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覆盤2」拜仁2-1皇馬:疾如風,徐如林

前言

開場10秒鐘,薩利哈米季奇就助攻馬凱打破了僵局,拜仁在這之後氣勢如虹壓得銀河戰艦無法動彈。讓我們一起來見證現體育主管,前傳奇巨星哈桑-薩利哈米季奇的巔峰之戰,見證羅伊-馬凱創造紀錄的精彩進球!

10秒,十秒,拾秒!

經典之所以是經典,是因為它擁有絕對無法超越的地方,擁有絕對無法去替代的回憶,擁有絕對無法抹去的魅力。

我們將南部之星的歷史指針撥回到十三年前,回到那個剛剛投入使用不久的安聯球場。

事實上這不是一個很棒的賽季。

這是拜仁遷入安聯球場的第二個賽季,菲利克斯-馬加特因為成績不佳而直接被拜仁“收音機”掃地出門,火線救援的希斯菲爾德也僅僅是把拜仁帶到了積分榜第四名,這個賽季捧起冠軍的是斯圖加特的小虎隊,以戈麥斯、希爾德布蘭為首的青年軍奪走了沙拉盤。

突然,阿根廷中場加戈橫傳一腳,卡洛斯漫不經心的停球失誤被現任的拜仁體育主管薩利哈米季奇斷掉,薩利在邊路突擊之後就直接送出一腳地平球傳中,突前的荷蘭前鋒羅伊-馬凱抬腳就射,僅僅十秒鐘的時間就完成了一次偉大的破門!為自己的32歲生日帶來了一個震驚世界的大禮物。而拜仁也憑藉著這粒閃電進球和盧西奧的頭球破門,淘汰了皇馬挺進當賽季的歐冠八強。

荷蘭人僅僅為拜仁效力了四個賽季,只有四個賽季的經歷對於一名球員來說,被稱為名宿或許還為時過早,但馬凱卻依靠自己的神奇表現,短短時間就成為了拜仁球迷們最喜愛的球員之一。

我們來看當時的首發名單:

其實這樣一支球隊是非常年輕,且非常有衝擊力的球隊,在賽場上只有卡恩和馬凱兩名三十歲以上的老將,巔峰年紀的薩利哈米季奇、範比滕、範博梅爾、薩尼奧爾、盧西奧幾乎都是當時最好的球員,年輕的拉姆、小豬、波多爾斯基都已經逐漸建立起了新一代拜仁的基業,但是成績的起伏以及馬加特狠抓體能導致了球員的嚴重反感,希斯菲爾德最終出山救火。

「經典覆盤2」拜仁2-1皇馬:疾如風,徐如林

對陣老對手皇馬,羅伊-馬凱就只是平淡無奇的前插和抬腳完成射門。這個進球來得一點也不令人拍案叫絕,就和馬凱本人一樣,低調而務實。這也是馬凱在拜仁留下的最著名的進球,也是他在歐冠賽場上的最後一粒進球。兩天之後,馬凱就度過了自己的32歲生日。

賽季結束後,成績不佳的拜仁慕尼黑準備了大量的轉會資金用於更新換代,克洛澤、託尼、小將瓦格納幾名鋒線強手完全擠佔了馬凱的生存空間,於是乎,荷蘭戰神選擇了離開。

拜仁:搶攻與高壓並存

其實回看當年的戰術板,我們不難發現希斯菲爾德4-4-2的體系完全有值得今天借鑑的地方。波多爾斯基一般都會處於馬凱的身後位置,這其實也相當於穆勒在今天4-2-3-1當中處在的前腰或者是影鋒的位置。但有很大區別的是,施魏因施泰格和薩利哈米季奇兩個邊路球員,他們不會像今天一樣充當邊鋒的角色,當時的小豬速度並不快,慣用腳是右腳,其實更多是一個前腰的角色,而非傳統的左前衛或者是左邊鋒,而拉姆也是一個右腳左後衛,基本上也是通過內收來對中場形成支持,畢竟範博梅爾的作用更多在於防守而不是組織,至於另一箇中場哈格里夫斯(我也不想提這個名字)則是兼顧防守和組織梳理。

因此這就是希斯菲爾德比較聰明的地方,波多爾斯基在鋒線上有速度,右路的薩利哈米季奇也是當時速度最快的球員之一,而左路的小豬和拉姆實際上就是一個前腰和內收左後衛的角色。

「經典覆盤2」拜仁2-1皇馬:疾如風,徐如林

不過邊前衛承擔前腰的職責,雙中前衛兼顧防守和梳理這個打法也不是希斯菲爾德原創,如果要追溯這種假4-4-2實則不要其中一個邊鋒的4-2-3-1戰術板的歷史,早在1974年的世界盃上荷蘭就已經在使用了,只不過當時克魯伊夫充當的並不是前腰而是影子前鋒。

但是這個打法比較慣用並且將“收納性”和“實操性”集大成者,還是要當屬齊達內加盟球隊之後的皇馬。勞爾和羅納爾多坐鎮鋒線,齊達內名義上是左前衛實際上是前腰,菲戈是右前衛,雙中場則是馬克萊萊、坎比亞索、索拉里、麥克馬納曼的多種組合,兩個邊後衛是卡洛斯和薩爾加多,中衛組合是埃爾格拉和耶羅。

卡洛斯基本上負責的是一整條邊路,齊達內就可以隨時保持前腰式的踢法。其實我更願意把博斯克設置的這種打法稱之為沒有辦法的辦法,畢竟老佛爺弄來了那麼多的球星,替補席上還有個古蒂,後來還有貝克漢姆和歐文,你得想辦法把他們都裝進去,成績好不好倒是其次,最關鍵是要把這些巨星放在場上,讓他們都在自己最合適的位置踢上比賽。

這一招在希斯菲爾德演化之後就成為了這個時期拜仁的樣子,不過還有更重要的變化就是,施魏因施泰格是拜仁中場攔截和防守的第一道屏障。

「經典覆盤2」拜仁2-1皇馬:疾如風,徐如林

我們來看首回合的比賽鏡頭。

能夠看到,哈格里夫斯和薩利打了一個二過一配合沒有成功,在古蒂接到後場傳球,自己持球準備推入反擊時,注意看小豬戰術犯規的的地點,直接就看到了小豬在兩回合當中的站位。

小豬在正中間的位置放倒了古蒂,其實還有一個瞬間要值得注意——範博梅爾下意識在拿回球權之後,立刻毫不拖沓就準備持球向前推進。

之所以這套戰術值得今天的拜仁借鑑,關鍵就在於此。

一、兩翼是前場防守的第一道屏障

今天拜仁的邊路防守做得只能說得上常規,而不是像當年一樣有硬度。畢竟當年是邊前衛而不是邊鋒,小豬和薩利自然也要承擔起很多回撤或者是中場絞殺的職責。但是在今天,格納布里和科曼完全能夠通過一對一的騷擾來達到壓制的目的。

事實上,弗裡克在新年以來的比賽裡都很注重這一點,但是今天的前場壓制與當年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收縮的幅度,今天的戰術佈置收縮性沒有當年那麼強,其實這是拜仁攻擊力進步很大的一個表現,畢竟當時是拜仁攻擊力最弱的時候,希帥也只能用馬凱做樁打打反擊而已,天才如波爾蒂都完全沒法開胡,薩利又只是個邊前衛也不是當時純粹的前鋒,一堆人進球加起來都不如一個32歲的馬凱

二、中場就地反擊的持球

我都不知道怎麼形容今天的中場持球的就地反擊,反正格雷茨卡只要在場上,中場持球就地反擊基本上就是零。穆勒也就算了,基米希強在調度而不是持球速度上,再說了基米希現在是“第三中衛”的踢法,他這個位置一旦持球的時候丟球就全完了,蒂亞戈大修幾次之後帶球的速度已經很難再提起來,本應該幹這個活的格雷茨卡每次遇到持球反擊基本上就是分邊或者是橫傳。

「經典覆盤2」拜仁2-1皇馬:疾如風,徐如林

所以,基本上拜仁就指著兩翼來帶球,科曼承擔了太多的帶球任務自然是沒辦法刷數據,科曼才是當年邊前衛式的踢法,這種打法放在今天基本上就是第二核心的位置和戰術地位,畢竟你得先把球帶上去,然後再考慮是傳球還是突破還是射門,科曼這個年紀直接被拉去打半核,數據不好看實在是太正常了,裡貝里在這個年紀都還在土耳其厚積薄發,科曼現在表現有所起伏再正常不過了。

總結:快攻與壓迫,拜仁亙古不變的真理

說到這裡,我有必要提一下瓜迪奧拉。

什麼在拜仁踢的是娘炮足球,軟蛋足球,這種言論居然很有市場,可想而知現在部分球迷無知到什麼程度。

傳球是軟蛋的話,那海因克斯四期場均62%的控球率,和瓜三年基本上持平,那怎麼沒人說海爺的戰術是娘炮足球呢?

果然人類的本質就是雙標,無話可說。

「經典覆盤2」拜仁2-1皇馬:疾如風,徐如林

傳控足球降低攻擊速度和衝擊力?那只是表面上的東西。其實本質上與高壓打法並無差別,只是瓜迪奧拉很刻意地在追求節奏變化,通過慢速突然變快的做法來達到集體壓制的作用,這才是Tiki-Taka的精髓。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我的讀者,凡是說Tiki-Taka的核心是傳球的分析者,那要麼是眼瞎,要麼就是真的很膚淺。瓜迪奧拉師承克魯伊夫和貝爾薩,荷蘭人是米歇爾斯全攻全守足球戰術的繼承者,而阿根廷人是壓迫打法和前場集體逼搶體系的先驅。這二位都是強調大範圍攻守覆蓋的大師,教出的徒弟就變成娘炮足球的代表,這不是非常非常不科學的言論嗎?

瓜迪奧拉帶給拜仁的遠遠不只是高壓控球,他改變了拜仁的戰術歷史,帶來了非常巨大的革命。以往拜仁的壓迫,都是依靠前場逼搶和兩翼的突破來實現,希帥和海爺都是這樣做的,可是瓜迪奧拉讓所有拜仁球迷看到的是——壓迫也能夠通過傳球來實現,減少很多在後場不必要的體能消耗,極大地增強了投入進攻時的爆發力,能進球的人變多了。

「經典覆盤2」拜仁2-1皇馬:疾如風,徐如林

跑動,通過跑動來隨時保持扯動狀態,一刻不停歇調動對手的防線,而傳球只是一種把足球控制在腳下,緩解體能消耗、隨時對對手的防守保持壓力的一種方式,而並非是為了控球而去控球,所追求的依然是高壓的控球,從而一瞬間將對手已經扁平的防線撕碎的方式,本質上和每一種壓迫式打法沒有任何區別,否則瓜迪奧拉也不會強調“七秒論”,也就是丟球后的七秒鐘必須要去逼搶,一旦逼搶不成就必須立刻就地組成防線,壓迫也是瓜迪奧拉足球的重點,傳球只不過是一種過渡和尋求壓制的方式。

P.S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扯遠了,但是我深信讀史可以明智,研究拜仁的戰術變化完全可以從歷史當中吸取養分,從而做到對比分析,去看拜仁以往的戰術打法是怎麼去適應時代變化的,這些都是我最想去發現的答案。

時至今日,弗裡克依然繼承的是瓜迪奧拉的打法,在藍本的基礎上增加了很多的直傳壓迫元素。

至少我真的不希望瓜迪奧拉為拜仁帶來的改變,被某些別有用心或者是真的傻缺到不行的“拜仁球迷”刻意掩蓋。


分享到:


相關文章: