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走只會加重分離焦慮,您可以試試這幾步

我的寶寶四歲了,每天我上班,寶寶上幼兒園前,都是讓奶奶抱走哄著,我都是偷偷的離開,但越是這樣寶寶越是哭鬧得厲害。我該怎麼辦?

這是一個典型的關於分離焦慮問題,常見於嬰幼兒及學齡前期。這個時期,寶寶的安全感往往還沒有建立充分,媽媽每次和寶寶分開,寶寶會感覺不安全、緊張或者害怕,外在行為常常就表現為哭鬧、發脾氣。

原因分析:1、很多時候,不是孩子不能面對分離,而是我們身為父母的不願意面對分離,把自己的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孩子天生就是能量感受器,他/她感受到父母的焦慮自己也會變得不安,並表現出焦慮。2、媽媽離開孩子時難以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常常會趁孩子不注意或睡覺時偷偷離開,以避免當面離開時孩子的哭鬧,導致孩子不知道什麼時候媽媽會突然消失,內在更加不安。3、父母透過個人自我感受的稜鏡來對待自己的孩子,對孩子過度保護和擔心,造成孩子過於依賴父母,而難以面對與接受他人或適應環境。

家長可以這樣做:1、調整心態。媽媽不用制止和壓抑自己和孩子的這種情緒,有一定的焦慮是正常的,也是孩子成長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媽媽要允許並陪伴孩子經歷和體驗這些情緒,孩子自然會從焦慮情緒中走出來,並逐步學習到與負面情緒相處的能力。所以媽媽給自己和孩子一定的空間、時間,調整好彼此的心理狀態。2、提前溝通。可以每天早晨上班前獲取幼兒園前,提前和孩子進行溝通,或者跟孩子玩一會他/她喜歡的遊戲,用輕鬆的語氣告訴孩子:“媽媽每天去上班,就跟寶寶上幼兒園一樣,每天有自己的事情要處理,這是媽媽的工作”。分別時,輕鬆地愉快地和寶寶告別,並告知回家或去幼兒園接寶寶的時間,然後大大方方地走,切忌偷偷走掉。提前溝通能夠幫助自己和孩子建立心理緩衝期。3、給孩子一個安全接納的環境。如果孩子的確表現出焦慮,哭鬧、發脾氣,家裡其他撫養人給予積極的共情、陪伴就好了,與孩子多有身體的接觸,比如撫摸、擁抱等 。不否認孩子的情緒,也不誇大它,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情緒只是一種能量,它自然流淌出來,孩子平靜以後多跟孩子進行遊戲交流。

您還需注意的是:分離焦慮常常伴隨著孩子對照顧者的依戀出現,所以分離焦慮並不是意味著你做錯了什麼而讓孩子缺乏安全感,而是因為孩子意識到了你對他/她有多重要。一旦健康的依戀關係構建好,就算孩子看不到媽媽,他/她也知道媽媽還是“存在”,還是會回到他/她身邊,他們的分離焦慮就會漸漸消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