真理,人類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不斷的接近真理之中呢?老子在函谷關寫下《道德經》之後,西行不知所宗。兩千五百多年過去了,老子所寫的《道德經》至今仍是人們認知宇宙與人生的經典。天地是永存的,生命是短暫的,那麼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為什麼痛苦卻越來越多?學習老子《道德經》真的能夠解答我們現實社會中所遇到的問題嗎?老子告訴我們:求道之路,先內斂、收心、寧靜、心向內求索,無知、無為、無慾、不爭……道德經弱水三千,願吾輩能取一瓢,



一葉孤帆行萬舟


老子也經常在思考:我出行為什麼要騎牛呢?好像只有牧童才騎牛。老子每次騎牛出門都讓別人用怪怪的眼神看著,老子心裡有一點點不自在哦!🐮

老子想騎馬,可是馬的脾氣太暴燥,動不動就想跑幾步,萬一把老子給顛下來,老子這把老骨頭怎麼經得起摔打?🐎

老子想騎毛驢,可是毛驢早已經被張果老那個老頭騎走了。🐴

老子想騎頭大象或老虎或獅子,騎在上面威風凜凜的,可是這些猛獸都被神仙騎走了。🦁😺🐘

老子想騎駱駝,在沙漠裡騎駱駝還說的過去,老子只是偶爾去沙漠溜達溜達,騎駱駝走山路駱駝肯定不答應。🐫

老人思前想後,最後只有騎牛了。🐂

老子騎牛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陽光燦爛65612926


老子在晚年的時候,曾做了一件事,就是騎青牛出函谷關西去。

那麼,老子這樣做,有什麼深刻的用意呢?

其實,這裡可以把這個問題分解成三個小問題。其一,老子年邁的時候,為什麼要出函谷關西去?其二,老子西去的時候,為什麼要騎牛,而不是按照一般的做法騎馬?其三,老子騎牛,為什麼要騎青牛?

(老子騎青牛雕像)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曾在一篇文章裡談過。

老子在晚年的時候,出函谷關西去,一般的解釋是,老子是想找一個歸宿。由於古人都希望能夠當神仙長生不老。因此,老子這樣做,也是為了找一個好的去處當神仙。

而當後來,老子成為道教祖先以後,他“羽化登仙”的傳說就更加多了。中國各地有很多地方,都傳說是老子昇天的地方。而道教的最高神太上老君,也被認為就是老子昇天後所處的神位。

除此外,道教為了戰勝佛教,還傳出老子西去印度,點化釋迦牟尼的說法。

不過我不這樣認為。我在那篇文章中,通過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一個結論,老子出函谷關西去,僅僅是為了出一下這個著名的關口而已。

這個關口,是當時東西方的一個分界線。西方的秦國,因為有這個關口,抵擋住了六國的進攻,六國不敢輕易越過這個關口一步。當時孔子曾經周遊列國,但是他就是不出這個函谷關。因為他認為西邊的人是沒有禮法的,他傳道也不去那邊傳,因此留下了“孔子西行不到秦”的說法。

但老子卻一定要西行。而西行一定要出這個函谷關。

(函谷關遺址)

因為老子平常喜歡述而不作,因此一直沒有作品留下來。同時,老子喜歡清靜無為,因此不耐煩教徒弟,沒人把他的思想傳播出去。當老子年邁的時候,他就想到了一個問題,如果這個思想一直爛在肚子裡不傳出去,實在是一個巨大的遺憾。但是要傳出去,又怎麼傳出去呢?交給誰呢?

老子顯然希望交給一個非常特殊的人,只有交給非常特殊的人,他的這個思想,才能引起後人的足夠重視。

有人說,你說得不對,老子不是一個入世的人,是一個出世的人,他並沒有想過要把什麼思想留下來。不對,老子如果是一個出世的人,他就不會去當週朝的小官了。實際上還是入世,只是不得志而已。

什麼樣的人,才是特殊的人呢?顯然,函谷關的關令尹喜,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一來,尹喜把守著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方的關口。二來,尹喜本身也是個思想家,同時是老子的崇拜者,懂得老子的著作有多麼重要的意義。三來,老子出了函谷關後,就會不知所蹤。也就是說,不用老子主動提出來,尹喜都會讓老子在西去之前,無論如何要留下“絕筆”著作。四來,尹喜拿到老子的著作以後,一定會傳下去,流傳千古。

正是有了這樣充分的考慮,因此,老子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尹喜拜老子)

當我們能夠理解老子為什麼在年邁的時候,要西出函谷關的時候,我們其實就能夠理解老子為什麼要騎牛,而且是騎青牛了。

有人可能認為,牛與種莊稼有關,老子騎牛,是因為他想要親近土地。還有人認為,牛的性子比較慢,性情比較溫順,這與本來就崇尚清靜無為的老子,在調性上是非常相似的。還有人認為,老子騎青牛,是一個關於易學的問題。青色本來代表東方。老子這樣做,也就是“紫氣東來”的意思。畢竟老子是要昇天的,只有按照正確的路子走,才能真的成為神仙。

當然了,也有人認為,老子之所以選擇一頭牛,而不是選擇馬,是因為老子很窮,沒錢買馬,因此只能騎牛。甚至有人認為,老子年紀比較大了,他騎馬的話,受不住馬的顛簸,身體會搞出病來。

不過,如果老子出函谷關,真的是上面我們說的,為了留下一部著作的話,他騎青牛就有非常特別的意思了。

因為牛走得很慢,比馬慢多了。因此,老子有足夠的時間,把他將西出函谷關的事情傳播出去,留給尹喜思考,讓他做好準備。而假如老子騎馬,很快就跑過去了,尹喜沒有思考的時間,又怎麼會想到讓老子留下著作呢?

至於為什麼是一頭青牛(黑牛),是因為牛是青黑色的,身體會更加健康一點,更加能夠長途跋涉。這樣,老子就可以翻山越嶺,通過那些艱辛的道路,到達函谷關了。

我想,老子的目的,大約也就是這樣吧。


張生全精彩歷史


在老子出關圖中,老子起了一頭青牛,老子的化身太上老君的坐騎也是一頭青牛。在道家神仙中,他們的坐騎要麼青龍,要麼白虎的,看趙公明的黑虎,姜子牙的四不像騎著多拉風,貴為道教三清的老子為什麼選擇了青牛做坐騎呢?牛有那麼多,黃牛、黑牛應該比青牛更常見,為什麼要騎青牛呢?自然,坐騎不是老子選擇的,而是後世的神仙家們附會的。之所以,他們給老子騎青牛,這裡面充滿了中國傳統文化內涵。

一、老子為何騎牛而不是騎馬?

牛在百獸中,是人類非常喜愛的動物,這不僅僅是因為農耕社會牛為人類的生存立下汗馬功勞,更因為牛的品格。《易傳》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以牛來比喻坤卦,牛的品格很貼切地表達了坤順的特點,牛性情溫和、任勞任怨、堅韌不撥。至於為什麼沒有用古代的常見坐騎馬,是因為馬在《易傳》中比喻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馬的精神和品格更符合入世進取的儒家的特點。牛的精神,更合乎道家創始人老子的思想主旨。所以,後來人演繹出老子乘牛的神話,也是“用心良苦”。


L樂觀豁達


道德經第四十七章:”不出戶以知天下,不窺牖以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這時的老子大概是先知一樣的人物,不出門就能夠推知天下的事理。大概是他老人家一直在靜坐冥想中發現了一位可以傳承道德思想的可造之才,此人正在函谷關。於是老子便決定西行,所以老子大顯神通,製造“紫氣東來”的景象,是告訴已具備慧眼的尹喜,他將要出關了,讓他在函谷關等他。

傳說,當年函谷關總兵尹喜遠眺日出望東方,紫氣浩蕩八千里“日出東方,紫氣東來”;老子騎青牛而至,於是便拜老子為師,辭官隨老子沿秦嶺終南山神仙路西行,晝行夜宿,不幾日來到將軍山下,只見此處祥雲繚繞,四季如春,溪流縱橫,魚翔淺底,百鳥爭鳴,龍飛鳳舞,牡丹競放,泉水叮咚,真乃世外桃源,老子抬頭望時,只見一巨石十分奇異,如有人形,豹頭環眼,鐵面虯鬢,一手執劍,一手執扇,五蝠飛舞,正氣浩然,不盡嘆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洋洋灑灑五千言,由尹喜記錄,世謂之《道德經》是也。

是以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實則為傳道也。



一介書笙


老子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學者,同時也是道教的創始人。有關老子最後的蹤跡就是老子騎青牛出函谷,甚至很多神話傳說都跟這有很大的關係。



老子當時在世上可謂是赫赫有名,後來為什麼會騎青牛出函谷呢?因為出函谷就是往西去,而西方對當時的中原人們來講是一個未知之地,去了西方就有可能進入極樂世界,當時世人都希望能夠當神仙,長生不老,尤其是老子這樣的大人物,騎著青牛出函谷,最後不知所蹤。甚至讓很多人都認為他已經羽化登麼,成為不老神仙了。



老子在騎青牛出函谷的時候收下了一個弟子,就是當時守函谷關的尹喜,同時將一部道教的鉅作道德經傳授了給了他,尹喜也因此成為中國道教非常有名的人物。



至於老子為什麼要騎青牛出函谷,是因為牛是比較溫順的動物,同時行走比較緩慢,作為一個老人騎牛比騎馬更要合適一些。同時青牛是黑色,這個和中國古代的道教有很大的關係,所以騎著青牛出函谷更符合當時老子的稟性。



我是平安讀歷史,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平安讀歷史


這個問題要分兩點來回答:

第一、老子為什麼要出行

老子生活在春秋時期,當時是周王朝國家圖書檔案館館長,學問非常深厚。當看到周王朝君王無道,諸侯征戰,國家日趨沒落,而老子卻無能為力,為了避世老子決定辭官西行出走。

第二、其次老子為什麼要騎牛出行

其實,老子出走時是不是真正的騎牛而行,這恐怕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之所以後人認為老子是騎牛而行,這與老子所創立的道家學派有很大關係,是後人的一種附會。

我們知道老子是道家的創始人,古人從卦象上講,以馬來比喻乾卦,以牛來比喻坤卦, 以馬和牛的品格來表達乾健、坤順的特點。馬所代表的乾卦所生髮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合乎儒家的特點。牛所代表的坤卦所生髮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精神,則合乎道家創始人老子的思想主旨。

綜上所述,後人一致認為老子是騎牛而行的。

 





草原文化站


為什麼騎的是是青牛?


青牛,象徵著自然。

中國傳統文化裡,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分別以五種顏色來象徵。

東方是青色,屬木;

西方是白色,屬金;

南方是紅色,屬火;

北方是黑色,屬水;

中央是黃色,屬土。

牛,中國自古以來都是農業文明,牛這種動物是人民耕地、負重的幫手,

親近人類和土地,而且性情沉默溫和,頗有“厚德載物”的象徵意義。

所以“青牛”,既代表東方,又代表生機、大地之德(自然之道),

老子騎青牛,暗喻聖人老子是掌握自然大道的東方聖人。


磊叔


事實上,那時牛和馬被用來牽車的牲畜,為什麼神仙說老子是乘牛而不是馬車出門的?這是有道理的。牛是一種溫順、順從的動物,具有寬容和毅力、忍辱負重、堅韌不撥的特點。《易傳》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乾卦和坤卦所體現的精神,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在漢代,人們用馬來比喻乾卦,用牛來比喻坤卦。他們用馬和牛來表現乾健和坤順的特點。以馬為代表的乾卦所發揚的“自然健康,君子自強不息”的精神,符合孜孜不倦地儒家思想的特點。以牛為代表的坤卦所發揚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精神,符合道家創始人老子的思想主旨。


臨武晴嵐


《太平廣記》和《神仙傳》裡關於老子,都沒有騎青牛一說,記載的是老子乘車,給他駕車的僕人叫徐甲。而且說他僱徐甲已二百餘年,每日百錢,算下來欠徐甲工錢270萬錢,徐甲跟老子算錢,老子說說好了到地方一塊算,你現在單方面違約,那我只好收回太玄清生符了,於是老子一摸徐甲,徐甲吐出一張符,立刻變成一堆枯骨。後來是函谷關令尹喜替徐甲求情,老子把符又投在枯骨上,徐甲又活過來,尹喜代付了72萬錢打發徐甲走了,並拜老子為師,並請老子留下五千言道德經。所以,根據這段官方記載,老子是乘車,而非騎牛。

那麼騎牛一說從何而始?而為什麼是牛呢?因為在當時,人們是不騎馬的,馬做為騎乘工具是從鞍蹬發明以後,是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始,在老子出關之後,所以不可能騎馬。如果非要騎點什麼,就只有牛了,而且也符合老子的老年人的身份。

有句成語叫紫氣東來,就是說尹喜會看氣,看到一片紫氣從東邊飄過來,算定是有高人要從東邊過來。五行五色的匹配是,東方屬青色,所以東方是青龍,西方是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玄即黑,中央黃色,所以主持中原的帝王叫黃帝。那麼老子是紫氣東來,一定是騎青牛,而不是白牛紅牛黑牛。

另外《神仙演義》裡有記載老子嗜青羊,這裡就不是牛了,而是青羊。不知道是否和青牛有什麼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