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寫給武漢的“情書”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這封寫給武漢的“情書”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王越(受訪者供圖)

她出生醫學世家,是內科學博士;她喜歡音樂、旅遊,認為應該“詩意地度過一生”;她4歲開始學手風琴,偶像是貝多芬。

她,就是因為《一封寫給武漢的情書》而火遍全國的重慶市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重醫附一院內分泌科醫生王越。

王越是怎樣一個女孩?她為什麼會寫出一封打動全國人民的“情書”?3月16日,王越在駐地接受了重慶日報記者的採訪。

深受父親影響熱愛文學、音樂

王越出生於1988年,3年前從重慶醫科大學內科學博士畢業。她說自己這次來武漢主要是學習。

“3月13日是醫療隊來武漢一個月的日子,我頭一天就計劃好要寫這樣一封‘情書’。”王越說。

王越告訴記者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她的父親王馳。王馳是重慶醫科大學藥學院教授,教化學。王越的爺爺奶奶,也都是醫生。

王馳雖然是理工科教授,但也酷愛文學,他在學校開了一門非常受歡迎的人文選修課,包含中西方音樂、繪畫、電影等內容。“其實最開始他也不太懂這些,就買了很多參考書籍回來看。”王越說,受爸爸的影響,自己也跟著看《美的歷程》《約翰·克里斯朵夫》等書籍。

在父親的影響下,王越喜歡林徽因、蔡元培等民國知識分子。她還從4歲開始學習手風琴,最喜歡貝多芬和他的《歡樂頌》,“貝多芬一生坎坷,但他的音樂裡飽含對人間的大愛。”

與丈夫經常互寫詩句道早安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王越第一時間向科主任表達了支援湖北的意願。2月13日凌晨1點,王越接到出征武漢的通知,她給父親發了一條信息,告訴父母不用擔心。

凌晨4點半,看到信息的王馳第一時間回覆了女兒。“所謂故國者,非有喬木之謂也,乃有世臣之謂也。你們就是國家的‘世臣’,也是職責所在,使命使然,光榮!”王馳鼓勵女兒,“時至大戰,能夠向前一步,行勝於言。你們一去,會給那些躺在病床上的人帶來希望,救人一命啊。”

這番話給了王越極大的信心和鼓勵,她把它發在了朋友圈,希望能鼓舞更多逆行者。

王越的丈夫是重醫附一院感染科醫生李佳俊。“我倆很聊得來,都喜歡文學、旅遊,彼此就像另一個自己。”王越告訴記者,老公是自己的博士同學,兩人是一起去城口進行暑期“三下鄉”活動時產生感情的。兩人經常都要互寫詩句道早安,“我們都覺得,應該詩意地活著。”

替大家找到了情感宣洩的出口

以前沒有進過隔離病房的王越說自己並不害怕。她對病人很細心,進病房總是關心安慰病人,替病人著想。比如病人很關心自己的CT和核酸檢查結果,她總是幫他們儘快落實、幫助分析;抽血等化驗結果,她也儘量將化驗單打印給患者,讓他們心裡有數。

“他們都很感激我們。”王越說,從患者的眼神和武漢志願者們的行動中,自己和隊友都感受到武漢人民的謝意。

“但是在這種特殊的情形下,我們和武漢人民之間幾乎沒有直接交流。”王越告訴記者,因此自己想到用這種方式,表達對這座城市的愛。

王越的深情,不僅受到武漢人民的熱情回應,也感動了全國千萬網友。“血濃於水,華夏一家。這是白衣戰士的肺腑之言,字裡行間流淌著真情。”“負重前行,最美逆行。一衣帶水的柔情觸及了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網友們紛紛留言讚歎。

“我們預備將醫療隊以及王越的故事,納入學校的校本教材,進行思政教育。”醫療隊駐地附近的武漢崇仁二小校長李丹16日專程來到駐地,與醫療隊商議此事。

“很多很多事感動著大家。我只是將心中真實的情感表達出來,能引起全國人民的共鳴,也許是因為‘情書’替大家找到了情感宣洩的出口。”王越說。(記者 李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