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氣培養篇——站上講臺也是需要勇氣的

我家中班小朋友每週輪值日分享故事,因為老師忘記了,週五請他們再分享,其他小朋友都說了,但是他就找各種理由不說。我問孩子為什麼不去分享,他說他當時覺得自己快要生病了,所以不想說。然後我問他,週一去再分享故事願意嗎?他說好。然後我就微信聯繫老師,讓老師週一再給他次機會,不知道這樣做對不對。我該怎樣引導呢?

孩子在這個階段其實不懂承擔的責任是什麼,但孩子會選擇讓自己輕鬆舒適的解決所經歷的事件或問題,分享故事還得準備背誦,再加上表演,好麻煩,不分享就都不用準備嘍。媽媽讓我去分享那就再去分享,但那是媽媽爭取來的,不是孩子的主觀意願,所以孩子還是沒學會主動配合,承擔自己的責任。其實阻止和代替孩子做事情都是在剝奪孩子為自己負責任的內在需求。

原因分析:1、父母不瞭解孩子想什麼需要什麼,即使瞭解了也會根據自己的認知,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眉毛鬍子一把抓,導致孩子也不知道怎樣做才好,乾脆不做,還可能會助長孩子逃避心理。2、父母總是擔心孩子還小,做不好事情或忘記應該做的事情,所以會在後面替孩子想辦法補救。孩子會覺得,我有選擇權,下次需要完成的事情,我也可以不完成,老師和媽媽會再給我機會的,使孩子無法在事件中發展探索問題和總結經驗的主動性。

您可以這樣做:1、要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媽媽就要讓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整理自己的床鋪、洗自己的小內衣、小襪子。在幼兒園,讓孩子自己選擇跟什麼樣的朋友玩耍,讓他為自己的事情做主,同時一定要接受孩子有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失敗,認同孩子的情緒,避免批評指責。2、呵護孩子的天性,讓孩子不斷嘗試探索新事物,比如:孩子喜歡模仿大人做家務或做事情,媽媽要鼓勵他去做,然後引導孩子如何去做;和孩子一起到戶外進行探索活動。只有不斷做他才會發現它是有價值的,是有用的。3、可以幫助孩子列一張近期需要做的事項表,媽媽可以提醒,讓孩子按照表中的事項來準備自己的事情,當孩子自己完成一項,媽媽幫助孩子貼一枚漂亮貼紙鼓勵孩子,讓孩子不斷地提高自我意識。

您孩子需注意的是:我們做父母的可以懶一點兒、笨一點兒、狠一點兒,多給孩子一些自由和自主,鼓勵孩子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俗話說得好:“少成如天性,習慣成自然”,良好的習慣一定是從小養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