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當姥姥的就得累死累活,當奶奶就可以心安理得?

用戶9022670763357


婆媳關係自古以來都是大難題,婆婆們似乎也都成了萬惡之源。所以現在很多家庭為了避免這種婆媳矛盾,選擇了讓孃家媽帶孩子,但還看不過婆婆心安理得的不帶孩子,總覺得做婆婆的既然不幫忙帶孩子,那就應該付出點金錢上的幫助才叫不心安理得。這個思想,其實我真的是完全不能理解的。我大膽的設想一下,能有這樣思想的人,其實大多應該都是條件不好的家庭,畢竟如果家庭條件好,也不用指望婆婆給錢,自己也能拿出些錢來彌補孃家媽,而婆婆如果條件好,也不在乎多給孩子們點。只有當生活條件不寬裕時,可能就更希望能得到幫助,當然了,我說的也不全對,我只是一個猜測。

如果以這個為前提的話,我覺得一般這樣家庭裡的婆婆本身也不會有太多錢,你既然選擇了不要婆婆帶孩子,我覺得也就沒必要指望人家能給金錢上的幫助了。如果實在心疼自己的媽媽,心裡又不平衡,那還是選擇讓婆婆幫忙帶孩子吧。很多人又會說了,婆婆帶不好,但事實上,孃家媽又有幾個人的育兒觀能和自己閨女是一樣的呢?其實也會有很多,只不過是孃家媽可以隨便說,婆婆畢竟是外人不能隨便說,那麼這裡存在的問題,其實應該是溝通的問題啊。既然不能直接說,那麼換個婆婆能接受的說法,換個溝通方式可好?

網上的婆媳關係,錯的似乎都是婆婆,兒媳婦永遠是對的,我也是一個做兒媳婦的人,其實我真的不太能認同這種看法。我不否認真的也會有很多不好的婆婆,但是,我覺得肯定也有很多愛挑事的媳婦。

我婆婆照顧我月子的時候,是按照他們那邊的習俗照顧的,我是南方人,她是北方人,其實差異很大,但是我覺得只要她是用心照顧我的就好了,我從來沒挑過她的毛病,她也嘗試過給按我們那的方式,但是她不會,自然做的不夠好,那我又何必去多說什麼呢,多說她也做不到啊,既然來了這邊,那麼就習慣這邊的風俗吧。我婆婆覺得小孩不能用尿不溼,給用的尿布,一開始我也不能接受,但是既然是他們照顧,我就覺得隨他們吧。後來我發現尿布對剛出生的孩子來說真的會舒服很多,只是需要勤換勤洗。所以前2個月的時候,我們家孩子都是用的尿布,到後來才用的尿不溼。我婆婆不愛衛生,孩子帶的不乾淨,有時候大意,沒看好,磕碰了,我從來都沒有說過她一句。因為我知道,我自己帶,也總有帶不好的地方,孩子是她的親孫子,她肯定也是很愛他的,她盡心了,我也就知足了。我婆婆讀書少,說話有時候很直,說的不對了,我當時聽著不開心,但是我不會去計較,因為我知道她不是這樣的人,即便是話說難聽了,也沒關係。所以這麼多年,我們家從來沒出現過婆媳關係,我婆家的每一個人都很尊重我,疼我,對我好。

很多人覺得那是我婆婆明事理,確實是的,她很明事理,但絕對也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再拿我孃家媽來說吧,我媽是典型的愛嘮叨但心善的人,給我嫂子帶過孩子,給我姐也帶過孩子。同樣的帶法,我姐的孩子也並沒有受到什麼特殊的優待,但是我姐從來沒說過我媽半句帶的不好。我嫂子呢,出去一天,回來就要檢查孩子身上是否有磕碰,一點點看著不對就得問是不是給摔了。所以我媽一點也不想給她帶孩子了,但是還是會說,如果我嫂子要出去上班的話,她就幫忙帶孩子,但我嫂子不願意給她帶,別人問起的時候,卻總說是我媽不願意帶。我媽沒辦法,自己出去打工省吃儉用攢了幾年,給了他們幾萬塊錢。但即使是這樣,也並沒有落半句好,畢竟我媽愛嘮叨,嘴不會說話,做的再好,一樣被嫌棄,一樣覺得她不配得到養老。

所以真心覺得那些如果不是婆婆自己說不給帶孩子而選擇讓孃家媽帶孩子的兒媳婦們,也不要過多的去抱怨婆婆,既然是自己的選擇,就應該做好這種心理準備。你把婆婆當外人覺得不自在,那麼婆婆們心裡自然也會有不自在,既然孩子不是她帶,已經是在疏遠他們了,他們可能連去看看孫子孫女都得做好不受歡迎的心理準備。當然了,我說的排除那些確實是很過分很不好而且就是不肯帶孩子的婆婆們。

其實不管是姥姥帶還是奶奶帶,其實對老人來說,都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對於幫忙的老人,我們應該給予感謝,有金錢上的能力也可以給予一點的金錢,如果沒有就好好孝順人家,而對於不帶孩子的一方,其實也挺好,至少,不是家裡所有老人都那麼辛苦啊。自己心態放端正了,也就不覺得有什麼難以接受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