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新基建」大數據中心:互聯網時代的“糧倉”

央廣網北京3月17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指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引發各界高度關注。傳統基建是指鐵路、公路、橋樑、水利工程等大建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鐵公基”。而“新基建”則是指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涵蓋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範圍更廣,更能體現數字經濟特徵,能夠更好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新基建”主要包括哪些?“新”在哪裡?對穩經濟有什麼重要作用?對社會發展、老百姓生活會帶來哪些變化?《解碼新基建》今天(17日)關注《大數據中心:互聯網時代的“糧倉”》。

大數據中心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移動互聯網時代,數據流量不斷增加。去年,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每戶平均月流量為7.82GB,是2018年的1.69倍,企業數據也呈現爆發式增長。不過,目前只有不到2%的企業數據被存儲下來,其中只有10%被用於數據分析。這說明,我國數據存儲利用能力存在很大缺口。在這樣的背景下,大數據中心也就是IDC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大數據中心是數據存儲、處理和交互的中心,被認為是當前的新型基礎設施之一。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副院長王鵬說,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些互聯網新業務模式顯現,大數據中心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驅動、支撐這些業務模式的是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有更多的數據在互聯網上流動,不管是結構化的,如平時的數據統計、報表等,還是非結構化的,像視頻、音頻等,數據大量產生,比過去更多、更快,所以大數據中心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王鵬表示。

大數據中心發展空間巨大

數據顯示,目前全球40%的IDC機櫃在美國,我國只有8%,而我國互聯網用戶顯然多於美國,這意味著大數據中心發展空間很大。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預計,2020-2025年,我國IDC市場累計將超過1萬億元。他說:“大數據中心的建設是個很長的產業鏈,包括服務器、路由器、交換機、光模塊,還有電源、軟件、網絡、機房。另外,對於IDC產業鏈來說,更重要的是IDC集成運維,以及‘雲服務商’和解決方案。”

從全球來看,谷歌、微軟、亞馬遜、蘋果、臉書等科技巨頭都在大力建設大數據中心,並且投入巨大。韓國計劃建設的一個數據中心還將創下當地最大規模民間投資紀錄。一些超大型數據中心服務器數量通常在幾十萬臺以上,但服務器機房還不是最“燒錢”的地方。“實際上機房只佔大數據中心投資的百分之十幾,更大的投資在供電系統,它要保證很可靠的供電,而且要保證電源的效率相當高。另外一塊很大的投資在製冷系統,它需要精密的空調。除了供電、製冷,還有防雷、安防、災備、環境監控、綜合佈線等方面的投資。”鄔賀銓說。

大數據中心“新”在哪裡?

近年來,隨著雲計算的發展,大數據中心開始升級為“雲數據中心”,特點是服務器、存儲、網絡、應用等高度虛擬化,用戶可以按需調用各種資源。數據中心漸漸成為大數據、雲計算、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的萬能“糧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既是新基建,又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更是新型的信息消費的市場,同時也是其他領域新基建的通用支撐技術,而且是傳統產業數字化的新引擎。”鄔賀銓說。

目前,我國數據中心建設有遍地開花的態勢,眾多城市都制定了數據中心建設規劃,並推出多項優惠政策。中國信通院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 IDC機架數量有望增長到326萬臺。不過王鵬提醒,新一輪數據中心建設要以市場為主導:“建立數據中心之後,最關鍵的是能夠用起來。數據如果不能流動起來,不能創造價值,相當於一個凝滯的資產,是不健康的。這其中,一定要讓企業有需求,要擴大對數據中心的投資,政府要去創造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